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共产党90年来公有制经济政策变革的主线

    时间:2021-07-11 00:03: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共产党90年来对公有制经济政策变革的主线,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以为人民谋物质利益为主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作为公有制经济政策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主要任务,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公有制经济政策;90年;变革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1)05-0021-05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经济政策,其核心是围绕着公有制经济展开的。尽管关于公有制经济的具体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但始终坚持的一条主线,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以为人民谋物质利益为主旨,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主要任务,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准确把握这条主线,对正确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变革历史,推进未来公有制经济变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变革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在中国共产党90年推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是指导公有制经济政策变革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每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会极大地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当公有制经济发展出现挫折时,往往恰是未能执行好这条路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从1927年到1931年1月,首先采取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苏维埃公有制的政策。这在初期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积极拥护,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农民对这种政策出现了消极的态度,这促使中国共产党人考虑更符合实际的政策。1931年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土地问题与反富农策略》的通告,不仅让农民取得土地的所有权,而且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在苏维埃法律内的佃租制度。“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着同国民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和团结当时尚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人们起见,我党主动地把抗日以前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是完全必需的。日本投降以后,农民迫切地要求土地,我们就及时地作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1]1250。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进一步规定,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原则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指导推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经过近五年努力,终于在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尽管在改造中存在过急、过粗、过快等问题,但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创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2]3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首先对农业集体经济进行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先是在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实现形式的变革,通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但未能解决国有经济的核心问题。因此,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由原来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同时对国有企业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家所有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总之,中国共产党90年中对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革,是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展开的。实践证明,以这条路线为指导,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而变革公有制经济所有权及其实现形式的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
      
      二、中国共产党变革公有制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1079。中国共产党在90年变革公有制经济政策过程中,正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创立和变革公有经济的政策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土地革命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 [4],积极探索解决公营经济建立和发展问题,并且逐步“在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和其它苏区都建立过一批兵工厂、子弹厂、炸弹厂、被服厂、纺织厂、炼铁厂。一般拥有工人数百人以至数千人”[5]。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又提出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和经营的政策,促进了公营经济的更大发展。据统计“到1943年建立公营纺织厂23家,产量比1938年增加了274.6%;公营造纸厂11家,产量比1940年增加了552.2%等”[6]。为了促进陕甘宁边区公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于1943年又提出一系列改革政策,要求 “一切工厂,应依自己经济的盈亏以为事业的消长,一切从业员的薪给,应由工厂自己的盈利解决,而不支取公粮公衣与公家的津贴费”[7]463-464;采取“分散经营”,即给工厂一定的经营权和分配权,促使边区一切公有工厂真正实现“企业化”。同时,在农业方面,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兴趣和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组织劳动互助这样一个方针。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发展农业生产,是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组织合作互助,改良农业技术,提倡选种,兴办水利,务使增产成为可能”[8]1315-1316。这些政策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解决所有制与生产力的矛盾问题。……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9]301。为此,1953年6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其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 ,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9] 316。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毛泽东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10]1。当然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11]167。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公有制 经济政策 主线 变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