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把握核心价值追求,开发精品课程

    时间:2021-06-18 08:0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自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广受社会关注;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公布一批综合实践活动示范性基地与研学旅行基地以来,研学旅行课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把握该课程的价值追求?如何规范实施该课程?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综合实践活动核心专家郭元祥教授。
      理念与价值追求
      记者:自从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但也存在不少理念与认识的误区,请您阐述一下关于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理念,好吗?
      郭元祥:研学旅行课程的推出,是基于我们国家课程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教育价值重建、教育结构重组、学校文化再造。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与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等成为当前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实中育人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人才培养体系过于封闭,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不足;“面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实践、开放多元”不能充分体现等问题突出;加之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不健全,资源、评价、保障、制度、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层面深化改革的着眼点,是真正全面统筹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统筹各种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课程载体。
      记者:《意见》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等4个方面,您可以给大家进一步详细说明吗?
      郭元祥:《意见》对研学旅行的价值概括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其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其三, 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其四,研学旅行纳入课程改革,特别是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我个人认为,理解研学旅行的价值追求,要理解研学旅行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实践育人”。这是对当前人才培养方式的挑战,也是探索一种全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学旅行需要学生在旅行中探究、学习、体验、感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习是学生在开放的教育情境中围绕特定的话题,基于师生交往过程引导学生建构成长意义的过程。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得,而是理解与特殊认识、特殊交往、特殊实践的过程。如,理解事物和事务的本质;理解关系及其规律;理解情感并体验情感;理解思想并形成思想。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实现生活世界的发展价值,使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过程;真正发挥经验的教育价值,使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经验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德性价值,真正使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
      课程建设与线路设计
      记者:目前,研学旅行存在多头组织,课程内容随意、课程规范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关于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开发、研学线路设计,应有什么要求,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元祥:《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课程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要处理好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经历与经验的关系。要防止“听看课程”,避免只看不做、只听不研的现象,导致探究与实践的丧失;要防止“游戏课程”,避免只是停留表面的浅层活动,导致“问题”的缺位;要防止“职业课程”,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劳动教育,导致“思维”的空虚。
      同时,要处理好开放与规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指导教师要进行规范的方法指导,如程序性方法的指导、操作性方法的指导;要跟进过程,如了解进程,提供帮助,适时引导方向;要注重体验积累分享,如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和体验,搜集整理数据。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总结和提升,突出“问题导向”和“反思性思维”。
      记者:《意见》指出,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请您首先谈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推荐访问:精品课程 把握 追求 核心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