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风雨同舟九十年

    时间:2021-07-12 04:0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世纪前期,一个在中华民族命运百转千回中产生的“开天辟地”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古老中国的新纪元。如今,这个新纪元在中华大地上,在华夏儿女的生活历程里,在世界发展的新格局中,刻下了第90圈的年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探索并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90年。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沿着这条中华民族复兴和实现现代化之路前进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经过艰辛探索和奋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中国共产党都以推动三农事业发展为“根据地”,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过程不仅实质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拉开了民族复兴的大幕,走出了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
       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三农问题其实是贯穿国家和民族复兴之路及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文明传承等一系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主要是三农问题的解决过程。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演变,充分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复兴,没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不促使农业、农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从1840年到1921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的竞争加剧,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掠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经济失调,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的各种抗争与探索,都是希望寻找中国现代化的路径,获得走向现代世界的“入场券”。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主义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没能把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而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逐步成为民主革命的主体,积极参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使一个东方文明大国重焕生机,使全体中国人面对世界获得了民族尊严。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逐步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正是由于农村改革所带来的巨大活力和示范作用,使我国全面改革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并以持续的发展和繁荣重塑了民族自信。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同样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实践与创造,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同步发展。
      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实现之时。
      认识三农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
      三农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密切相关,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90年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以及党的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经过大革命的失败和一定时期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路线: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在战略空间上重视农村,在人力资源上依靠农民,在物力支持上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革命特色。
      第二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是逐步建立和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阶段。农业是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始积累来源,对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实行农村人民公社制度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第三个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反思以往三农政策的弊病,顺应农民的创造和革新要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农村改革的成功为起点,逐步推进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转折。
      党的90年历史证明,对三农问题认识和处理上的正确与否,成为党的历史中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90年中,党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由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三农事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坚强“根据地”
      在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战略空间上重视农村、人力资源上依靠农民、物力支持上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革命特色之后,三农事业就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坚强“根据地”。
      从1927年到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前的22年间,在土地改革、农村政权建设、发展农业经济以及动员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办法,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建党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找到了如何依靠农民、如何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办法,即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个阶段,三农是革命力量保存发展、推动全民族抗战和夺取全国政权的“根据地”。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三农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据地”。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后,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为保障工业化任务的顺利实现,党决定改造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由此开始,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变迁在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贡献的大背景下前行。农业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直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实现的。正是依靠三农提供的巨额原始积累,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阶段,三农是国家工业化超常发展的“根据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农村率先实行的改革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火山喷发。上世纪80年代,中央连续发布5个“一号文件”,推动农村改革步步深入。新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也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这个阶段,三农是改革开放和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据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农村存在的大量潜在富余劳动力开始浮出水面并大批转移就业。从离土不离乡,在乡镇企业就业,到逐步大规模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两亿左右的农民工辛勤而艰苦地工作,推进了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实现了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与此同时,农村的大量土地通过“土地剪刀差”的形式为城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农业保障了粮食和各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成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个阶段,三农是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根据地”。

    推荐访问:风雨同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