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新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时间:2021-07-11 16:01: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家基本形态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生已是不争事实。近年来学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考研究也不断推向深入,某些方面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识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文章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探究历史渊源和逻辑进路,在研究比较中总结提炼社会主义具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性与超越性及社会主义自身完成从结构性向功能性的华丽转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发展阶段对“社会主义”进行再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6—0060—05
       [作者简介]郝梦倩,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譹?訛纵览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对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什么时候对社会主义有了正确理解,进而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扎实稳步向前发展,相反,一旦对社会主义出现僵化、教条式、绝对式的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彰显,甚至还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倒退和沉重灾难。由此可见,学界应当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对社会主义的研究理解、深化认识的历史任务,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更加具有紧迫性、现实性和使命性,结合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推动开创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不断总结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历史渊源、实践嬗变与时代要求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关系进行研究、思考和阐释,以求教学界。
      一、历史渊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回想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思想发展史,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标准的定义。据高放教授统计,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众说纷纭,大体有500种以上,他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社会主义是在继承资本主义精华的基础上产生的用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弊病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创立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世界。”?譺?訛总体而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把社会主义定位成是对资本主义超越的观点较为普遍,19世纪的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一方面资本主义凭借新的交往方式和交换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和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已引发很多现实问题,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资本对人(包含资本家在内)的剥削、奴役、压制、异化程度前所未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彻底批判中得以孕育而生,消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继承了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生产力,建立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世界”——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将人类发展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在批判扬弃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发展,因此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产生晚些,这样的论断契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具有一定合理性。作为国家形态的社会主义诞生于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实现从思想理论到现实运动的巨大飞跃,但一定意义上讲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源远流长,不仅比社会主义的概念产生要早,甚至比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要早些。
      近年来学者研究指出,汉语词汇社会主义早在1896年《时务报》第十二册题为《硕儒讣音》的译文里就已出现,作者为日本人古城贞吉。中国人最早使用这一词汇的是梁启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曲折历史并做出了六个时间段的科学划分,以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公开问世为标志,鸣响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枪,从空想社会主义试验探索到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艰辛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实质性飞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97年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勃兴,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价值一直是由两种价值取向合成的:一个是平等(特别是经济平等),另一个是不以西方现存的社会为学习榜样”,“两种價值汇合的契机终于在1919年成熟”?譹?訛,那时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尚属众多主义形态的一种形式,甚至把讨论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时髦的做法。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然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胜利也为其他谋求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国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出的一剂良药。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旗子,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譺?訛,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重大政治基础,建国后将近30年的曲折探索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积累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尤其经过建国初期的“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换言之,按照对社会主义初级理解(结构性解读),经济领域片面的将单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面否定了私营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进步性,以至于后来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左倾化,待整个社会“谈资色变”时就陷入思想僵化、发展迟滞、一潭死水的局面。一言以蔽之,对社会主义的结构性认识使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打破了对社会主义的僵化性、结构性认识,以南方谈话为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正确性、开放性、包容性。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理解上基本完成了从结构性解读到功能性认识的华丽转身。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对社会主义功能性理解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必然选择。

    推荐访问:新时代 资本主义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