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长三角区域生态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与困境摆脱

    时间:2021-03-31 20:05: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age/gage201903/gage2019030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age/gage201903/gage2019030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age/gage201903/gage20190308-3-l.jpg
      内容提要:长三角更高层次的区域一体化离不开生态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区域生态一体化是未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维度与内容。区域生态一体化旨在运用全局观念与思维,通过多主体参与、利益协调、协作共商的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在推进生态一体化进程中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一体化,应强化区域生态命运共同体意识;完善区域生态分级保护措施;健全长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的生态治理模式:构筑区域生态一体化要素支撑。
      关键词:生态一体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3-0087-10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从1982年上海市首次提出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期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经过了长期的摸索与实践。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同时受区域自发式与上层推动两股力量所驱动,其中既有地方政府的制度探索,又有由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安排。长三角区域未来一体化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生态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维度与内容。生态一体化以全局观来应对局部与全局的生态问题。通过多主体参与、利益协调、协作共商的方式,共同构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共同制订区域环境保护防范体系标准,采取共同的政策与措施来解决生态问题。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区域的生态问题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当前,生态问题的跨区域扩散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原本单一主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再难以满足跨区域协作的需求。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在推进生态一体化进程中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一、生态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国内外生态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理论的形成时期都相对较早,生态经济思想的出现与人类自身活动息息相关。到了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经济开始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学者们也开始逐步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态一体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公地悲剧”到合作治理的演变,并且形成了五种主要观点。从生态经济到生态一体化的理论模型来看,“搭便车”行为与“公地悲剧”现象是造成生态一体化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生态经济:西方视角与中国视角
      西方生态经济思想伴随着人类活动而萌生,但是早期的思想并不成体系。1866年,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引起社会科学家对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Kenneth Ewart Boulding于1966年首次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Eco-economlcs)概念。随后,他于1968年详细论述了提出生态经济学概念的原因和背景,将发展生态经济学的原因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问题:二是为了改变放任式与过度无限制的自由式发展经济这一模式:三是为了运用生态经济学的相关观点来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纠纷。从而在生态治理领域达成共识。从西方的生态与环保运动来看,自从《寂静的春天》发表以后,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与民间都开展了一系列运动:1972年、1974年,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与国际生态会议分别在瑞典、海牙召开;1979年、1980年。英国生态党与德国绿色党分别成立,而由民间组织的“Degrowth运动”在西方盛行。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对生态经济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资源环境估值(valuation)、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l、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能源使用與保护(energy conservation)等方面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多。
      从学科建设与理论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国外基本理论高度相关,一般认为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由马传栋出版的《生态经济学》一书是国内最早阐述生态经济学理论的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学术界有关生态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同时借鉴国外理论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的一般理论框架。现在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与规律的学科,其中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此外,国内具有特色的研究还包括对我国古代生态经济学思想的总结性研究,如许涤主编的《生态经济学》对我国古代生态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介绍。其中包括以庄子著作、荀子著作与《易经》为代表的三种天人关系学说,以《伐崇令》《野禁》《四时之禁》《田律》为代表的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思想,以养鸭治蝗与稻鱼共生等古代农业实践中的“相生相克”和物质循环转化的思想。
      (二)生态一体化:从“公地悲剧”到合作治理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理念与相关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400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认为集体行动往往会导致行动困境以及低效率。1833年。William Forster Lloyd在其关于人口问题研究的论述中。首先提出了“公地悲剧”这一概念。GarethHarding于1968年详细论述了理性个体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时对集体利益是如何造成损害的。随后的经济学家与环境学者对生态治理领域的“公地悲剧”现象给予了关注。Buchanan认为,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性质既不同于一般的私人物品,又与区域的一般公共产品有所区别,其俱乐部物品的属性使得单方面的治理十分困难。谈明洪等发现边缘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有学者证明了省际边缘区的污染与排放现象更加明显。从城市群角度来看。城市群发展至一定阶段,呈现连片的绵延区。由于失去了自然的缓冲带,环境与污染问题呈现叠加效应,再加上跨区域与多主体的治理模式,生态一体化中的“公地悲剧”现象十分突出。

    推荐访问:困境 摆脱 探索 生态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