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高考理科综合卷应试策略]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卷1

    时间:2018-12-28 03:36: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是一张复杂的选拔性试卷。如果缺乏应试策略或应试策略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水平不能得以正常发挥,应试失败。我们需要应试策略,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并努力不断地巩固提升它,使之能够适应高考理科综合卷的要求。在应试策略的指导下,我们应当提升自己的复习水平、提升自己的应试水平,从而使自己的高考成绩得以提升。
      关键词: 高考 理科综合试卷 应试策略
      
      在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的今天,学历成为职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大学不是万能的,但不进入大学是万万不能的”。进入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是每一名高中学子的梦想。而进入大学无一例外都需要考试,而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高考。一个好的高考成绩是所有高三学生希望得到的。如何才能考出好成绩,考出高分呢?在此作如下分析。
      
      一、高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成绩是高校选拔学生的最重要的依据,而要想高考考出好的成绩,必须了解高考。
      考试机构根据高考大纲(或考试说明)命制高考试题,而现在大部分地方进行自行命题,北京市属于自行命题。
      高考大纲是一个小薄本。其中考试的知识点要求和样卷对学生是比较重要的。通过大纲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根据经验我提取以下几点:
      1.高考试题有不同难度系数:出题人在出题时,某一题的难度系数已经大致确定,如:此题难度系数0.2,即20%应试者可以答对,或应试者总样本可以得到20%总分。同样试卷的难度系数也是确定的,如:难度系数0.55。这样高考成绩在整个统计表上是呈“正态分布”的:即中间多,两头少。这样的统计有利于高校选拔。
      2.高考试题的题型与题样。我们拿到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题型与结构可以从考试说明中获取。如: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分I卷和II卷:I卷为选择题,4道生物,8道化学,8道物理,合计20道题,120分;II卷为大题,通常有4道物理,4道化学,1道生物,180分。总共的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应试策略
      
      1.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的特点:三科合一、试题混编、区域独立。
      试卷综合了生物、化学、物理三科。试题是独立命制的,每一科都有相应的难度系数,但试卷是按照题型混编的。在题型内部,科目独立:如,选择1―4是生物题,5―13是化学题,14―22是物理题。根据科目的需要考试机构有时会作一些微调,如,选择1―3是生物题,4―12是化学题,13―22是物理题,同时在大题部分增加生物题,减少物理题。
      2.学生在理科综合试卷应试时的问题:时间不够用,试卷没答完。
      尽管命题人的指导思想中有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但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不够用,试卷没答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连一些试题都来不及看)。这个问题是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的特点导致的,考生在应试时出现了先做哪科及时间如何分配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时间不够用,试卷答不完。
      3.理科综合试卷特点背后的应试问题:科目差异、难度差异、思维跳跃。
      尽管物理、化学、生物同属理科,但从科目上讲还是存在差异的:各科对学生特定思维方式要求有偏差,如物理要求分析能力较多;同时学生个体对三门学科的喜好程度不同,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有些差异还相当显著。这种差异会使学生常常偏重去做某一学科的试题。
      尽管试题在命制的难度系数是大致确定的,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讲,科目差异带来了科目间的难度差异,同时由于各科命题是独立的,各学科命题不会照顾学生个体的学科难度差异,如:学生物理学习较差,将化学或生物题出容易点儿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参加过考试的人都知道,通常考试都是分科的,且在试卷上只会出现某一科的题目,从前往后基本上只需要运用一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面临的只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只需要变换解决不同类型试题的技巧,我称之为“题型思维跳跃”。而在理科综合考试中,我们不仅仅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学科思维跳跃”:我们需要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不同的“频道”中切换思维方式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由试卷带来的应试问题、由考生自身带来的问题、由应试方法带来的问题。
      4.试卷的应然问题:极限分配时间、试卷理想得分。
      总分与总耗时的比例我称为“分时比”,理科综合学科的分时比为2∶1,即每分钟平均需要做两分题。按分时比去分配的考试时间,我称之为“极限分配时间”,如:理科综合的各学科“极限分配时间”为物理60分钟,化学54分钟,生物36分钟。
      我们要意识到,尽管理科综合试卷的应试时间为150分钟,但其实可以具体化为各学科的“极限分配时间”,即:物理60分钟,化学54分钟,生物36分钟。即表面上是综合卷,但实质是分卷的,只是没有确定先后的顺序及增加收卷的形式罢了。
      目前的试卷形式,增加了学生自行调配时间的便利,但一物两面,也增加了调配时间的风险。
      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难度系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难度系数与总分的乘积,我称之为“试卷理想得分”,如:理科综合难度系数为0.55,则其“理想得分”为165分。通常来讲,考生获取一个“理想得分”,在选拔性考试中就可以获得一个比“大多数人”高的分数了。
      5.考生的应然问题:兴趣分配时间、考生理想得分。
      考生在应试过程中,跟据自己对科目兴趣和习惯来对应试时间来分配,各学科由此分配到的时间,我称之为“兴趣分配时间”。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应试情况对自己可能的应试得分,我称之为“考生理想得分”。
      6.考生应试方法的应然问题:分配时间差、理想得分差。
      考生根据自己对科目兴趣和习惯分配到各科的时间与极限分配时间之间的差异,我称之为“分配时间差”。分配时间差在实际应试过程中会对应试的结果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
      试卷理想得分对于考生来讲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缺乏实际价值。对于考生来讲具有实际价值的是考生实际得分与可能的得分之间的差值,我称之为“理想得分差”。如果理想得分差为较大正值,说明考生“超常发挥”;为较低负值,说明“应试失常”;接近零,为“正常发挥”。
      7.理科综合试卷的应试目标:避免“应试失常”,确保“正常发挥”,争取“超常发挥”。
      对于考生个体来讲,尽管面对的选拔性的考试,但其实际排名在应试过程中对考生的激励作用是负方向的,不会对应试产生积极效果。
      应试过程中的良好心态应当是“自我挑战”。这种心态可以使应试目标更易于达成。
      8.基于以上观点的理科综合试卷的应试策略:确保“最低分配时间”,合理利用“分配时间差”,争取超常发挥。
      考生完成某科目基础题所需要的时间,我称为“最低分配时间”,如:某考生完成生物的基础题所需要时间为30分钟。“最低分配时间”对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确保“最低分配时间”可以确保考生完成科目的“考生理想得分”计划。
      对于考生来讲,各科在“最低分配时间”完成后,会剩余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应当被合理利用的“分配时间差”。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可以确保优势学科的充分发挥,从而为实现超常发挥打下基础,同时能避免由于时间分配的随意性导致时间不够与试卷难以完成的问题。
      9.理科综合试卷的其它问题的应试策略:增强“自我效能感”,关注“思维跳跃”。
      作为选拔性考试,无论是哪个科目,不是所有的题都是针对所有考生的,尽管所有的考生都会拿到同样的题:如果我的目标是国际一流大学,我需要努力解决所有的问题;如若我的实际目标只是一所一般的大学,有些“茫然不知其所云”的题目并不是我必须攻克目标。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能够迅速判断出某道题由自己来解决是“易”、“一般”还是“难”。增强“自我效能感”会帮助我们较好地实施“由易到难”的常规应试策略。“由易到难”可以使你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分。
      对于一般人来讲,“思维跳跃”会增加应试难度。从心理学上讲,“思维定势”在思维跳跃的情形题的情况下会出现负反馈,不利于试题的解决。
      理科综合试卷有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我选择题型一致性,即先做选择题,再做大题,那我将面临试题内容的跳跃,即生物、物理、化学;反之,如若我避免了试题内容的跳跃,那我需要解决的是题型的跳跃和空间的跳跃(需要翻卷)。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试验,再选择适合的应试策略。我个人的想法:题型的跳跃要比题内容的跳跃要好应对。
      
