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时间:2021-07-14 08:02: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前,高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着内容过杂、内容过多的问题,忽略了课程定位、生源特点、学时有限等影响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建议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精选仪表礼仪、公共礼仪和交往礼仪三个模块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职教学 社交礼仪 教学内容
      
      《社交礼仪》作为一门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各校纷纷开设该课程,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除一些专业开设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礼仪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社交礼仪》,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礼仪》等,大多数专业都开设《社交礼仪》这样的通识选修课。礼仪专业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训方法、考核方法等相关问题,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其中有一个问题似乎被忽略了,即《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社交礼仪涉及面广,礼仪规范众多,究竟应当选取哪些内容来进行课程教学?这恰恰是《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内容过杂
      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虽然名为《社交礼仪》,但其教学内容却远远超出社交礼仪的范畴,在社交礼仪的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政务礼仪、涉外礼仪、服务礼仪等内容,凸显出课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尽管礼仪的各种分类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但是在课程教学中还是应该有个取舍的界限,不能过度混淆。如有的《社交礼仪》课程不看学生对象,而详尽地学习宾馆服务礼仪、会议组织礼仪等内容,使得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庞杂,自然难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不切实际。内容过多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社交礼仪》在各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作为素质教育通识类选修课而开设,而且由于课程的特性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所以学时往往极为有限,大多在20至30个学时之间。而在这极为有限的学时里,有些《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却努力甚至极力在介绍方方面面的礼仪规范,生怕有所遗漏,结果没有选择,试图把《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做成礼仪“大全”。其实,没有选择性的教学内容就是没有针对性的,其结果往往是低效的。
      
      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所谓“技术能手也需要社会交往,也需要遵守礼仪规范”。从社交礼仪的角度看,一个具有较好社会交往能力的人,会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顺畅,也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充分发挥。基于此,《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应当定位为:第一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意识到社交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树立起基本的礼仪意识,这是一个潜在的前提目标;第二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这是课程教学的外化目标;第三是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实现“养成教育”,这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三个目标定位决定了《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不能追求学科化的厚重,不能追求“百科全书”式的杂烩,必须精选能够学有兴趣、学以致用的内容,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少胜多,举一反三,使学生今后能够自觉地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礼仪规范的学习与内化。
      2.适用性原则
      适用不是单纯的实用,二者有关系也有区别。我们应该学习的任何一种礼仪规范都是实用的,但对于具体对象不一定都适用。这里之所以提出适用性原则问题,主要是针对影响《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即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应这几个因素:一是学时因素。《社交礼仪》课程学时有限是不争的事实,试图增加大量的学时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只有正视这个现实,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和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更突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即使是属于社交礼仪范畴的婚礼、寿礼等生活礼仪也可以删减。二是生源因素。比如高职学生整体学习动力不足,受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礼仪素养也整体不高等,这些客观原因都要求在教学时应选择那些他们目前就能看得着、用得上的礼仪规范来学习,让其在轻松的学习中对课程感兴趣,进而学有所用,比如学生对网络非常热衷但却不懂网络礼仪,如果结合学生上网实际进行教学则特别易于激发兴趣。三是专业因素。虽然《社交礼仪》作为各专业的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开设,但教学中还要注意有一定的专业特点,比如以专业学生的性别为例,工科专业基本上是男生的天下,文科专业基本上是女生的天下,如果在工科专业班级还墨守陈规地用较多学时介绍女性化妆礼仪,在文科专业较多介绍男性西装礼仪,都显得有些南辕北辙了。类似这样的内容都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
      
      三、《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建议
      
      综上,笔者建议《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事项及其规范,不要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细。建议以下面三个模块作为教学的内容:
      1.仪表礼仪模块
      这是《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塑造职业形象的基础。主要可以着眼于仪容修饰(如头发的美化、面容的修饰等)、行为举止(如站姿、走姿、坐姿、蹲姿、手势等)、表情神态(如眼神、微笑等)、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其中涉及性别差异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学生男女性别的多少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本项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改正自己一些不好的仪容、仪态方面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把美的仪容和仪态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
      2.公共礼仪模块
      这是《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基本上是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主要可以着眼于校园生活礼仪(如课堂礼仪、宿舍礼仪、图书馆礼仪、社团活动礼仪及师生相处礼仪、同学相处礼仪等)、公共场所礼仪(如出行礼仪、医院就诊礼仪、商场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体育场礼仪等)、餐饮礼仪等。对于餐饮礼仪建议不必做中餐、西餐等非常细化的学习,点到为止即可,学生可以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进行后续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理解,在学习时不会有陌生感。
      3.交往礼仪模块
      这是《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更显得具有核心地位的内容,换言之可以说是社交礼仪的主干。主要应该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这部分内容应该加大教学比重,而且尽可能要细化地介绍、学习和训练,比如电话礼仪中如何接电话、如何打电话、如何规范使用移动电话等,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各种可能遇到的电话情境都纳入教学,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社交密切相关,都是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每天都要碰到的事情。
      笔者认为,在学时有限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如果围绕上述三个模块的内容(具体教学中还可能酌情进行进一步的选择)把教学活动做实、做活,激发起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就能够真正实现《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

    推荐访问:教学内容 高职 社交 礼仪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