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日复交谈判中的周恩来

    时间:2021-06-27 08:00: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日复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不仅标志着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状态的结束,而且也意味着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新时代的来临。中日复交谈判能在短短四天取得突破,是与当时有利的国际政治背景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分不开的。中美关系的历史性缓和是实现中日关系重大突破的前提条件,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是中日关系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周恩来领导并亲自参与的一系列复交谈判工作为谈判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在外交战线取得了重大成就,先后开启了中美、中日友好的大门,改善了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扩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娴熟的外交艺术精心筹划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对中日复交谈判的成功举行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代背景及周恩来为打开中日谈判大门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和重要贡献。
      “一条线”外交战略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实力的对比出现了较大变化,苏联实力的快速增长,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苏联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了一个“苏攻美守”的新阶段。毛泽东思考中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首先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当时中国采取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共同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曾阐明了该战略的具体内容,他说:“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在中美两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基辛格等杰出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1972年春终于打开了中美尘封已久的大门。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不仅平衡了苏联快速增长的实力,而且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使美国得以从亚洲脱身,实行战略收缩,也为中国减轻安全压力,摆脱孤立状态,返回国际舞台创造了条件。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中美关系的转暖在日本朝野产生了极大震动,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对日本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冲击,使日本政府感到有必要尽快调整对华政策,探求对华外交的新局面。1972年7月5日,田中角荣在当选自民党总裁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就表示,日中关系正常化是日本“最紧急”、“最重大”的问题,“日中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7月18日,田中内阁在国会答复在野党质问时表示:“为了谋求邦交正常化,日中政府间开始进行负责的会谈,是当务之急。作为政府来说,认识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在这一认识下,要脚踏实地地推进邦交正常化。”
      对日关系是中国处理周边邻国关系、维持地区安全与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毛泽东认为日本是处在美、苏两大国间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可以成为中国争取的对象和合作的朋友。在开展对日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既看到了日本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看到了日本政府在美国控制下外交不能独立自主的政治现实。在尼克松访华后,毛泽东敏锐地观察到日本政局的变化,他认为开启中日关系新篇章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抓住机遇对日本采取积极的态度。为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发展中日民间外交;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政府的官方联系。为打破中日两国外交的僵局,应采取“民间先行、半民半官、以民促官”的外交战略。
      两条对日联系渠道
      中国政府对日外交工作是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进入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也有了新发展。1971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充分肯定了公明党提出的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并将其中的前三点作为恢复中日邦交的基本条件。同年9月30日,周恩来总理会见了日本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访华团。10月2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原则——中日复交“三原则”以《中日友协代表团与日本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联访华代表团联合声明》的形式正式提出。在中日双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从1972年7月7日田中上台到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仅仅用了84天。这其中从建立官方联系、传递信息,到接待密使、商定访问安排等一系列外交工作,无不蕴含着周恩来的大量心血。
      当时,周恩来首先抓的工作就是干部队伍的建设。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外交工作队伍。由于文革的破坏,中国对日本工作队伍受到极大破坏,长期负责对日工作的廖承志在文革中也被打倒。为了争取廖承志等人尽早复出工作,周恩来带廖承志一同面见毛泽东,寻求毛泽东的支持,在谈话中毛泽东称赞廖承志是个“宝贝”。此后,廖承志在对日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孙平化和张香山等对日外交骨干也陆续被“解放”出来工作。
      为贯彻毛泽东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设计了两条与日本联系的渠道:一是以姬鹏飞、陆维钊和陈抗为核心的外交部官方渠道;一是以孙平化、张香山和王国权为代表的中日友协的民间渠道。这两条渠道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紧密配合,有效开展了信息传输、非官方的友好党派秘密沟通和政府代表间高层谈判三大战略举措,为田中首相访华铺平了道路。
      据钱嘉东回忆,从1972年7月初田中上台到9月底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建立正常关系的84天中,周恩来几乎每天都要召集大家分析形势,研究对策。1972年7月8日田中内阁成立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召集外交部和其他外事部门及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开会,对中日恢复邦交过程中所遇到的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等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在会上,他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重点要转向发展同日本官方的关系,他强调说:“我们对日本,过去只搞人民外交,不同官方往来。今后当然主要是搞人民外交,但同官方也要往来。形势变了,日本政府的政策也不能不变。情况变了,我们要积极工作。”7月9日晚,他再次召集有关负责人开会研究中日关系问题,他指出:日本田中首相的表态值得欢迎,毛主席也说过,“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巧用芭蕾舞外交
      1972年7月,周恩来总理利用会见也门和法国代表团的两次机会,向日本方面传达了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积极态度。1972年7月9日,周恩来在向也门代表团解释中国外交政策时说:“在日本,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佐藤政府终于被迫提前下台。田中内阁7日成立,在外交方面,声明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7月10日在会见曾与日本有过接触的法国外长舒曼时,周恩来表示“日本在对华关系上出现了新气象,这是战后27年来日本政府第一次这样做。我们对田中政府没有理由不欢迎。”周恩来还要求新华社向国内介绍一些日本方面的信息,并且也向日本传递中方努力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立场和努力。新华社在田中内阁上台时曾写了一个简短报道,送审后受到了周恩来的批评。他认为“编辑没有跟上形势,未能把田中讲话的积极而重要的内容写进新闻。”随后,新华社遵照周恩来的意见重新写了一条内容丰富的田中内阁上台的报道,并详细介绍了田中政府的对华政策。
      为了及时了解田中政府的对华政策,摸清日本政府动向,1972年7月10日,周恩来派遣孙平化以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身份访日。孙平化此次活动是在周恩来直接安排下进行的,他几乎每天都向周总理汇报访日的最新进展。孙平化抵日后不久,随后到达的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抗带来了周总理的具体指示。周希望孙平化“如果能见到田中首相;可以告诉他,只要来北京当面谈,一切事情都好商量。”他还转告孙平化“现在你的任务,主要不是管芭蕾舞团演出,而是促进田中访华。”

    推荐访问:周恩来 复交 中日 谈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