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价值取向的变迁]

    时间:2020-03-26 07:35: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070-01       摘要:社会变迁带来了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最庞大人口的农民阶层,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冲击,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转变并产生了一定的产生矛盾冲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价值取向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引导农民阶层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价值取向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实现了政治与经济体制上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明显转变。从社会结构来看,阶级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深刻影响着文化领域的变革。农民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一系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的矛盾性正是在与传统价值取向的碰撞中产生,是农民阶层新的需要与社会不能极大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冲突的反映。
       一、农民价值取向变化及现状
       (一)积极的价值取向。
       1.求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使农民阶层从单纯地追求温饱和渐进地奔小康进一步推入求发展的新趋势。现行农村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在土地问题上使农民越来越自由,一部分农民自由地选择个体专业户方向发展,而依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到新的经济政策的鼓舞也大力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国家更多的惠民利民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机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原有的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价值取向的转变。农民已经从单纯的目标化发展转向以求发展为目标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方向。此外,新的社会分工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相关要点,构建了相互依托的一体化社会交往关系。农民在这种分工网中既具有主体性又不失整体合作性。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以对人的依赖为主的关系转向了对物的依赖,由此人的发展得到扩展,人本身的发展也得以可能。因而,新时期,农民求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是农民思维方式转变的最大特点之一。
       2.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
       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普及与落实,精神文明下乡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农民在精神文化层面发生一定变化。随着物质文明得到不断满足,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提高,农民在文化素养方面较之传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农民阶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农民本身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从而现代农民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层面转向更为丰富的精神层面。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农民阶层在文化程度上一直处于劣势,基本上属于知识层面的底层。随着中国社会变迁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普及不断深入,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对人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二)消极的价值取向。
       1.心里素质上小农思想残余。
       节俭与效益的冲突依然存在。勤俭节约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时代,一味强调节俭显然是不可取的,一定的节俭必然与社会的生产效益相结合,必然是在效益选择基础上的适当节俭。
       守旧与开放思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冲突。传统小农思想一向是守旧的,许多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农民阶层普遍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突然的认同感,从而对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商业行为有本能的抗拒心理。然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思想的开放进取,以开放进取的首创精神融入市场经济的潮流。
       2.功利与道义的冲突。
       中国自古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在义利观上一向是重义轻利的,然而在近代以来,受国外西方思潮的影响,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并逐步产生了见利忘义等颠覆传统的价值取向。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市场经济盲目性滞后性以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民阶层很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导向。
       3.集体主义的相对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地深入发展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农民在个性独立上不断得到增强,个体意识日趋强烈。社会分工的明晰化使得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显现,集体观念的削弱和人际关系的淡化,这些都是农民当前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集体主义缺失的状况相对较突出。然而,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独立存在。
       二、农民价值取向变化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迁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
       恩格斯指出的:“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探究价值取向问题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社会产物的人的价值也是社会的特定产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不得不说是农民价值取向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政治经济结构随着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成为人们价值取向变异的前提和基础。而多变的社会因素、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作为最庞大人口群体的农民阶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变革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人们自然会失去原本的归属感和对社会的安全认同,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取向在所难免。
       (二)农村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发展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质的改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已经逐步买入小康并朝着发展的方向前进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创新等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农民社会保障也在进一步完善,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不断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农民本身。
       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变革还在于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农民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小学教育几近普及,法制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内容的下乡,强化了对农民阶层的教育,使之受到集体主义、开放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农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也得到极大提高。
       三、正确引导农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十分必要,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首先是带领农民奔小康,走一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坚持正面引导,灌输集体主义思想。使得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得到一定的平衡,在个人利益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广大农民也应形成强大的集体观念,以集体利益为重。此外还有义利观教育。可以运用正反典型、榜样示范等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二)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引导农民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首要的是把握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变迁和转型带来的冲击还在影响着农民理想信念,并对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疑虑。因而,要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普及以及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要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策略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
       (三)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社会变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农民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两重性。既要解决农民存在的传统思想与当前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要使农民获得更大的视野和空间,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复杂的市场。首先要对传统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变革农民的观念,使之更新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建立创新的、开阔的、具有竞争意识的新观念。我们要在价值多样化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马振清.社会变革中的困惑与选择[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3]贺善侃.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4]王义祥.中国社会变迁[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5]康来云.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迁[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静(1987―),女,汉族,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推荐访问:条件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变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价值取向的变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