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进行礼仪文化教育的探析

    时间:2021-07-13 12:0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秘书学、教育学等许多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古代汉语》中的材料入手,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且对促进学科建设、学科文化底蕴的形成及大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学 礼仪文化 教育方法
      我国“礼仪”文化历史久远,“礼仪”这个概念早在遥远的夏商周时代就出现了。《诗经》中“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礼,胡不遄死?”[1]的发问,更是传诵至今。自古以来礼仪不仅规范着人类的道德和行为,而且是我们文明程度的标识,正如《礼记·曲礼上》中所言:“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2]6人与禽兽的区别不在乎能不能说话,而在于知不知“礼”。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风气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是高等学校文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古汉语晦涩难懂、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甚至觉得这门课并没有实际价值。其实,“学生阅读古书的障碍并不完全是由于古今语言的隔膜”[3],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于古人生活的情况不了解,比如对古代的风俗、礼仪、避讳等方面知之甚少,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偏离甚至误解。
      因此,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向学生介绍古代礼仪常识,并将礼仪教育融入教学,不仅会拉近学生与古汉语的距离感,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修养的提高。尤其是教材文选部分选取的经典史学作品、文学作品及诸子百家哲学作品,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这些文化与古代汉语教学融会贯通,在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教育、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来讲,这是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非常有效途径。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举隅
      (一)穿戴有规矩。
      《论语·宪问》中,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4]214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直译:“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就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那么如何理解?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这里显然是在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夷”是指当时某些北方民族,他们的习俗是“被发左衽”,这与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也就是“右衽”的华夏风习是不一样的。仅仅一个前襟的掩向就能彰显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文明程度,可见古人对于服饰礼仪的重视。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古人服饰方面的要求作了很好的总结。他讲到对于穿戴要做到“三紧”,即“头紧”,帽带要系紧,帽子要戴端正;“腰紧”,腰带要系紧,不能松松垮垮;“脚紧”,鞋带要紧,不能拖拖拉拉。也就是说,从头到脚都要扎紧,穿戴端正了,才符合礼仪规范,为什么这样呢?其实不难理解,穿戴是否整齐、端庄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即从人的穿衣态度映射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
      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服饰多种多样,讲究个性化,但是整洁、庄重、大方、得体仍然是最基本的要求。2013年初,导演徐峥因为其执导的影片《泰囧》而受到泰国总理的接见,与女总理端庄的套装裙相反的是,徐峥卷着袖筒,身着休闲裤。徐峥因此被国人指责缺乏了基本的礼仪,备受批评。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穿着拖鞋,或者短、露、透的服装出入教学场所,这都是非常不妥当的,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二)行动有讲究。
      “行”,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说:“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根据这个解释,也就是说慢慢走叫“步”,就是我们所说的“踱步”、“闲庭信步”。而比“步”要快的是“趋”,“趋”是一种小跑,是步幅小而频率比较高的快速行走。在古代“趋”,表示一种恭敬。
      文选《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大家从高中起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其实是引用的《论语·季世》里的典故: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5]259
      孔鲤看见他的父亲孔子在庭院里面站着,于是低着头“趋”。可见这“趋”是晚辈对长辈必不可少的恭敬。在尊者面前要趋,在君王的面前,趋更是不可小觑。文选《触龙说赵太后》:“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
      学习了这篇文选,我们已然知道,触龙是在跟赵太后“玩心理战术”。触龙“徐趋”,行动比较缓慢,而臣见君,人门即“趋”是基本的礼仪,触龙见赵太后不“疾走”,是有冒犯之罪的,所以触龙一方面作出“趋”的样子,另一方面行动缓慢,接下来声明自己“病足”,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开头,解决了“礼”与“病”之间的矛盾,既让赵太后解除了戒备,又拉近了关系,开口劝赵太后让长安君做人质的话题也就容易多了。了解了古代的行走礼仪,学生就更深入地了解了触龙“徐趋”中的大“学问”。
      “坐”,古人的“坐”与今天也是不同的。古人的坐姿是臀部和脚跟接触,而跪则是大腿和小腿约成九十度,挺直腰身,臀部和脚跟不相接触的姿势。古人又将前者称为“跪”,而将后者称为“跽”。文选《范雎说秦王》:“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推荐访问:探析 文化教育 礼仪 古代汉语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