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零售银行的制度变迁和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1-01-17 20:08: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零售银行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迁,典当、钱庄和票号等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零售银行经历了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合作金融、邮政金融等几经废立。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探索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零售银行发展模式,积极推动零售银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改革合作金融体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为发展城乡社区型零售银行创造条件,同时改革邮政金融体制,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我国大型零售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零售银行制度在变迁中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组建社区型零售银行以及建立跨地域大型零售银行,实现对零售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关键词:零售银行;制度变迁:兴起:路径
      
      零售银行是银行的一个主要类型,与零售银行相对应的是批发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被分为批发银行和零售银行,这是按照银行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通常,主要面向消费者和小企业的银行被称为零售银行(retail bank)。广义的零售银行是指对个人和家庭、个体生产经营者、小型自然人企业以及小型法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其中个人和家庭是指居民个人,个体生产经营者是指农牧民、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个体经商户等,小型自然人企业主要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小型法人企业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但资本或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向公司和其他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大型银行则被称为批发银行(wholesale bank)。批发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大公司和大的富有家族式集团,没有出纳员的隔离式柜台,不发放消费者贷款,谨慎地实行大额融资。零售银行和零售银行业务是不同的概念,零售银行特指的是银行法人主体,零售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具体业务,包括零售资产业务、零售负债业务和零售中间业务。从事零售银行业务的银行不能简单地被称为零售银行,国际上许多大型银行既从事批发银行业务也从事零售银行业务,比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但它们并不是零售银行。只有将零售银行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确立了零售银行业务主导的发展战略、建立了零售银行组织架构的银行才是真正意义的零售银行,比如美国银行。我国的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银行也都从事零售银行业务,但批发银行业务是其主营业务,所以都不能称为零售银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零售银行是邮政储蓄银行,其他零售银行有各种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新兴的村镇银行等。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国外零售银行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产生、繁盛到衰落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前工业社会的欧洲,产生了早期的银行或者说零售银行。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政府职能的不断加强带动了政府金融需求增加,股份公司制度催生了大型企业,工业化时期为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批发银行开始兴起,零售银行由繁盛转向衰落。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零售银行再次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零售银行反复兴起和发展的变迁,既有社会分工、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技术进步、财富增长和金融“脱媒化”的原因。总体上看零售银行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迁,中国也不例外。典当、钱庄和票号等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储蓄银行、邮政金融、合作金融以及村镇银行等现代形态零售银行也逐步发展起来。
      
      一、中国初始形态零售银行的兴起和衰亡
      
      零售银行与银行同时兴起,银行起源就是零售银行,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银行的唯一服务对象就是个体居民和家庭以及商人。在那个时代没有公司存在,政府也没有金融需求,批发银行不具备产生的外部条件。中国向银行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典当、钱庄和票号等,它们在社会分工过程中逐渐从原来的行业中分离出来,专门经营货币,构成了中国零售银行的初始形态。
      (一)典当由盛而衰
      典当业俗称当铺,南北朝的典质、唐朝的质库、宋朝的解质,都可称为当铺,都是一利,高利贷资本,经营以物品抵押的个人放款。典当业在古代一直发达,明清达到高峰。明朝的当铺已很普遍,其资本额从千两到万两白银不等。清代,典当业更加发达,规模更大,地位也更重要。1664年(康熙三年),全国有大小当铺2万多家,其中山西省最多,有4695家,次为广东,有2688家。典当业在鸦片战争以后,曾有所扩展,当铺的数量虽有所减少,然其资本额却在增加,利润亦在增厚。1888年(光绪十四年),全国有当铺7000余家,比清中叶时大大减少,但资本额却有增长,乾隆年间的小当铺每家的资本约千两白银,到咸丰年间,北京最小的当铺也在2万两白银以上。当铺放款都是以物作押的个人放款,收当和赎当便是当铺日常最繁忙的业务。尤其是年关,普通百姓缺钱,成群结队向当铺借贷款,这时当铺门庭若市应接不暇。钱亦石《近代中国经济史》引用张焘《津门杂记》中的一段话,描写天津县属城乡40余家当铺业务的场面:“一进腊月,则烂其盈门,柜台伙计,已有应接不暇之势,柜外人声鼎沸,纷如乱丝,从日出起直至日昃,迄无宁晷,至岁底数日,人数尤多,大除夕,城乡当铺,一律向不关门,纷纷一夜,竟有守候终宵者,至元旦日出,人数始稀。它说明当铺是贫民百姓融通小额资金的重要渠道。到了清末,钱庄、票号兴起并发展,各地又设立官营钱号,典当业务大大萎缩。
      
      (二)钱庄的发展和没落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多种货币同时流通,唐宋以来尤甚,这就使得货币兑换业发达起来。唐代的金银铺、宋代的交引铺,都具有兑换的职能,明代也是如此。随着兑换业的发展自然就有人专门以此为业,开起钱铺来,这就是最早的钱庄。到了明末,钱庄已成为重要的信用机关,不仅从事金、银、钱之间的兑换,还办理放款、存款和汇兑。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沿海沿江城市的陆续对外开放,中外交往日渐频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钱庄也发展很快,其数量和资本额都有大幅度增长,业务也有了扩大,活动中心亦逐渐转移到上海。如天津19世纪60年代有钱庄百余家。同期的上海仅汇划钱庄就有123家,还有60~70家小钱庄。钱庄数量增加,其资本总额也自然增加。鸦片战争以后,资本超过万两的钱庄已有相当数量。但总体看,这一时期钱庄的实力仍然很小,资本十分分散,其投机性又根深蒂同,同近代产业的联系还不十分紧密,这些束缚了其自身的发展,因而在近代的几次金融风暴中多数钱庄倒闭。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亡
      票号是清代重要的信用机构,初始以汇兑为主,又为山西人首创,所以又有票庄、山西票号等称谓。票号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较通行的说法是,乾隆、嘉庆年间,山西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天津开有日升昌颜料铺,在四川购买一种叫铜绿的颜料运至天津,货款用现银支付,这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他便在四川设立分号,就地吸收现款,以抵购铜绿的货款,两地之间用汇票清算。这既免除了运送现银之苦,又较安全。汇兑业务

    推荐访问:中国 变迁 路径 零售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