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建国以来消费政策范式的演变:对十个“五年计划”的分析

    时间:2021-07-11 04:01: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自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消费转型期以来,如何激发国内消费需求,建立一种合理的消费发展战略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建国以来中国消费政策的嬗变,揭示出建国以来在消费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争论以及围绕争论所引发的消费理念的嬗变,并分析随之导致的中国社会的变化,便于更好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消费政策,最终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消费政策;消费理念;社会发展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轴。如何刺激消费,以消费启动经济的发展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引发的消费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消费转型期以来,如何激发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发展战略的建立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分析建国以来中国消费政策的嬗变,梳理政策背后消费理念的变化,能够为完善现有消费政策作理论注脚。本研究主要以建国以来制定的十个“五年计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消费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政策背后的价值取向(即政策范式)。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这十个“五年计划”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自建国以来,一直到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国并没有专门制定关于消费的政策(只有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才明确提出建立消费政策)。有关消费政策的规定散见于人大会议和财政、金融等经济政策中。为了提纲挈领地反映中国消费政策的发展演变,并以此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胳,本研究选择以十个“五年计划”作为分析的文本。这十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每一个计划都深刻地反映了党的建国指导思想和每一阶段的发展主题。通过分析每一个“五年计划”,就能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消费政策发展的内在理路。
      
      一、“一五计划”:合理安排消费生活的政策范式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生产,从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当时制定“一五计划”的根本目的与出发点。
      1、背景分析:全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外,唯一可以借鉴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践。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认识和探索后,1953年6月15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做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不要脱离这条总路线,脱离了就要发生‘左’倾或‘右’倾的错误。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这一建议后来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接受,把这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实行“三大改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提上议事日程。这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贯彻执行。
      2、政策解读:先积累后消费的消费政策的出台
      “一五计划”主要有三大任务:第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相应地发展其他产业,搞好基本设施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第二,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第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五计划”提出的12项具体任务中,第2项任务为实行节约,反对浪费,扩大资金积累,保证国家建设,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由此可见,“一五计划”基本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基调: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生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之,从“一五计划”中可以看出整个消费政策的取向是崇尚节约,谨慎消费,重积累轻消费,先积累后消费。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尽管我国在消费政策取向上采取了“先积累后消费”的原则,但是并没有采取抑制消费的做法。因此这一期间我国较好地兼顾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仅保持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而且使职工就业人数有所增加,平均工资有所上升,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3、消费理念:传统勤俭节约消费理念的延续
      任何工业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都必须经历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这个原始积累阶段要求把生产放在首位,强调发扬勤俭节约、禁欲苦行的精神,以确保最大限度的资金积累,为重工业发展奠定必要基础。这也是韦伯探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禁欲论和致富论的永恒魅力所在。因此,“一五计划”关于消费的政策是合理和必要的。它不但符合中国以“崇尚节俭和谨慎消费”为核心的传统消费文化,而且也契合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的国情。必须先积累后消费,并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使积累和消费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良性的互动,从而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和超额完成。
      
      二、从“二五计划”到“五五计划”: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范式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我国工业建设的初步完成,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然而,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加上“前苏联范式”的示范效应,中国开始实行赶超战略,并相应改变了消费政策。
      1、背景分析:赶超战略的执行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深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合理的消费政策并未坚持下去。生产上的急于求成,积累上的拔苗助长,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急于过渡,加上1960年上半年新的“大跃进”,把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错误发展到一个新高峰,使得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自1966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由原来设想的先抓吃、穿、用的指导思想转向以战备为中心,以三线建设为主要内容,仍然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在这一阶段中,甚至提出了“先治坡、后治富”、“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作为修正主义进行批判。总之,在1978年之前,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是建立在长期抑制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上的。在这种倾斜政策的作用下,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一直处于低层次的状态,食品支出的平均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民一直高居在65%以上,非农居民接近60%。
      2、政策解读:重积累抑消费政策的固化
      “二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即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长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这一条和“一五计划”相比

    推荐访问:范式 五年 演变 建国以来 政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