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一词一曲无不深情吟唱中华情]什么的吟唱填合适的词

    时间:2020-08-15 07:23: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进入这个题目之前,必须指出,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自古以来便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浓重的大中华情结。郑成功、丘逢甲、林祖密、蒋渭水、李友邦这一串名字背后是彪炳千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故事,也是历史,而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我们当代的生活终究也会尘封于史册。尽管自1949年后两岸隔绝近半个世纪,但是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始终将两岸同胞紧密维系在一起。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借由音乐的力量,人们无需再多言语便能敞开心扉,互诉衷肠。以台湾当代乐坛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些具有大中华情结的歌曲的赏析,可了解到当代台湾同胞心中的大中华情结。
      所谓当代,我在这里是大概定义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约35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时间。这短短35年间,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产物,体现着时代的特征。冈此,对台湾当代音乐作品的分析,必定要参考这35年来两岸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我把这35年划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以此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阶段
      
      大约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当时台湾乐坛出现了一股清新隽永的风潮,这就是校园民谣,即便是当时尚未出生的我在30多年后的今天来听那些歌曲,也仍然会被深深地感染。此时台湾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文化亦得以蓬勃发展。而大陆刚刚结束10年“文革”,百废待兴。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两岸关系逐渐由完全对立走向适当接触,两岸人员也开始有了少量的往来。但是由于当时两岸经济实力的差异,台湾同胞看大陆仍是居高临下的心态。反映在当时这类歌曲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虽然主要是歌颂中华之美,认可中华文化,认可一个中国,但是更多的想法是“收复中原”、“三民主义一统中华”,例如施孝荣演唱的《中华之爱》就很典型,费玉清演唱的《变色的长城》和《梦驼铃》也有一点这样的意思在里面。这种观念固然并不足取,不过以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两岸新的历史一页被揭开,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泯恩仇”,此时再来看这些歌曲不免释然。毕竟这些歌曲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仍有可取之处。以下择选几首共同赏析――
      
      《龙的传人》1978年
      词曲:侯德健演唱:李建复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这首歌写得好,不过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更有意思。1978年底的一天,睡梦中的台湾政治大学学生侯德健被同学叫醒,说是出了大事,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联想到此前台湾当局已经被逐出联合国,并与日本断交。侯德健的同学笼罩在一片悲情之中,而侯德健则不以为然,在他看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被悲情笼罩,受外国人牵制,于是,他愤怒于这种懦弱的悲情,写下了这首《龙的传人》。在今年5月面对《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侯德健谈到创作这首歌的初衷时表示,“海峡两岸的矛盾冲突是兄弟之间的纷争,容不得外国人在其中挑拨离间、渔翁得利”。通过歌词来看,他这番话应该是比较恳切的。当时台湾当局也曾想利用这首歌做些文章,但是万万没想到1983年,在台湾还处于戒严状态下,侯德健借道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从此这首歌在大陆唱响,而台湾当局再也不提了。另外这首歌的原唱者李建复有个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表侄叫做王力宏,在2000年王力宏也曾翻唱过这首歌。
      《乡愁四韵》1982年
      词:余光中曲:罗大佑演唱:罗大佑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这首歌的歌词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余光中曾写下过不少与乡愁有关的诗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点滴之情皆在字里行间,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那首《乡愁》了,温总理亦曾在一次讲话中间接引用过。这一首《乡愁四韵》也同样经典,诗句中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雪花、腊梅也都是只有祖国大陆才有的,海棠红更是曾经的大中华版图,诗人拿这几样东西作排比句,将乡愁的滋味一层层展开,感人肺腑。在更早之前,台湾民歌运动的先驱之一杨弦亦曾为这首诗谱曲,后来罗大佑再次谱曲并演唱之后,这首诗也成为传诵一时的乡愁歌曲。余光中先生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题为《民歌》,饱含家国之思,民族之感,经李泰祥谱曲后改以《传说》为题,由齐豫演唱,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梦里的中国》1984年
      词:陈全男曲:甘鸿霖演唱:周华健
      第一部曲(沉思)
      也幻想我曾年少在中国在炎黄的中国在中国
      在未饮茅台未饮绍兴未饮家乡的井水
      在未饮茅台未饮绍兴未饮家乡的井水就已沉醉的中国
      我是摇摇的弄潮儿在钱塘急涌的月色带我泛舟回家
      在钱塘急涌的月色带我泛舟回家回到我的中国
      而江南不在洛阳不在六朝金粉也不在而也不在而也不在
      在揉撸的江南赶上花朝而我只愿摘一朵花带去天府
      顺流而下顺流而下看看江上的万里风光是否是我常梦的那样
      第二部曲(入眠)
      若是我走进我的梦走回我的家我的中国
      我就呼吸长江的东风燃烧我的四肢和血脉
      兴奋于未见过的江南
      啊西施和二乔和揉撸的江南原本是一束开在中国的花
      若是我走进我的梦走回我的家我的中国
      我要拿黄黄的黄河水洗洗我密密层层的思念
      思念里弯弯的河套与泛滥的黄土
      啊黄土上的五谷以及谷旁的农夫
      而谷旁的农夫守候那五千年岁月就是黄种就是我思念的中国
      第三部曲(惊醒)
      中国呀中国你到底是怎样的模样
      啊若是我盖起棉被就梦见东北东北 的高粱和风光
      梦见皑皑的白雪长长的黑龙江
      啊若是我翻过身来就梦见洞庭洞庭的落霞和孤骛
      梦见浩浩的平原巍巍的岳阳楼
      而如何啊如何如何叫我惊醒
      惊醒于现代并非汉唐惊醒于梦境并非冢乡
      惊醒于时空扭曲后的夜里满天星斗下我呆呆地出神
      想着梦里的中国遍地狼烟的中国。
      周华健是香港人,但是自从70年代末期去台湾念书后便一直在台湾乐坛发展,算是来自香港的台湾歌手。这是一首歌词很长的歌,以至于需要分三部来表达,从中也可想象词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拳拳之情,提笔竞难以停手。歌词是从神思逐渐到入眠,最后再惊醒的脉络来抒发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情感,虽然到了最后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仍然是站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看祖国大陆,认为祖国大陆仍是满目疮痍遍地狼烟,这种看法在1984年似乎有点过时了,不过歌词中浓厚的大中华情结仍然体现出作者情之所系。
      在民谣阶段,这类歌曲还有杨祖�演唱的《少年中国》,黄大城演唱的《唐山子民》,苏芮演唱的《龙》等等。《少年中国》是由李双泽在70年代末期创作,没多久就被当局列为禁歌,理由是鼓吹两岸统一。1981年杨祖�演唱的一个版本中,台湾中国统一联盟首任主席陈映真先生曾创作了一段口白置于歌前,念这段口白的人则是后来当过新竹市长的民进党党员蔡仁坚。由此可见,当年岛内的党外运动,绝不分左右统独,而后来民进党成立后,实施“清党”,把党内的统派赶尽杀绝,实是民进党的悲哀。
      
