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异化的“家教”

    时间:2021-07-13 00:01: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家教”一词,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至少有两句现成话可以作为确凿的证明,一句乃著名伟人曰:“活到老,学到老” ;一句则在民间的市井街坊广为流传,那句响当当硬邦邦的“你这个没有家教的东西”,打击力度之大与那句驰名大江南北的国骂比也不相上下。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尊重知识的口号大张旗鼓地提出20多年以后,“家教”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辗转腾挪,它的本意发生了改变,外延被迅速扩充,如今的“家教”已经不是“家庭的教育”这样一个名词,而是“在家里教”的动词,成为了一种行动。这种行动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态势,几乎在一夜之间脱颖而出,快速成为中国社会一道极其引人关注的世态民风,而且在中国的城市人群当中表现尤其突出。究竟谁在教?谁被教?教的是什么?为什么教呢?
      
      家教比“校教”吃香
      
      本市普陀区一家市属重点中学的黄校长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提到“家教”问题,黄校长忍不住连连叹气。
      黄校长告诉记者,他的退休小学教师的老伴就放着自己的孙子不带去给别人的孩子做“家教”。
      理由是人家给的利润高。
      黄校长苦笑着说利润这个词汇是老伴给他的一个“惊奇”。“结婚几十年了,利润这个词我是从她最里听到的最时髦的词。她可给我上了一课。”黄校长说。黄校长告诉记者,老伴做家教的第一个“学生”只有5个月大,学费是一个小时350元,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黄校长一直想不通5个月大的孩子要什么家教,更想不通老伴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生,以前在学校里是给学生教的还是《常识》课,怎么也会这么吃香。据黄校长的老伴说人家看中的就是她这个几十年小学教师的经历。
      现在黄校长的老伴决定让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到自己家来上课,包一顿午饭。每个孩子每月收费2200元,据说消息一发布,已经有4个孩子报名要来了,这样每个月的收入就有8千多。黄校长说他觉得好像“在抢人家一样。”但据黄校长的老伴说这还算是优惠的,请一个保姆每个月也要2000多。
      黄校长说,自从自己的老伴都为了利润去做了家教以后,他才明白为何他在学校里一直听到一些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尤其是福利待遇等等问题颇有微词。其中好几位还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当年为了想进这所学校,向他信誓旦旦表示喜欢教育事业,甘当一辈子人民园丁的样子还历历在目。然而现在有的年轻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哈欠连天,一副疲倦不堪的样子。黄校长说原先他还感到无奈和惋惜,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知道珍惜机遇,如今学校已经跃入市属重点,很受教委教育局重视,教职工待遇等等问题解决得都很不错,年轻教师杂七杂八每个月拿到3、4千块钱不成什么问题。现在他才明白做家教比在学校做老师富裕得多,就按他老伴的家教收入,老师只要收2个学生,一个星期的收入就强过学校一个月的工资。
      最后黄校长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家教也应该属于强化孩子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举措,但是对于一生从事学校教育,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黄校长来说,素质教育最起码也应当包括智商与情商两大内容。把正在成长的孩子放到别人家里或者让孩子的教育依靠别人,家教能上比智商更为重要的情商这一课吗?能上得好吗?
      
      花样迭出的“家庭教育”
      
      记者费了不少口舌,做过“家教”的路小姐才肯接受记者的采访,但只答应记者拍她的背影,因为那一段“家教”的经历实在更像
      一场噩梦。
      路小姐原先是杭州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一年前考取本市某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生。一年级刚过,路小姐在同学们的怂恿下去网上家教介绍中心报了名。路小姐说她原来的打算是辅导辅导中学生或者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对于做过中学英语教师的她来说还是驾轻就熟的。
      虽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路小姐说见了自己的第一个家教学生还是很吃了一惊。原因是这个学生既不是中学生也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老学生”,他已经81岁了。
      81岁的周先生告诉路小姐,他聘请家教主要是想学习英语口语,因为自己的儿女都在国外定居。周先生当时给路小姐讲了一个他去纽约看儿子如何因为不懂英语而迷路,最后惊动了警察才回家的“惊险”故事。
      