      三、在理科综合试卷应试策略指导下的几点复习建议
      
      1.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理科综合试卷,尽管各科试题相对较少,但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仍然十分必要。首先,高考试卷仍然是注意试题覆盖面的,特别是重点知识仍然涉及较广泛。其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增强对试题把握,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理科综合试卷的“综合”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试题的分析与解决。
      通常来讲,高考的第一轮复习就是打破原有的书本知识顺序,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考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学科的树状目录,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主干知识,细化了解具体知识,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并努力提高知识的存取、应用的速率。
      2.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考试说明,也就是考试大纲,是出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应考的依据。现今的高考试卷是严格不超纲的。因此考试说明对于考生具有复习的引导性作用,而事实上许多考试的考试说明是被束之高阁的。考试说明不仅指明了考试的主要知识点,而且注明了相应知识点的要求级别。考试说明上的样卷可以帮助考生制定对应的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一轮复习完毕后考生应当加强考试说明的学习,并根据考试说明进一步充实知识体系。
      3.多看精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做题不在多,在精。考生不应盲地重复做许多相同类型的题,最好是多看题,精做题,不断进行知识漏洞扫描。考生应当根据漏洞扫描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练习,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主干知识。每一名考生的知识漏洞是不一样的,因此考生除了跟着教师进行热点题的练习外,还应增加自我漏洞的补习。通常在二轮复习中,考生需要做好适合自身的“专题复习”工作。
      4.精读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相应学科知识的第一手材料,是命题的出发点。抛弃教材,只留试卷作为复习材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建议考生在参加高考前的不长时间,做好教材的再精读工作。
      总之,高考是一个复杂的事物,考生应努力增强对高考的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对试卷的控制,争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好成绩。我常把考生比作一名猎手,参加高考就是打猎:不仅需要充足的各式各样的弹药(各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过关的射击技巧(应试方法),当然还需要足够了解你的捕猎对象(试卷)。在此我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供大家指摘,仅希望能帮助一部分考生发挥水平,捕获梦想的“猎物”。

    推荐访问:高考 应试 理科综合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