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研究意义及其成绩

    时间:2021-04-15 00:01: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通过有目的地对大学生群体施加法理和法律方面影响,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和法律信仰的过程。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可以理性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特性和规律,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更为科学,形成了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教育 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前景。深入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意义,明确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满怀信心地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力解决的课题。
      1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含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社会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大学生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理论和信仰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大学生法律意识通过大学生对法和法律现象的评价和调节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法律实践活动。大学生法律意识已成为大学生“守法自律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源泉”,成为大学生“综合素养与社会行为习惯的内生性调适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既依赖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更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当代中国大学生是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只有把社会主义法律意识通过教育手段内化成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积淀成为年轻一代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具有法治精神并自觉守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它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其教师为骨干主体,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法理与法律方面的影响,并通过与社会各方面的法制教育力量相互配合,与大学生群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将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和法律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和法律信仰的过程。其任务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对大学生施加法理和法律方面影响,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和法律信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经过若干年的探索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提出:“要通过改革,用法治代替人治,要让我们的民主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从1986年开始根据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意识的规定》,以五年为一个计划周期在全国公民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普通高等院校陆续正式开设“法律基础”课程,法律意识教育的地位得以在高校确立。
      2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意义
      2.1理性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从兴起至今仅仅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系统的法律意识教育体系。而且在这二十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民主法制方面的巨大进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拉大了法律意识教育现状和法律意识教育要求之间的差距。着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理性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到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是每一个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特性和规律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有自己的特性,这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的教育的根本点。同时,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又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在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因素,主要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其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认识和加以利用。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过程诸因素的研究,把握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特性和规律,并且创造性地运用法律意识教育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活动。
      2.3推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要求、高校按教育规律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教育因素和教育矛盾,法律意识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这种矛盾运动过程中包括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的基本的,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矛盾运动过程的研究,抓住法律意识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解决法律意识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以此推动法律意识教育的发展,使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实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目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和法律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3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取得的成绩
      3.1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更为科学
      改革开放以后,各高校根据中央的部署,按照教育规律对大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也由此确立。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认识更为深刻,确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也更为科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主要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在科学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实践探索越来越深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的重要决策。“98方案”中的《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直接指导并寄予厚望。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2005年1月,他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方案,即“05方案”。“05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之后,中宣部、教育部组建了国家级编写队伍编写全国统一教材;2006年秋季开学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新课程之一首先进入课堂。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也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实践中全方位地进行探索。

    推荐访问:法律意识 意义 成绩 大学生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