      第二个阶段
      
      大约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祖国大陆已经走向改革开放的正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而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文化自然也空前繁荣。而台湾的经济则进入一个平稳期,发展速度放缓。随着台湾“解严”,开放“党禁”,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两岸人员往来的规模逐渐增大,虽然在李登辉任内两岸关系走过不少弯路,但是两岸民间交流已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不少台商来大陆投资设厂。这一阶段有关中华文化的歌曲更多地是从歌颂、向往的角度来创作。以下择选几首共同赏析――
      
      《中国的小孩》1987年
      词曲:张洪量演唱:张洪量
      (对白)听过中国吗?
      嗯……好像在亚洲。
      你喜欢中国的音乐吗?
      嗯……没听过!
      你好像对中国不太了解,但是你说中国话啊?
      唉!别管了……我们去跳舞吧!
      (演唱)四书五经都忘记孔子孟子分不清
      崇洋的小孩你好令人伤心
      拔开黑色的头发放大黑色的眼睛中国人看看你自己
      等你回心转意我有时会哭泣想把泪挥洒出去打醒你
      中国的小孩要做个中国的小孩
      有颗中国的心还有中国的感情
      诗辞歌赋都忘记老子周子分不清
      崇洋的小孩你好令人伤心
      切开黄色的皮肤露出炎黄的血液中国人要爱你自己
      中国的小孩你是一个中国的小孩
      你有中国的心还有中国的感情。
      这是台湾音乐人张洪量创作并演唱的一首非常独特的歌曲,通过开场的对白刻画出一个数典忘祖的形象,并在歌词中对此加以批判。这首歌不但写出了台湾同胞的中华情结,实际上对大陆同胞也有很多警示意义。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下一代,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是不是做的也不太够呢?无论如何,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坚持与传承是值得肯定的。与之类似的还有罗百吉演唱的《中国的东西》,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深受嘻哈音乐熏陶的音乐人,罗百吉在歌中反复唱到古筝和胡琴等刻着中国烙印的东西,对中华文化之尊崇可见一斑。这类歌曲的产生绝非偶然,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相信两岸同胞必能团结一心,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
      
      《心底的中国》1992年
      词曲:张雨生演唱:张雨生
      我没有走过父亲走过的长路他的脸上是几分沧桑几分血泪
      我没有看过父亲看过的国度他的乡愁是浩荡之江滚滚之水
      我只能偷偷瞄着父亲的眼眸感觉他眼光最深沉处的浮云苍狗
      我没有留下父亲留下的苍疤他的伤痕是不敢思忆不堪回首
      我没有经历父亲经历的挣扎他的剖舍是午夜梦回茫然失落
      我只有悄悄等着父亲的动容感觉他神色最恍惚间的爱恨交错
      什么叫中国我曾经没有把握
      如今我才知道他在我胸口跳动
      什么叫中国我现在真有把握
      是父亲毕生的守候我与生俱来的光幂。
      台湾歌手张雨生的父亲祖籍浙江嘉兴,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张雨生则生长于澎湖的眷村家庭。所以这首歌可以说是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创作的,歌中讲的就是一个老兵的孩子与父亲之间关于什么叫中国的精神对话。到最后总结为,中国就是父亲毕生的守候,也是儿子与生俱来的光荣。看到这里不禁动容,心中那份民族自豪感也被激发出来。
      
