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加强西部地区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16 16:00: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西部地区道德建设在取得积极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复杂多样性、矛盾性、滞后性、失衡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西部地区道德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适度超前;突出主题、夯实基础;教育为主、重心下移;开发资源、注重传统;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党风带动、政德示范。
      【关键词】 西部地区;道德建设;对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着重点和中心点是经济。但是,绝不能忽视道德的影响力和制约力。道德和经济从来都是互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道德通过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没有先进文化、先进道德作支撑,不能想象西部大开发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西部过去之所以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落后在文化观念、道德观念、道德素质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因此,西部大开发,先进文化、先进道德的建设要先行。
      
      一、西部地区道德实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道德建设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陈旧的道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道德观念,如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等开始程度不同地树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西部地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极其深刻的伟大变革,正处在三大历史变革的阵痛之中。从经济形态看,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从技术形态看,西部地区正处于由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从空间形态看,西部地区正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型过程中。三大转型同时并举,相互交替,相互渗透,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心理状态、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既产生了积极、良性的影响,也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使西部地区道德状况呈现明显的多样性、矛盾性、滞后性和失衡性特征,难以适应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多样性。一是指道德规范的多样性。经济形式、行业分工、民族成分的多样化,决定了道德规范的多样化。恩格斯曾经讲过:“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二是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群体的行为,不再依据一个标准,而是有多个标准。三是评价结果的多样性。用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去评价一个行为,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论。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复杂性。
      2、矛盾性。矛盾性指的是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宗教、异域与本土的多种道德观念并存,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增加了人们道德选择的困难性。
      3、滞后性。滞后性指的是西部地区的道德建设既落后于东部地区,也不能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道德建设不受重视。一些地方的一些领导干部,因急于脱贫致富,重上项目、抓产值而忽略了道德建设,导致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恶化,反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是企业经营行为失范。官商勾结、不讲信用、欠帐不还、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现象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地方的行政、执法部门吃、拿、卡、要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三是陈规陋习顽固不化。长期封闭的环境与自然经济的特征,使一些地方陈旧、落后的保守意识如闭关自守、目光短浅、盲目排外、自给自足、重农轻商、不思进取、安于贫困、原始平均主义思想仍然比较严重,一些群众宁可等待政府救济,也不创业致富;宁可在家受穷,也不出外打工。有的甚至守着金山银水叫苦喊穷。一些落后、愚昧的传统习俗特别是一些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习俗仍然大当其道,禁锢、约束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是主体道德约束力下降。西部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密度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人们行为的自由度要相对大的多。开放、开发的春风扑面而来,各种诱惑接踵而至,长期被压抑着的对财富和享受的追求欲望一下子迸发出来,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往往被抛至脑后。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道德变得脆弱起来,人们对自己的约束力大为下降。
      4、失衡性。失衡性指的是不同的地区,道德建设的发展程度不平衡;重视程度不一样,道德建设的发展程度不平衡。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同时,又产生了道德建设的不平衡。
      
      二、加强西部地区道德建设,为大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西部地区的道德建设,既是我国整体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结合西部具体情况来进行。加强西部地区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整体规划,适度超前
      西部大开发是空前的伟业。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开垦、大开荒,更不是任何形式的乱采滥伐和争上大项目。它是建立在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教育科学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这在我国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指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个建设”整体规划,把德治和法治整体规划。要制订和完善科学、全面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使西部地区各级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把经济发展指标和精神文明特别是道德建设指标同等重视起来,切实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差距实在太大,而且还在拉大。消除这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为了避免东部地区在经济开放开发中一度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先在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上下工夫,使道德建设在发展的力度和水平方面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宁夏等地近年来开展了“创新经济发展环境”的活动,效果良好。
      2、突出主题,夯实基础
      《管子》所说的“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朴素地道出了道德以物质为基础的真理,唯物史观则科学地揭示了经济对道德的客观制约性。社会中必须有丰富的物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道德的升华才能实现。离开坚实物质基础的道德,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离开坚实物质基础的道德,潜伏着一种伪道德的危险。经济的繁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民摆脱对物质利益的斤斤计较,学会文明行为,能使人民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永久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问题。西部大开发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才能体会到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切身利益,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因此,西部地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才能为道德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推荐访问:道德建设 西部地区 对策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