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型

    时间:2021-07-01 20: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予以解析,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政府的应然责任进行分析并对政府具体责任伦理进行阐释,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政府责任的基本理论的厘定及现实状况的分析来发现问题,以使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中更好地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现代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
      “新公共服务”是西方近年来兴起的、批判甚至取代“新公共管理”的全新的公共行政理念,它倡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我国现代服务型政府建构,不仅仅是片面追求政府绩效与官员政绩,而必须先确立“公共服务”行政理念、制度前提与运行机制。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与核心价值理念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丹哈特夫妇提出来的。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方兴未艾的“新公共管理”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丹哈特夫妇建构出其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传统行政理论将政府置于中心位置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服务而非掌舵。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建构在这四个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其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1)服务而非掌舵,政府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趋向于协助公民表达并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而不止于控制或引导新方向。(2)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主要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致力于建造一个共享的集体的公共利益观念,其目标不是去寻找个人选择的快速解答,而是分享利益和分担责任的创造。(3)战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动。即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计划,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能够最有效地、最负责任地得到贯彻和执行。(4)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身份,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利益源自价值的分享,而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公共人员回应的是公民需求而非仅仅是顾客,且要把焦点建设在信赖关系和与市民的合作上。(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即公务员不应仅仅关注市场,亦应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6)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力。公务人员所参与组织的公共组织与网络,如果能够通过基于尊重公民的合作过程与领导分享,则其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概括起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在于:追求公共利益,奉行服务理念,凸显公民社会的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和公民价值,强调民主对话沟通协商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信任和互动共治。但必须注意的是,“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丹哈特夫妇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的社会体制与文化背景都大有不同之处,这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若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这样一些价值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创建“服务型政府”,对于处于转型期这一特殊阶段的中国式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新公共服务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
      新公共服务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均等公共产品的过程,是让全体民众均等化分享改革成果过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政府是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存在。基础教育、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服务是公共产品,如果由私人提供,则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公民无法获得即使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公民也可能搭便车,致使市场无法提供。另一方面,从国家的起源及其职能看,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国家最主要的职能。
      第二,享有公共服务的“均等”不仅是指机会均等,而且更应包含结果均等与过程均等。机会均等指任何公民都有平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这种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不能由于公民的家庭背景、个人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与机会均等相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为重要的内在要素却是结果均等。这主要因为机会仅是意味着一种实现的可能性,具体能不能实现还要看是否具备实现的条件,公民仅仅在机会上实现了对公共服务享有的平等权不等于真正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机会只意味着一种可能性,要抓住机会并利用机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可能的。人的天赋、家庭条件、所处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同样的机会,有的人通过努力可能获得丰厚的待遇或政府提供的福利,有的人可能根本无法得到任何的待遇或者无法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福利。同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应注意实现过程均等。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建立有效的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酬劳制度、福利体系、运行规则,并杜绝以权谋私、贪腐违法获利等行为。确保这些环节与过程的程序化、常态化、均等化,这将对公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起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加强作用。
      第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供给水平适应。从各国政府的运作实践来看,在不同历史阶段其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有不同,都要受到各个时期诸多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具体而言,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或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无力承担有些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二,受到政府的财力的影响。由于有的国家政府财力有限,或该国处于特殊的困难时期,政府也只能提供有限度的公共服务产品。

    推荐访问:均等 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 转型 背景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