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永别的哀惋和失落】哀惋

    时间:2020-08-16 07:16: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亲友逝世,我自然会有悲戚和伤感,但对抱有过某种期待亲友的绝别,则另有一番哀惋和失落。钟铁民的去世,就同时有这两样心情。   1995年底,赴台参加先父逝世4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表姐林海音听说我会后要去屏东一行,就建议顺便参访高雄美浓的钟理和纪念馆,并亲自打电话给钟铁民,告之我将去访问。铁民表示欢迎,还在电话里向我说明行走路线和同他联系办法。
      12月16日,我从屏东乘公车到美浓,转乘计程车到达铁民家。首先拜见当年84岁的钟台妹老夫人,老夫人25岁时冲破“同姓不能婚”恶俗约束,与钟理和联袂北上,到东北沈阳喜结良缘。家母当年则因抗拒包办婚姻,与家父私奔南下到台湾成亲。两位长辈的婚事经历和他们的勇气、性格,何其相似!所以见到钟老夫人,就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
      当日,由铁民及其夫人郭明群女士陪同,参观了钟理和纪念馆,观看美浓镇东门楼旧址,参访铁民好友朱邦雄先生家中的陶瓷车间和陶瓷艺术作品陈列室,然后同去饭店参加镇文化中心举办的聚餐会。当晚在铁民家叙谈并留宿。因我在台北另有约会,次日晨铁民夫妇驾车送我到旗山镇,话别后我乘计程车到高雄机场,飞返台北。
      在与铁民交谈中,曾邀请他同老夫人,在适当时到他的出生地沈阳和居住过5年的北京南池子缎库后巷的钟家故居旧地重游。我的想法是:铁民、海音和我及我们的父母,都是居住过北京的台湾人,都会有京、台两地同为故乡的思念,如同海音创作《城南旧事》故事中蕴含着的那种情结。2010年,铁民撰写《北平回忆》一文(刊登在北京市台联的会刊《乡音》上),证实了我的想法。文中写道:“每次有人提到沈阳或是看到这个城市的风景照片,我心里还是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好像是面对怀乡,存有淡淡地亲切和喜悦。”文中对北京的蛋饼烤馒头、涮羊肉火锅和串街卖玩具的挑担以及那时许多生活细节,都还记忆犹新。
      当时,铁民对我重返“故乡”的邀请,除表示感谢外,说老母年迈已不宜远行;他在高雄旗美高中任教,只有暑假才有机会出行,对1996年暑期能否应邀来京,说届时才能决定。从此,我一直期待他的到来。但年复一年,这一期待始终未能实现。
      16年前的那次访问,铁民向我提起《钟理和日记》中,曾对家父发表的《台湾人的国家观念》一文,把台湾青年列入“无国家观念者”表示不满,由此在“台湾省旅平同乡会”召开的大会上还引起过波澜。现在,这篇文章已被找到,文中是这么说的:由于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达50年之久,致使“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大半,认为自己是日本的臣民”;但这些台湾青年身上有“民族血液”,“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并非难事”(原文见拙著《老北京台湾人的故事》)。这些观点今天来看,都是符合事实的。我希望能乘铁民来京之机,进行交流和澄清,以消除多年来误读、误解、误传所造成的影响。
      在过去的16年里,我和铁民保持着通信联系。林海音去世后他来信说,曾去台北参加电视台对海音追思的节目,“颇多感慨”,并欢迎我再度去台。当我听到97岁高龄的钟台妹老夫人去世的消息,立即给铁民写信表达哀悼之情。直到今年2月,还收到他寄来的春节贺卡,但双方都不再提及他来京的事。虽然我希望他能重回幼年生活之地一游,化解过去的那桩误解,并回报对我往访时的热情接待,但考虑到铁民身处的政治氛围和他常年驼背的体质,只好把邀他来京之事,积压在心头了。
      哪知,比我年少15岁的铁民,在刚刚跨入古稀之年,就早早而去了!这不禁使我深浸于哀惋和失落之中,只好在这篇短文里,回首往事,思念友情,表达哀思,追悼亡友了。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