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阅读教学,当要扣住那些“点”

    时间:2021-04-07 12:0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体裁,考量学情,阅读教学要定位起点;和谐统一,协调发展,阅读教学要突破重点;解读为基,灵动为魂,阅读教学要打造亮点;提炼总结,链接课外,阅读教学要延伸终点。并通过一些课例进行阐释。
      关键词:突破重点;打造亮点;延伸终点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格局中,饱受诟病。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尝试从模式和策略寻求突破口。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点”入手,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效益的扭亏为盈。
      一、关注体裁,考量学情,阅读教学要定位起点
      所谓起点,就是阅读教学从什么程度起步。起点的考量需要教师从文本内容和学生学情实际两个维度出发。事实上,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学生先前的学习处于怎样的状态和层次,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既然不能在已经形成的能力上原地打滚,也不能脱离原有的层次无限拔高,这就需要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起点进行准确而适切的定位。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学习说明文,早在三年级就通过《恐龙》一文感受过说明文精确简洁的语言风格,尤其对说明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以这一层次为起点,继续从说明文文体特征入手。有了这样的起点认知,教师则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感悟说明文语言和说明方法表达的效果,创设了“东方明珠塔如何之高”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实践练笔的环节。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随心所欲根据自身一厢情愿的解读进行教学,而是依据说明文鲜明的特征,从学生已经形成的感知经验入手,契合了学生的学情实际,满足了内在的认知需求。
      二、和谐统一,协调发展,阅读教学要突破重点
      所谓重点,是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占有的重要推动元素。对教学重点把握、突破,是形成教学高效的重要环节,其主要表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共生上。如果阅读教学果真能够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则是对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架设了有力的跳板。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墨梅》这两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时,教师在比照阅读中发现学生常常容易将诗歌中不同的两个“liú”字搞混。如果用机械识记字音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有效识别,但这样的教学难免会陷入僵硬之中,对诗歌内蕴也不会形成丝毫的帮助。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从文字的意义入手,在不同字形所蕴含的意义中感受到“只流清气满乾坤”一句,侧重于对梅花淡泊名利优雅情怀的赞颂,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在人世间弥漫,应指向于漫流、飘动之意,应取“流”;而“只留清白在人间”一句,则侧重于石灰将清白留存人间,体现了决心的强烈,显得掷地有声,应取“留”。一个是“只流”,一个是“要留”;一个是“留香气”,一个是“留清白”;一个是为了“满乾坤”,一个是“在人间留”。这两个字都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都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
      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识别了字音、字形,更借助字义的细微差别成功介入诗歌意境的体悟之中,感受了所咏之物的高贵品质。
      这样的教学成功地促进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成功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解读为基,灵动为魂,阅读教学要打造亮点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其基础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但一节课下来如果仅有扎实,而无亮点,肯定是一种遗憾。所谓亮点,其实就是在教师精心预设之中,解决动态生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而这种亮点的形成不能“空中等馅饼”,而要在教师积极运作中才能促进生成。这种亮点,首先源自教师对教材深入而独到的解读,只有深度解读、个性解读,才能激发学生高效的思维运转,智慧课堂才能应运而生;其次,这种亮点源自教师对随机生成资源的准确把握和灵动处理,真正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再度提升,使得课堂迸发出崭新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却语惊四座,认为王母娘娘是秉公执法的典型,值得赞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插曲,教师意识到该生对角色认知的偏差,正是引领学生体悟民间故事中阶级矛盾的重要资源。于是,教师顺势引导:“王母娘娘执行的法律是公正的吗?这样的法律都针对了怎样的人群?”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并搜集相关资料,在班级中充分交流,从而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到法律伦常的合理性中,意识到统治阶级对普通民众的控制与奴役。
      不难发现,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课堂,源自教师可以对教材故事,尤其是作为民间故事创作初衷的深入感知,更源自于教师对生成性资源智慧性的点拨引导。
      四、提炼总结,链接课外,阅读教学要延伸终点
      终点,其实是阅读教学最终达成的目标。而事实上,阅读教学应该没有终点,课堂教学的结束应该成为再次深入探究的开始。因此,具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引领学生朝着教学目标迈进的基础上,向学生呈现全新的目标,从而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又重新构建问题的过程,为学生课后探究积蓄动力。
      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学生已经感知到作者在园子中的幸福自由。但课堂将要结束之际,教师出示了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一书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教师相机引导:“如此快乐的萧红,为什么在这本书中呈现出‘凄婉’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促发了作者的改变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自主阅读这本书,欣赏‘这串凄婉的歌谣’,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看完后,你的感受也许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像很多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就穿插“凄婉歌谣”的评价,让学生以对比的手法感知萧红童年这难得的自由,让课堂在结束之际弥漫起幽幽的感伤。这显然与教材编著者选择这篇文章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是将这样的认知推向课外,成为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推手。
      如此四点,秉承阅读教学的本质规律,唯有严格遵循,细细考量,阅读教学才能行走在迈向高效的快速通道中。
      参考文献:
      贺梦瑶.小学语言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

    推荐访问:扣住 阅读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