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傅莹:内蒙古草原走来的女副外长|傅莹春

    时间:2020-08-16 07:23: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共和国的外交官中,傅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傅莹,二十四岁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二十五岁出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随员,三十三岁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副处长,四十岁出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处长、参赞,五十岁出任中国驻澳大利亚特命全权大使,五十四岁出任中国驻英国特命全权大使……
      三十余年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把这位出身于少数民族的深闺女子锤炼成了“温柔的刚毅”的外交官,从而与“亲切的冷峻”的章启月一起并称“中国外交女双杰”。
      2010年1月4日,五十七岁的傅莹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由此成为继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
      
      生于内蒙古草原:
      好学不倦的刻苦女孩
      
      1953年1月,傅莹出生于呼和浩特。
      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上,傅家远近有名:傅莹的父亲,任职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他早年曾就读于马列学院,是大哲学家艾思奇先生的得意门生,对哲学有着颇为深厚的造诣。受父亲的感染与影响,傅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喜欢上了读书――每天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就钻进了父亲的书房里,抱着一本本“大部头”哗哗地翻看开了。虽然好多字还不认识,却依旧读得不亦乐乎。
      有书读的日子是幸福的,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短短的几年。十三岁时,“文革”开始了,父亲被打成“黑帮”,家里被查抄一空。小傅莹顿时蒙了,惊恐地看着被砸得稀巴烂的院落和贴得到处都是的大字报,只是紧紧地抱着母亲的腿哇哇大哭。哭过之后,年幼的傅莹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大人”:帮着母亲做家务、带弟弟、拾废品、打柴草。
      生活虽然艰苦,但并没有妨碍傅莹对知识的渴求,干活间隙,她阅读了大量被别人遗弃的中外文学名著,从而慢慢地领悟了许多人生哲理。
      1969年,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傅莹来到内蒙古一个偏远的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为大伙儿放映电影。在这里,傅莹毫无文弱女孩儿的娇气,一会儿拉车送器材,一会儿爬杆架银幕,深得老师傅的喜爱,因而很快就学会电影放映的几乎所有技术并开始独自往返于兵团各点之间为大伙儿放电影。
      于是,一年之后,傅莹被调至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工作――活儿清闲多了,她找来课本开始见缝插针地学习起来,结果竟然“啃”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
      1973年,在一批精挑细选出来的“工农兵学员”中,傅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一个适逢动乱的刻苦女孩,终于掀开了新的人生书页。
      
      游走外交“边缘”:
      用“美妙的语言”交流融通
      
      在如饥似渴地学习英语之余,深感机会来之不易的傅莹还孜孜不倦地学起了法语和罗马尼亚语。
      1977年,傅莹毕业后,被分配至外交部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在欢迎会上,傅莹多少显得有些紧张:“大家好……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但一定努力做好……”听着这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开场白,大伙儿立刻捧腹大笑,直把她羞得恨不得赶紧挖个地洞钻进去。还好,一位领导及时出来圆场了:“小傅呀,不急,不急,你先熟悉一下这里的情况吧!”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就在傅莹望眼欲穿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她终于迎来了一纸任命:“经研究决定,调傅莹同志到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任职翻译员!”听罢,尽管极力压抑住,但傅莹还是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一颗心好像就要飞出胸腔来了。
      就这样,傅莹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
      初涉翻译工作,傅莹唯恐有半点的差池,因而处处小心谨慎,慢慢地也就培养了细密与周到的做事风格――很显然,这一点对于负责“传话”的翻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交谈时,双方说出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乃至说话时的每一种语气,都必须拿捏得恰如其分然后实事求是地表达出来,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变义。与此同时,傅莹还刻意培养自己的快速思考与分析能力,以便在翻译工作中尽可能地缩短“时差”。这样,随着一场又一场翻译工作的逐步开展,傅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实践,随之而来的就是在翻译工作中愈发地得心应手了。在罗马尼亚历练了四年之后,她被抽调回了外交部翻译室。
      傅莹的人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她逐渐在外交部的一伙儿“传声筒”中崭露头角,成为翻译室里的佼佼者。
      看到傅莹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好苗子,1985年,外交部领导派遣她赴英国肯特大学进修。结果,傅莹也很争气,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回来之后,傅莹继续待在翻译室工作,但因为有了海外进修的阅历,因而做起事来更加懂轻重和知缓急,也就愈发地表现出色了,于是逐步得到提拔: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培训处副处长,英文处副处长……不过,这也并不代表着傅莹就“不会翻船”:1988年,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八十四岁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向客人谈起了自己的退休问题:“我嘛,今年不过八十四岁,还可以带领着中国人民再干它几年哟……”不想,在翻译的时候,傅莹却将“八十四岁”译成了“四十八岁”,结果引得布伦特兰夫人和邓小平以及其他陪同人员一阵开怀大笑。发觉之后,她的脸立刻红到了耳朵根子处。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傅莹每逢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时候,都会早早地就做足充分的工作: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风格、会谈内容等特点,花大力气扩充自己的相关知识和词汇,务求准确地表达话语转换的原意。
      1992年,傅莹接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外交工作:飞赴柬埔寨,任职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职员,对柬埔寨大选期间局势最为紧张的马德望省进行组织和监督选举。“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外交历练。”傅莹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的高度赞赏。
      
