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孙中山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2021-06-01 16: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与政党建设等方面均有超越时人的思想、理论与主张,即便在今天,孙中山思想依然令人瞩目,还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孙中山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鉴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07-02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与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高瞻远瞩的思想迄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尤其是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孙中山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希望发展实业以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同时天才地预见到贫富分化危机的产生,并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看到欧美国家虽然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两极分化、贫富不均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为避免重蹈欧美国家贫富分化的覆辙,孙中山将“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纲领,具体包括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土地国有等几个重要实施步骤。这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房价上涨、群众买房难的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孙中山还提出“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等理论主张,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要首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修建大型海港、铁路、公路、水路等遍布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并举;主张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技术与人才;提出“耕者有其田”、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为农业立法等思想主张。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还提出修筑“拉萨兰州线”、“拉萨成都线”、“拉萨提郎宗线”、“拉萨亚东线”、“拉萨来吉雅令”及其支线,“拉萨诺和线”、“拉萨于田线”等多条铁路,建设连接内地和西南、西北的“高原铁路系统”,这些思想,无疑对社会主义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效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开发和建设中西部地区、逐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权”为核心的政治理论及“五权宪法”和“权能分立”的“民权观”,为民主共和政体奠定了基本框架。孙中山说:“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1]352
      孙中山指出:“想造成新国家,是要把国家的政治大权,分开成两个:一个是政权,要把这个大权完全交到人民的手内,要人民有充分的政权,可以直接去管理国事。这个政权,便是民权。一个是治权,要把这个大权完全交到政府的机关之内,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事务。这个治权,便是政府权。人民有了很充分的政权,管理政府的方法很完全,便不怕政府的力量太大不能够管理。”“像这样的分开,就是把政府当作机器,把人民当作工程师,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就好比是工程师对于机器一样。”[1]352这样用“五权宪法”组织的政府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衡,而人民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的“政权”来驾驭政府“五权”之“治权”,既发挥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又能有效地制衡政府的权力,从而实现“全民政治”。孙中山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其独立思考中国政治模式而不盲目照搬欧美制度,为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提供了认识论的指导,又提供了具体方法的借鉴。
      1922年孙中山又提出了“官治”与“民治”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民权理论,赋予了“主权在民”新的内涵:“欲知主权在民之实现否,不当于权利之分配观之,而当权利之所在观之。权在于官,不在于民,则为官治;权在于民,则为民治。”[2]33-34而孙中山主持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集中反映了孙中山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思想。可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比孙中山“民权”思想要完善,但孙中山的“监察权独立”以及“权能分立”、 “主权在民”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完善监察制度,加强人民监督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有重要借鉴和启迪意义。
      孙中山还主张在边疆地区贯彻“民主自治”的原则。他说:“一区之移民为数已足时,应授以自治特权。每一移民,应施以训练,俾能以民主政治的精神,经营其个人局部之事业。”[2]264这一思想,对当前促进民族团结,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原则”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孙中山的文化教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912年12月,孙中山《在杭州五十一团体欢迎会的演说》中把教育与资本、土地、实业并列为“民生主义”“四大纲”,并多次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其呕心沥血制定的《建国方略》中就指出:“中国复兴事业,非先从普及教育,使全国人民皆有科学知识不可。”[2]222在1923年发表的《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厉行教育普及,增进全国民族之文化。”[3]253孙中山强调普及教育不分男女、贫富贵贱,还特别重视儿童、女子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曾决定在教育部设立蒙藏教育司,主管蒙藏回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
      孙中山还提出开放教育思想,鼓励青年学子出国留学,主张引进外国优秀人才。他说:“至于人才问题之解决,则有二法焉:一为多开学堂,多派留学生到各国之科学专门校,二为广罗各国之实业人才为我经营创造也。” [3]134此外孙中山在20世纪初即高瞻远瞩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他说:“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2]525 “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待,而后能进步。”[2]180这些思想,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孙中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