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1-06-15 20:02: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诚信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的道德信条,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的高等学校,诚信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大学生诚信缺失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从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入手,列举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并且提出强化诚信教育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企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它是个体道德的基石,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是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的缺失将是一种社会灾难。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合乎市场经济人才的需要,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 考试作弊
      几乎每年都有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严厉处分的报道,大多高校对学生考试作弊都有相应处分决定,有的甚至会取消学位和勒令退学。大学生作弊行为还是较普遍的,不仅存在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中间,还存在于学历相对较高的本科生中。此外,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弊持宽容态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课业压力加大,作弊也是无奈之举。对于替考的“枪手”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需求就有出现。对于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严打作弊”的做法,有部分大学生表示不能理解,认为学校没必要那么较真。
      1.2 论文造假
      大学校园里近几年有一股抄袭、剽窃之风。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象牙塔的阴影。调查表明,尽管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大学校园中存在的论文抄袭、剽窃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但近半数的学生对此表示能够理解。
      1.3 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由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所以未来的还款主要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基础上的。学生故意拖欠学费,逾期不还助学贷款。有些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想方设法享受了学校奖、贷、勤、减、补等助学措施,却故意拖欠学费,逾期不还贷款。
      1.4 求职就业
      在求职过程中,一些求职者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假学历、假证件、假人等“三假”现象不断,严重搅乱了职场风气。同时,大学生随意违约,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严重下降。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个别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自由个体主义的价值观随着开放的大门一道涌人中国。道德自由个体主义强调个体利益的至上,抹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的是知识教育。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其道德人格直接影响子女道德社会化的效果。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不诚信行为,这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重智轻德,认为成绩好就行了,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关心甚少,忽略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培养,而诚信等德育教育无形中受到忽视。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往往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而对精神层面的诚信教育则相对较少。同时,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公正和不诚信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品德之一,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和教育者,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如果高校不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将会难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也容易成为整个社会信用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加剧社会信用的危机程度。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轻视和破坏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乃至人生发展的直接障碍。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不仅对他们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把诚信教育纳入课程。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是系统学习、全面认识诚信的良好途径。而且,诚信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主动适应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己,言而无信。但其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人生道路的选择、婚姻家庭观念、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等专题内容,同时教学的手段要多样性,提倡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平等发言,自由讨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大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诚信的价值。把诚信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真正落实到对人的培养问题上,把诚信教育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强化诚信意识,创新诚信教育手段,从大学生的生活小事抓起,把诚信落实到一言一行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蒂依赖于教育对象的“自我”作用。诚信是内诚于心与外信于人的有机统一。因此,在诚信教育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点带面、拉动中间群体促两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建立诚信,真正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应努力营造校园诚信道德文化环境。亚里士多德曾说:“德性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高校作为主要的文化阵地,应该自觉抵制反诚信文化,弘扬诚信文化。学校应该把诚信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诚信文化,自觉抵制反诚信文化,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熏陶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进行诚信教育。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诚信文明宣传,树立典型,歌颂正面,抨击不诚信的人和事。让学生时刻受到激励和熏陶,在校园中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共识。 对受到社会资助、得到助学贷款的同学进行诚信讲座,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回报意识,对于在诚信方面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彰,树立宣传典型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困惑和失信行为广泛地开展座谈讨论,唤起学生对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听,博阳.诚信危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25(1).
      [3]田建国.树立新的德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6).
      [4]刘卓.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推荐访问:思考 大学生 诚信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