      步入外交“腹地”:
      用“母性的温柔”打造和谐
      
      在傅莹看来,正是柬埔寨之行把她推向了外交工作的“深水区”。
      1993年,从柬埔寨回国后,傅莹先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随后又相继担任外交部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等职,主管综合调研、东盟事务、亚太安全等,直至1997年调至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出任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
      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和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职位高了,担子也重了。虽然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外交工作经历,但是做驻外大使毕竟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为了干好这份差使,在上任之前,傅莹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走访相关单位,阅读书籍材料,参观山东德州苏禄国王墓,从而很好地了解了中菲友谊的渊源与历史。赴任之后,她很快就为发展中菲两国关系做出了行之有效的努力。
      进入新千年,傅莹便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生涯。可以说,在这四年中,傅莹的外交才干再次得到了全面的锤炼与提升:经历了东帝汶危机、阿富汗战争、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事件,参与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其中,尤以推动促成朝核六方会谈备受瞩目,甚至还有评论家下了这样的定论:“不难看到,在处理这起事件的过程中,一位外交家横空出世了!”
      2004年3月,傅莹出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在任三年,她把中澳两国关系打理得“风和日丽”――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合作增长较快,成为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由此,傅莹获得了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卢铎的高度赞誉:“我政治生涯中所见过的逾千各国大使中的NO.1大使,最能代表和维护中国的利益,最富有影响力和魅力。”
      2007年4月,傅莹飞临伦敦,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
      来到这个早年曾经留学的地方,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傅莹感慨万千。因此,甫一上任,她就积极融入英伦社会,为中英两国的和睦关系仔细“打点”。于是,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著名学府,每逢人们得知傅莹将要就“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将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话题与各国学子“零距离”地侃侃而谈的时候,先前很少有人拿正眼一瞧的礼堂入场券就会立时变得“一票难求”起来。
      有人说,历史弄人。如果就这么“平淡”下去的话,傅莹也不过是一位恪尽职守的驻外大使而已,但上天偏偏制造机会把傅莹推向了让世人瞩目的前台。
      2008年4月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伦敦传递。作为火炬手,傅莹参与了接力,不想却和抢夺火炬的“藏独”分子“迎面相撞”。下来之后,傅莹深刻地意识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仅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实现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墙太厚了……思索着,酝酿着,傅莹慢慢地有了必须向大家说点什么的冲动。于是,一个星期后,她在《每日电讯报》发表了《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的署名文章,在以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之余,也以确凿的数字和详尽的事实系统地介绍了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时间,西方社会为之动容:不但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法新社、美联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转载,而且许多民众还纷纷致信大使馆对反华示威者暴力冲抢火炬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此举成为傅莹外交官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事件。针对西方媒体的关注和质询,身为驻英大使的傅莹迅即在《卫报》上发表了《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一文,她开门见山地写道:“中国有一支家喻户晓的歌,叫做《我们新疆好地方》。歌词中说,天山南北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在这篇文章中,傅莹回顾了新疆的历史,谴责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卑劣行径,同时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流淌在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基础。”温婉中蕴涵着坚定与韧性,充分展示了一位外交官的风采。
      2009年10月1日,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当着众多客人的面,傅莹拿出母亲留给自己的一沓大大小小的粮票,感慨地说道:“大家来看这些粮票,方寸之间斤、两的标注,记录着中国人生活窘迫的岁月。而今粮票已成为历史,我要把它们送给大英博物馆。”听罢,现场的许多中国人热泪盈眶。当然,此举也给在场的上千名英国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11月,当风靡英伦的歌唱大赛《X元素》进行到高潮之处时,老字号大报《太阳报》刊发了一则报道,称:“驻英中国大使馆不堪附近歌迷骚扰,并向英国外交部门投诉,大使傅莹十分生气。”看后,傅莹一点儿也没有气恼,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提笔写道:“这可真是太有趣了,当读到关于我们大使馆卷入‘外交纠纷’的报道之后,我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X元素》的热潮之中。我不得不承认,在有空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X元素》,而且我还有自己喜欢的选手呢……”在信中,她如数家珍地对《X元素》比赛中人气最高的一些选手逐个儿进行了详细的点评。结果,这些文字发表之后,竟使得数以万计的伦敦市民奔走相告:“瞧,就连中国驻英国大使都这么喜欢《X元素》……”从而迅速且有效地化解了这起“外交纠纷”。这一举动令傅莹深得英国民众之心。
      就这样,在一桩桩、一件件的外交事务中,傅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灵活而又巧妙地发出了中国的声音,用词精确,有理有据有节,从而在“充满火药味儿”的外交纷争世界里打造出了一片难得的“和谐天空”来。
      有趣的是,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儿,海外媒体把傅莹和章启月一起并称为“中国外交女双杰”,许多国家的外交同行也都衷心称赞傅莹是“最有魅力的外交官”。而且,就在2009年年底,英国《外交官》杂志满含敬重地授予傅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说她“有着难得的坦率和富有人情味的外交方式”。
      
      世人看好的优雅副外长
      
      2010年1月4日,五十七岁的傅莹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成为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
      傅莹的升任,正应了“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话,既是中国外交逐渐强大的体现,也是她个人魅力的释放,可谓水到渠成,众望所归。
      曾经,在很多场合,傅莹都这样说道:“我希望外国世界能够实实在在地、准确地去了解中国,把握中国的现实,在这个基础上跟中国打交道,在这个基础上去制定对中国的政策……”为此,她始终站在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立场上,以天下母性特有的温柔来讲解和推介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曾经,在不少国家,媒体都这样评价:“傅莹大使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现在,她继续站在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立场上,以外交使节应有的坦率来阐释和描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切的一切,只为一个目的: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2010年2月中旬,傅莹回国履新。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这个更受外界关注的岗位上,曾经有着“美女大使”与“危机大使”之誉的傅莹,一定能够愈发让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内蒙古 草原 走来 傅莹:内蒙古草原走来的女副外长 傅莹草原上走出的女副外长 草原上走来的女副外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