      路小姐说她被周先生这个“真实经历”所感动,也很同情老人,何况觉得教这样的老人虽然吃力点,但不像辅导中小学生应付考试那样有压力,所以她当天就决定将这个“家教”坚持到底。路小姐说她还暗自庆幸自己走出校园这一步走对了,现在连这样的老人都要“家教”,“当时还觉得真是长了见识。而且他看上去幽默、开朗,他打量我的笑容真是很慈祥。”
      此后,路小姐认真准备了一套针对周先生的教学计划,周先生也很配合,他虽然81岁了,但是因为保养比较好,头脑还是很清楚的。很快,周先生就可以用英语结结巴巴地向路小姐表示“我喜欢你”、“你很漂亮”、“我爱你”等等。路小姐说:“我当时尽量把这些都看作是必要的口语练习,也不往其他方面去想像。直到有一天晚上授课结束,他一把抓住我的手,希望我夜里留下来陪他,我又气愤又害怕,是逃出来的。”虽然事情早已过去,但说到这里路小姐的脸色依然还是变了。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过后路小姐始终觉得此事让她尽受屈辱,并且她最后一个月的学费也因为她再不敢上门没有能够拿到手。后来她把这件事情告诉同寝室的同学小米,小米听完此事颇为路小姐鸣不平,自告奋勇就去找周先生了,当天晚上,小米大获全胜而归----她不仅把周先生欠路小姐最后一个月的学费如数讨回,同时还向路小姐宣布,老家伙其实不难对付,今后就交给她来“教”好了。 “从此小米就开始早出晚归,并且时常夜不归宿,而曾经很穷的她出手却日益阔绰起来。”路小姐边说边摇头,她说她就是想不明白小米“怎么肯”。
      事实上这类事情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并不孤立,据一家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暑假期间,仅仅广州市一座城市,大学女生应聘家教受到不同程度性侵犯的,就有大约300多起。这还是大学生们在接受网站访问时愿意承认的数据。而当记者就目前应聘家教的话题与部分在校大学生接触时,也大有拨开冰山一角之感。事实上,如今的很多所谓“家教”与传统观念中的“知识”已经沾不上什么边了。目前社会人员在各高校征求家教的范围,早已不再局限于某些文化课的补习讲解上,征求网球陪练、游泳陪练,甚至周末陪聊、旅游玩伴也被纳入“家教”的征求行列。许多同学津津乐道的一个事例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本市某重点高校文学院一位男生应聘家教,专业讲授社交知识与礼仪规范,一家私企女总裁聘用他后,该男生的身份在一学期里面连连更换,从家教到秘书,再到总裁助理,现在的情形则是,这位女总裁在心甘情愿地为这位男生做专职司机。在任何一所高校,某个漂亮的女生或者某个英俊的男生应聘家教,后来发生角色转换的情形,早已经比比皆是,算不得什么新闻了。只是还从来没有人去正面、全面、客观地对此现象进行观察和评价而已。
      进入2004年4月份以后,来自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最新消息是,在其刚刚颁布的非全日制劳动工资制度规定当中,陪聊、陪读、素质教育等等都以“劳动就业”内容的形式,赫然名列其中。时代的巨大的变革让包括“家教”在内的劳动用工形式堪称“花样迭出”,自然其导致出“出乎意料”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功利的敲门砖
      
      在说了那么多“在家里教”的形态以后,恐怕我们还得回过头来看看导致“家教”如此热门的家长们,他们对“家教”的热衷本身体现了他们对于“家庭的教育”的观念。
      几年前,一个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自然也被新闻媒体大肆炒作了一番。一个年仅6岁的小小孩童,因为不堪忍受每日苦练钢琴的寂寞和苦闷,挥刀砍断自己左手的4根手指。当时报道此事件的媒体数以百计,记者也是报道此事件的媒介一员。但是记者当时就注意到,对于此事件的报道,最强烈最具战斗性的,是驻留在指责这名孩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之上。日前,因为这篇文章,记者再一次与北京的这名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得悉造成这起事件原因的核心所在,是什么导致一个母亲近乎残酷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说明来意之后,琴童的母亲说,其实那无非就是为了圆一个做母亲的自己的梦。母亲从小渴望成为一个钢琴家,但因为时代的原因无法实现,只能转嫁在孩子头上,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让我们想到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一个专门受雇于人的厨师也有一个梦想,他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为了实现自己这个梦想,他不惜一切代价,吃尽苦头。导演陈凯歌在谈到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时,说了一段话,令人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部电影着重表现一种人性内在的扭曲性,一方面我们根本没有类似于古典音乐的氛围和心境,一方面我们又要以一种功利的心态试图让孩子去学习这种古典的东西。使之成为一种走向所谓高雅的敲门砖。这恐怕就是将所谓的“家教”炒得身价百倍的家长们对“家教”的真实心态,极度功利的心态。
      的确,对于这些“学生们”而言,无论是5个月还是即将走向社会或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所有的努力,所有被家教占用的光阴,都可以抽象为一块小小的敲门砖。西方人普遍认同的观念是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而中国的家长们渴望一蹴而就。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快速裂变的全新时代,由于快导致了浮躁和浅薄,人们对成功的衡量只有具体的物质衡量标准,却忽略了精神层面。这里,触及的才是中国家教行业方兴未艾,而且行情日益看涨的“内核”所在。记者也向黄校长的老伴做了认真求证,询问是否她那些高价学生都来自爆发户或者高物质低文化家庭,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至少有一个学生的父母双方均为高学历,一方博士,一方硕士。但是,黄校长老伴同时也向记者提供了进一步的资料,这对高学历父母均是属于偏远地区考取高等学府后,留在上海工作的情况。他们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其他带有大文化性质的知识积累和修养简直到了贫乏的程度。
      记者最新看到上海学易网的一则调查显示,截止2003年底,本市市区家庭数大约为300万户,其中请过家教的家庭数位210万户。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向明中学的刘姓同学说,离高考还有一年时间,父母早已为他请了家教,一周3次,分别补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他现在听到家教两个字就恶心,每次补课都让他头昏眼花。但是,为了给父母一个面子,他还在咬牙坚持着。刘同学还提供了一个“猛料”,为他补习外语的张老师同时给5名学生做家教,每天的收费超过1500元。
      作为结论,我们认为无论是否出于功利需求,请家教的初衷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在高速发展和变化的中国现阶段,谁也没有料到家教居然会演化出如此之多千奇百怪的花样来,经过社会这个大万花筒的激烈旋转,江河俱下,并迅速演化成一种独特的习俗。尤其让人无可轻视的是,家教的内容与方式在今后将如何衍变,也依然令人无从把握,但这个问题又和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方式息息相关,并对一代又一代人的素质有重大影响,因此已经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时候了。

    推荐访问:异化 家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