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时间:2021-07-02 00:03: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成功运用,是胡锦涛和谐思想的新发展。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新成果,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目标,凸现了中国外交策略的新理念。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胡锦涛和谐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和谐世界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025-03
      
      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它是和谐社会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成功运用,是胡锦涛和谐思想的新发展。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外交思想的新成果,阐述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目标,凸现了中国外交策略的新理念。
      
      一、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新成果,是继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后提出的又一崭新思想。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了这一命题,他指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1] 同年7月1日,胡锦涛出访莫斯科,又将“和谐世界”写入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2]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思想进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愿做负责任大国,并希望与其他各国共建和平、繁荣、和谐的世界的忠诚愿望。[3]从此,和谐世界便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思想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中国崭新的外交风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外交地位、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新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 反映了中国外交地位的新变化
      和谐世界的提出与中国自身发生的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中国自己对国际事务的看法,在国际上的定位。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以革命者、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那时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观察、评论多于参与。现在中国更多是以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国际规则制订的参与者、国际秩序的利益攸关者身份出现的。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近300个国际条约,130多个国际组织。中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目前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科索沃、伊拉克、黎以冲突等重大地区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反映了中国在使用武力问题上的严肃、审慎态度。中国积极斡旋朝核问题,促成六方会谈取得重要成果;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主张循序渐进,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成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提出的许多重要主张,已赢得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赞许。这一身份的变化为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客观基础。既然我们已由旁观者变成了国际事务的参与者,那么,我们就应当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发挥大国的责任,维护国际体制的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而这一主张就集中反映在和谐世界的思想之中。
      (二) 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思维
      和谐世界的提出,是中国政府执政哲学在外交领域的自然延伸,是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双赢观的结合。它不是简单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复兴,也不是外交口号的变化,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从过去的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斗争哲学”,演变为一分为多、多合为一的“系统唯物主义哲学”。思维视角的变化为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哲学基础。首先,体现了内政与外交的统一性。在国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很自然地就会延伸出和谐世界、和谐地区、和谐亚洲。从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再到建设和谐世界,体现了胡锦涛的务实和创新精神。其次,体现了外交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谐世界鲜明地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无论是“和”、“合”、“仁”,还是“中庸”、“和而不同”等思想,都融入了“和谐世界”的思想之中。再次,体现了和谐世界与人类追求幸福的统一性。《联合国宪章》中提出的平等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家关系,也适用于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了宪章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宪章的宗旨、原则,都能看出其对基本人格、人权尊严与价值、男女平等权利的强调。这和“和谐世界”思想中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和谐世界”和人类追求进步、发展的普遍愿望,和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是统一的。
      (三) 反映了中国外交原则的新发展
      和谐世界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对封锁政策,周边国家对新中国心存疑虑,如何实现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成为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目标──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这些主张,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四) 反映了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新思路
      当今世界并不和谐,边界纠纷、领土争端、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贫困、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重大传染病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和谐世界的提出,为克服这些困难提供了具体思路:首先,是坚持多边主义,以集体安全机制来防止冲突和战争。其次,是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各参与国皆赢的局面。第三,是推动联合国改革。中国认为,联合国现有的体制显现出一些不足,但不能因噎废食抛弃它,而应通过必要的合理改革来完善它。因为,一个更加完善的联合国,将帮助人类更早地实现和谐。
      
      二、 胡锦涛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目标:共同繁荣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2007年2月,他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演讲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中国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从而高度地概括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

    推荐访问:持久 和平 共同繁荣 和谐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