•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金融危机带来的现象_金融危机中的“伪货币化”现象对我国通货膨胀走势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2 03:2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在2009—2011年相关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化进程出现的“伪货币化”现象,并探究了其中的相关原因,认为这是危机中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政府反危机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这种“伪货币化”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它没有改变我国货币化进程的总体规律。并且,“伪货币化”对通货膨胀的抵消作用是暂时有限的,未来几年我国还是会处于高通货膨胀压力的状态。
      【关键词】经济货币化;“伪货币化”;通货膨胀;金融危机
      一、引言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全部商品和劳务中用货币购买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戈德斯密斯,1969),它表示的是货币经济向非货币经济领域的扩展。一般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指标是广义货币M2占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的比重,即M2/GDP。经济货币化程度越高,说明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的范围越大,从而货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也就越强。对M2/GDP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推导,可得G货币化=GM2—GRGDP—π,或者π=GM2—GRGDP—G货币化,其中G表示各种增长率,π为通货膨胀率。当π=GM2-GRGDP-G货币化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货币市场均衡方程考虑:MS/P=L(Y,i,o),其中MS为货币供给量,L为实际货币需求,他是实际收入Y、利率i和其他因素o的函数,且满足L’(Y)>0,L’(i)0,货币流通速度反而下降。这同样能解释经济危机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从而经济货币化水平上升的现象。
      (二)危机中的“伪货币化”
      但是根据王曦,叶茂等(2012)的分析,危机中的流通速度下降导致的货币化水平上升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它不能改变我国货币化进程的总体规律,即我国的经济货币化在2003至2004年已经达到最高值,货币化红利已经向货币化负债转换。并且,危机中的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水平上升是不可持续的,最终还是会遵循货币化指数逐渐降低的规律。因此,这一时期的货币化是一种“伪货币化”现象。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根据上文中分析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水平上升的原因继续做深入的探讨。危机中出现的不确定性、投资谨慎和消费紧缩的现象会逐渐消退,经济形势也会逐渐的好转。居民和企业在政府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后对未来形势的信心会慢慢增强,经济主体消费和投资欲望也会慢慢增强,相应的指出增加,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逐渐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加快。尤其是政府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会引起人们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加强,人们会更快地让自己的货币出手,货币流通速度也就加快回升,从而货币化水平又会慢慢下降。另一方面,反危机政策带来的大量流动性,在之后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及时消化,进而出现通货膨胀的势头,这时中央银行又会考虑提高利率以应对以后的通货膨胀,由V’(i)>0可以得到,利率上升会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提高,进而货币化水平相应的下降。
      从图2和图3中也可以看出,2010年末到2011年货币流通速度又出现了上升趋势,而货币化水平则相应出现下降趋势。实际上,2010年和2011年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分别为0.548298和0.553745;同时货币化水平分别为1.823825和1.805886。Benk等(2010)建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证明,货币流通速度在受一次性冲击因素的影响后仍会回到其均衡路径上。同时,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也考察了美国“大萧条”前后的货币流通速度,也证实了货币流通速度在危机前后存在这种表现。因此,这也说明了,我国在经历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货币化水平会出现反常的上升过程,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又回到不断下降的总趋势中来。
      三、“伪货币化”对我国通货膨胀走势的影响
      (一)2009年和2010年较低通胀的原因分析
      图4是我国2009年至2011年各季度通货膨胀率的走势图,可以看到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通货膨胀都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009年基本上是负通胀。导致较低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危机中的“伪货币化”角度进行分析。2009年和2010年的低通货膨胀,部分原因也是得益于“伪货币化”过程中货币化水平的暂时上升。
      根据前面公式π=GM2—GRGDP—G货币化,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实际GDP的增长速度的差额大于货币化的增长速度时,即GM2—GRGDP>G货币化,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尽管2009年和2010年有高速的货币供给量,和与此同时相对较低的实际GDP增速,但并没有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就是因为较高的货币化增速带来的抵消作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出台“四万亿”等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新增贷款由2008年的30346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99685亿元和2010年的479195.6亿元,增长率分别是31.70%和19.89%;M2供给量由2008年的475166.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06225亿元和2010年的725851.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58%和19.73%。而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是-0.7%和3.3%。而2008至2010年的货币化指数分别为1.531、1.790和1.824,增长率分别为18.3%和1.9%,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货币化的向上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出现高通货膨胀的时间。
      (二)未来几年我国通胀走势分析
      正如前文指出,金融危机过程中出现的“伪货币化”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它不能改变我国货币化进程的总体规律,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货币化还是会呈下降趋势。因此,它对于通货膨胀的的抵消作用也是暂时的、有限的。2009年和2010年我国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在近短期内没有释放出来,这也预示着在未来时间里一定会全部释放出来。从图4中可以看出,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前三季度的通胀率还是保持着较低甚至负的水平,但是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四季度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4.6%、5.4%、6.4%、6.1%、4.1%。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货币化水平也在呈现着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2011年的货币化水平对通货膨胀的抵消作用已经开始减弱,这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之前的高通货膨胀压力正在逐渐释放。可以想象,未来几年这一通胀压力的释放都将持续。而且,由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并没有迅速恢复,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还会是一段时间内各国政府面对的主要挑战。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里我国整体上不会立即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的增速立即降低,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我国还是会处于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状态。
      注释:
      ①数据均来自:中经专网:http://211.81.31.53:88/index/index/index.asp.
      ②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http://ifb.省略/jrtj/index.asp.
      参考文献
      [1]王曦,叶茂等.货币化红利的负债转化、“伪货币化”与当前通货膨胀走势[J].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
      [2]王曦,陆荣.体制演进、政府介入与投资膨胀[J].世界经济,2010年第11期
      [3]易纲.中国货币化的进程[J].商务印书馆,2003年
      [4]张文.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第2期
      [5]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基于协整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7期
      [6]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J].天津学术文库,2011
      [7]Benk S.,Gillman M.,Kejak M,“A Banking Explanation of the US Velocity of Money:1919-2004”,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vol.34,2010B.
      [8][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J·施瓦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J].巴曙松,张劲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丽(1989—),女,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通货膨胀 金融危机 走势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