      《上海滩》1995年
      词曲:郑智化演唱:郑智化
      来来往往的人为什么而忙匆匆脚步踏过十里洋场
      一片繁华景象中你的眼光一片喧哗声中你的迷茫
      绚丽的上海滩解放的上海滩纸醉金迷车水马龙歌舞狂欢
      蜕变的上海滩不变的上海滩潮起潮落风起云涌英雄好汉
      谁都想闯一闯
      你对这个城市有多少想象想要飞上枝头变成凤凰
      黄浦江畔暮色中华灯初上迷迷蒙蒙的光像梦一场
      哦我的上海滩哦你的上海滩我的梦想你的是否一样
      哦梦的上海滩不眠的上海滩多少辛酸为她编制一夜梦想
      点燃一点光芒
      来来往往的人为什么而忙匆匆脚步踏过十里洋场
      也许岁月改变了你的眼光而今夜的上海滩依旧灯火辉煌
      永远的上海滩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大陆的向往之情。浪潮奔腾汹涌的上海滩在郑智化的笔下被描绘的活灵活现,再经他略带沧桑的演唱,不由得让人也想去闯一闯大上海。郑智化作为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一位音乐人,对祖国大陆的认同之情也是发自肺腑的。
      
      第三个阶段
      
      就是9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正所谓此消彼长,大陆各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台湾经济却出现了一定的停滞,连带着文化事业也日渐萎缩,大量台商涌入大陆,台湾的艺人、歌手也把大陆作为主要的市场来耕耘。虽然在李登辉执政后期以及陈水扁执政期间,“台独”势力甚嚣尘上,两岸关系曾经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两岸民间往来已发展到历史的新高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两岸已逐渐进入大交流、大合作的时代。这一阶段的此类音乐作品,大多数不再直白地陈述中华情结,而是通过中国风的词曲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东风破》2003年
      词:方文山曲:周杰伦演唱:周杰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者阿艮沉默
      周杰伦可以说是华语乐坛重量级的歌手,曾经有那么几年说到流行音乐言必称周杰伦,而他与方文山的搭档也是一时佳话。周杰伦一系列中国风歌曲的开山之作是2001年的《双截棍》,这首歌让周杰伦开始大红大紫,但是严格来说还不算最纯正的中国风,虽然方文山作的歌词已经有浓烈的中华气息,却还未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周杰伦的作曲则还是以美国嘻哈音乐为模板。随后的《东风破》是一个里程碑,两人合作的中国风歌曲进入一个井喷期,后续如《发如雪》、《千里之外》、《本草纲目》、《菊花台》、《霍元甲》、《青花瓷》、
      《兰亭序》、《烟花易冷》,无不是中国风歌曲的上乘之作。方文山作词时潜心琢磨,通过对文字的驾驭将中华文化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如“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等等。周杰伦作曲也借鉴中国五声调式,创作出中国韵味的曲调。两者珠联璧合,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
      
      《牡丹江》2005年
      词:方文山曲:杨瑞代演唱:南拳妈妈
      弯成一穹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
      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
      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
      风铃摇晃清脆响江边的小村庄午睡般安详
      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脚步轻响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鱼儿甭上船咱们不稀罕
      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虾米甭靠岸咱们没空装
      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姥姥熬汤喝一碗家乡
      南拳妈妈这个有点诡异的名字其实是一个演唱组合,既是周杰伦的雇员,也可以算得上是周杰伦的徒弟。这首歌作曲即是由南拳妈妈成员之一杨瑞代完成,作词还是那位中国风词人方文山。方文山不仅通过为歌曲作词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实际上也通过在两岸参与许多社会活动来推广中华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一个华夏子孙的贡献,值得钦佩。
      
      《中国话》2006年
      词:郑楠、施人诚曲:郑楠演唱:S.H.E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
      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着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这是一首曲风俏皮的歌曲,歌词中也插入大量中文绕口令,再由3个活力四射的小女生唱出来,不觉令人莞尔一笑。但是微笑之余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的感动。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之后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兼并,当地小学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感人至深。这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永远是自己的母语,对文章中那些法国孩子来说如此,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如此。宝岛台湾也曾因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而被日本侵略者占据长达50年之久,在此期间日本殖民统治者也曾推行“皇民化”政策,不许台湾同胞说汉语,而强迫他们学习日语。英勇不屈的台湾同胞秉持着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与日本殖民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同时在另外一条文化抗日的战线上,也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在他们的艰苦卓绝地努力下,中华文化的血脉在台湾生生不息,永不磨灭。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60年之后,3个台湾的小女生再次唱出了对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自豪感。
      可见,在今天,谁都不能否认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大中华情结正是世代薪火相传的。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