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变化明确初中物理教学方向]初中物理电生磁方向

    时间:2019-05-08 03:28: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正式颁行,意味着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为初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修订,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作了适当调整,但由于“过程”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它更突出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下面通过分析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变化及特点,思考对初中物理教学和考试评价带来的影响,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标的第三部分原名为“内容标准”,现改为“课程内容”,其中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原主题栏目“内容标准”现改为“内容要求”。笔者认为名词更改后用词更准确,对教学的指导更确切,它规定的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说教学中的最低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次要求,防止个别教师误解为“到此为止”。
      一、科学探究的变化
      1.“科学探究要素”名称变化
      科学探究第三个要素名称由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改为“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和测量器材,制订出较科学的实验计划和步骤。
      2.“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修订
      新课标对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具体能力要求在水平层次和内容上适度微调和整合。
      (1)各要素的认知目标均由“认识”改为“了解”,即把“认识……的意义(重要性、作用)”的表述统一改为“了解……的意义”,适当降低了对学生认知目标的水平层次。
      (2)删去“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增加了“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个别要求在文字上作了调整和整合,如将“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中“成因”改为“可能答案”,将“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进行操作”中“书面说明”改为“要求”,将“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改为“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可操作性增强。
      3.“科学探究案例”的修订
      原课标有两个课外科学探究案例,修订后删去了其中一个案例,补充了两个课内探究实例。原课标的探究案例对教师认识科学探究要素起了很大帮助,修订后的三个案例有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且在每一个案例后增写了一段“评析”。目的在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案例是怎样处理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怎样处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
      解决以上矛盾的办法是:侧重部分探究要素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本课要培养的探究能力目标是什么?重点要训练的探究要素是什么?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可以大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实际上,由于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探究要素,学生探究能力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二、科学内容的调整
      课标中科学内容含“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此次修订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原有“内容标准”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条。具体有如下变化、特点:
      1.删减或整合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删去的条目
      *“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在化学学科已有类似条目,课标对此不再单列,将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
      *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改为“了解色光混合的现象”。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这些知识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关于计算问题就可以不考虑。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此知识小学科学课已学,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没有必要列入条目重复提出要求。但学生若对此知识不够清晰,教学中还是有必要提醒的。
      (2)降低要求的条目
      课标是通过行为动词的调整,适当降低内容要求。
      *原“理解机械效率”的要求,现下调为“知道”。机械效率问题本来就是教学难点,修订后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可以要求,较复杂的问题能力高的学生可以选择面对。
      *原“理解物体的惯性”要求,现为“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侧重于解释现象。
      *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改为“了解白光的组成”;“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调为“说明”;“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调为“了解”;“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解释”调为“说明”。这些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层次的规范表述,但从行为动词改变看,似乎也隐含着一点微调。
      (3)整合的条目
      课标将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条目合并为“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而原来相关的三个条目则作为例子列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学留下了更多空间。
      2.明确和细化内容要求,以利于教学和评价
      (1)认知领域只设了解、认识、理解三个水平层次。修订后规范了行为动词,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使各认知水平更加统一和简洁。   (2)细化条目,使教学和评价要求进一步明确。
      原课标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不便于评价,修订后做了进一步细化,详见下表。
      (3)明确列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课标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是演示实验,哪些应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本次修订明确列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也就是说学生至少要动手操作这20个实验,对于其他实验,如果可能,教师也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分组实验。
      3.适当增加内容,优化三维目标
      (1)增加了优化知识结构的内容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此条目在小学科学、高中物理课程中皆未明确要求,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且对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除此外还增加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知道噪声的危害”,“知道地磁场”,“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理解电功”等知识点。
      (2)增加了探究过程的内容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认识磁场”,“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增加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内容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节约用电的意识”等,这些内容强化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是教学联系实际的好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课标看似删去了“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其实在“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中已体现。看似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其实在“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中体现了物体受到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在“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中体现了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如何。课标删去这两条,是为了使行文的含义准确,避免重复陈述,并没有删去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求。再如,看似删了“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实则在“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中已有体现,不需再重复。看似删了“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实则在其他条目中有“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要求。看似删了“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其实在“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中已包含。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黄恕伯:《学习优化初中物理教学》,2012年。

    推荐访问:课程内容 物理教学 把握 准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