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模式研究

    时间:2021-04-22 04:02: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深入探讨“中高本衔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高本衔接”现状,进而针对“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及“高本衔接”提出新的思路和看法,并着重强调在“中高本衔接”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跟班就读模式,要力争采用单独组班模式。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中高本衔接;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9-0008-03
      1 前言
      面对产业变革,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我国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亟待跟进,引导服务产业的变革发展。然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过剩,而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严重缺乏。如何引导鼓励低层次人才通过再学习向高层次人才转变,是职业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高本衔接”刻不容缓。
      2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高本衔接的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了应对“工业4.0”而出台的一项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国策,未来还将出台“中国制造2035”“中国制造2045”。而职业教育是服务工业发展需要的,因此,面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必须要有所行动,有所作为。目前,职业教育的最大症结是职业教育的体系没有构建完善,而制约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科学合理的“中高本衔接”模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本衔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的最大冲击就是推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和教育层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将有越来越多的工位岗位会被工业机器人替代,而替代的这些岗位原本就是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因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层次刻不容缓。此外,原有的中职教育培养的都是基本操作工,而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操作工基本都被机器人取代,企业急需的是机器人调试、维修人员。因此,探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高本衔接”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3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高本衔接现状
      研究中高职衔接的论文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自从我国提出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以来,我国研究职业教育衔接的论文呈现爆炸式增长。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可知,2011年以前,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中高职衔接”的论文,每年只有几十篇,例如:2011年为89篇,2010年为25篇,2009年为九篇,2008年为11篇,2007年为14篇。而2012年以来,研究该领域的论文大幅度增加,其中2012年为233篇,2013年增加到469篇,2014年增加到611篇,2015年增加到748篇,2016年为731篇,2017年为630篇。截至目前,每年研究“中高职衔接”的论文数量稳定在600~700篇之间,规模极大。
      研究中高本衔接的方向过于单一
      1)在上述研究论文中,绝大多数论文只单纯研究“中高职衔接”,而很少研究“中高本衔接”。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研究“中高本衔接”的论文,2017年为14篇,2016年为八篇,2015年为三篇。由此数据可见,研究“中高职衔接”的方向过于单一,和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大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
      2)目前,研究“中高职衔接”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衔接,而关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論文只有两篇。但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特征、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都将发生极大变革,因此,原有的衔接模式亟待变革。
      3)研究的群体过于单一。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其作者主要是职业教育届的一线工作者或职教专家,而普通本科院校的作者少之又少,因而牵扯到“中本衔接”及“高本衔接”的部分缺乏可实施性。
      4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中高本衔接模式探索
      传统中高职衔接模式优缺点研究  在原有的研究和实践中,“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该模式最为常见,且衔接的学生数量最多,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对公共基础课普遍不重视,因此,该模式培养学生的基础和普招学生的基础有极大的差距。
      2)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院校的学生通过高考(对口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该模式培养学生数量较少,但是学生生源质量较高。但是该模式非常容易助长职业教育的应试化苗头,负面影响太大,因此,极不赞成扩大该模式的招生数量。
      3)其他模式,即一些省份为了鼓励职业学生进一步深造而出台的一些政策。这些模式招收的学生数量极少,且这些政策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很难推广实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高本衔接模式研究
      1)“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高职衔接”模式。面对“中国制造2025”,低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度降低,因此,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减少中职教育的招生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大“中高职衔接”的力度。“中国制造2025”使得职业教育技术含量飞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宜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①宜采用一贯制的“3+2”模式,甚至是“4+2”模式。该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学生基础,使得学生面对“工业4.0”背景下的产业革命具有很大的优势。每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都将产生海量的技术,而应对这些海量技术的最好办法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而“2+3”的模式需要被摈弃,因为该模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的学生很容易因为工业革命的变革而失业。

    推荐访问:衔接 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 模式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