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海外基督教会对华“网络传教”问题分析

    时间:2021-06-05 12:00: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网络传教”是“宗教的虚拟化传播”趋势下各种“网络宗教”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目前,“网络传教”已成为海外基督教会对华传教最重要渠道之一。同时,“网络传教”正在突破相关法规的限制,挑战现有宗教管理体制和方式。为此,相关部门亟需未雨绸缪,厘清“网络传教”活动区别于实体宗教的运作方式,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管理思路,引导各种“网络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关键词:网络传教;网络宗教;基督教;海外华人教会;宗教组织;网络宗教舆情
      中图分类号:B9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2-0106-00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被海外基督教会视为“未及之民”众多,但“差传事工”无法有效开展的“禾场”。一方面,基督教虽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不仅在历史上曾协助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且在现实中仍是西方国家分化瓦解中国战略的重要实施工具;另一方面,一些海外基督教势力,出于狭隘宗教利益,长期否定、歪曲、敌视为世界基督教合一运动提供举世瞩目典范,并极大推动了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三自”爱国运动。因此,我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开展传教活动。正是由于上述历史和现实原因,尽管基督教具有根深蒂固的“普世宣教”冲动,但在前“网络传教”时代,海外基督教会在我国的直接传教一直未见明显成效。
      而在“网络传教”出现后,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首先,互联网为海外基督教团体,提供了有效穿透时空制约和政治限制的工具和途径;其次,中国网民总数已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且绝大多数为非基督徒。①因此,通过“网络传教”对中国传播“福音”,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在此背景下,海外教会纷纷将互联网视为打开对华传教之门的“钥匙”。如,专攻亚洲地区“网络传教”的“Cybermissions”就明确将中国列在10/40之窗中最适合“互联网福音”(Internet Evangelism)的20个国家之首。John Edmiston,Strategies in Cybermissions,in Articles on Cybermissions,2008,p44.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海外基督教会对华传教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但相关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边缘状态。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海外基督教会对华“网络传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从整体上监管各种“网络宗教”活动的建议。
      一、海外教会对华“网络传教”的基本特征
      在众多海外基督教会中,由于在语言、文化上的接近,华人教会一直是对华“网络传教”的绝对主力。除此之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独立传道人”或“基督徒公共知识分子”,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绝大多数海外华人教会都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对华“网络传教”的行列。海外教会对华“网络传教”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态度日趋积极,加速发展趋势明显
      总体来看,2008年之前,华人教会对“网络传教”的总体态度相对消极,行动比较迟缓。主要原因是教会内多数人认为,“网络宣教”不可能成为宣教的主流话题。蔡佩芬:《网络只是个虚拟的世界吗?》,《大使命》双月刊,第七十六期,2008年10月,第6页。
      2008年之后,情况出现了较大改观,其标志是著名的“大使命中心”,以“网络宣教”为题专门组织了一次讨论,由此掀起了海外华人教会开展“网络传教”的热潮。从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该中心又联合多家海外知名传教机构,每年举办一次“网络宣教论坛”(Internet Mission Forum)。其议题广泛涉及网络事工;对华网络宣教;网络宣教士培养;网络门徒训练;社交媒体与网络宣教;新媒体时代的教会增长及宣教模式;线上线下如何配合形成相辅相成、虚实相间的教会增长和宣教模式等。其他主要机构还包括:远东广播公司、普世丰盛生命中心、海外校园机构、天路事工联会、华人教会在线、普世佳音、信望爱网络事工、台福传播中心、美国华福会、基督教视讯传播(CVC:Christian Vision Communications)中文事工部、华人基督教网络电视台(CCNTV:Chinese Christian Network TV)、好消息电台(Good TV)等等。该论坛不仅推动海外华人教会就“网络传教”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达成了共识,缓解了是否“灵属”的争论,更为其后对华“网络传教”的“如火如荼”提供了思想动力和实践支持。
      (二)中青年既是“网络传教”的主体,又是主要受众
      首先,从传播者角度看,从事“网络传教”的主力多为教会内的中青年教职人员。他们更愿接受新事物,更倾向在宗教活动及生活、工作中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他们更能了解、体会这一年龄段人群在现实中和心理上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其次,从受众角度看,中青年群体向来是中国网民中的绝对多数,也是教会传教的主要对象。对此,有教会人士指出,要与“e世代”的群体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和“牧者”首先成为“e世代”的人,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培养其成为“神”喜悦的人。舒穗生:《认识E时代的沟通方法》,《今日华人教会》,2009年2月,第6页。 如,“加拿大学园传道会”统计,通过其针对年轻女性传教的网刊《新丽人》,几乎每月都会促进数百人接受基督教价值观。蔡佩芬:《有虚有实中的真实:网路宣教的落实》,《大使命》双月刊,第九十三期,2011年8月,第28页。
      (三)“多形式”、“多用途”、“多策略”,共同实施“网络传教”
      目前,海外教会对华“网络传教”逐渐体现出“三多”特点。
      首先,“多形式”。除网站、网页外,博客、QQ、“微博”、“微信”及手机APP软件等都已成为传教的常用形式。而且鉴于法规和现实的制约,使除了互联网外,传教手段、资源并不多的教会,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动“网络传教”形式的“推陈出新”。

    推荐访问:基督教会 传教 对华 海外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