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厦金海域:两岸首次举行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演练|厦严打厦门海域非法运砂行为

    时间:2020-08-15 07:21: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9月16日,厦门、金门附近海域,“2010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正在大规模举行。这是两岸首次共同开展全方位海陆空立体搜救演练,主题为“保障两岸三通、共建平安海峡”。由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厦门市政府、中华搜救协会、金门县政府,以及海峡两岸海上搜救相关部门等共同举行。
      此次演练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在两岸海上直航正式启动以来,首次共同进行的大规模海陆空联合搜救演练,也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首次共同策划、共同组织、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完成的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活动,标志着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将在原闽台海上搜救部门合作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演习意义
      
      随着两岸直航的不断快速发展,两岸人民交流和客货船舶往来更加频密,社会各界和两岸同胞对海上交通安全和人命财产安全问题更加关心和重视,提高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期望。为此,海峡两岸海上搜救部门进行积极努力,以有效保障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此次两岸大演练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步骤,是两岸在海上交通安全和搜救领域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介绍,此次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相关搜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验证两岸直航航线搜救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海上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检验实际搜救指挥协调能力和搜救成效,更好地保障台湾海峡海上运输和作业安全,推动两岸海上人命搜救更高层次的合作,使两岸客货运直航更安全、更清洁、更便捷。
      此次演练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在两岸“大三通”后,首次围绕台湾海峡海上运输和人命财产安全举行的联合演练,标志着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在闽台海上搜救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一大步必将成为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合作历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将成为海峡两岸深化交流合作的新起点。
      
      演习阵容
      
      此次参演力量阵容庞大、前所未有,仅海上搜救单位参演人数就达到400多人,两岸共动用了搜救船舶14艘、救助直升机3架,模拟事故船舶2艘:另外还有演练现场警戒船舶10艘。其他工作船舶7艘。其中,大陆方面主要参演船舶9艘、救助直升机2架:台湾方面主要参演船舶5艘、救助直升机1架。
      这次演练的总指挥是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徐祖远、中华搜救协会名誉理事长郑樟雄担任,副总指挥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爱平、中华搜救协会理事林福安担任,演练执行指挥由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陆鼎良、中华搜救协会顾问于哲鑫担任,现场总指挥由厦门市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肖跃华、金门海巡队队长杨纹宁担任。双方总指挥及邀请的嘉宾在演习现场同台指挥和观摩了本次演练。
      本次演练紧围绕“保障两岸三通共建平安海峡”主题,主要内容包括船舶遇难求救、接警及险情信息核实,应急响应与沟通协调,搜救组织,海上搜寻,人命救助。医疗救护,船舶消防,善后与恢复等8个演练科目。
      
      演习特点
      
      据演练相关人员称,此次演练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首次共同策划、共同组织、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完成的大规模海上联合搜救演练。为顺利开展此次演练,两岸海上搜救部门进行了多次深度沟通协商,就演练的目的意义、具体科目和参演力量达成广泛共识。
      二是演练内容针对性强。此次演练以两岸直航可能发生的海上突发事件为背景。以海上人命救助和船舶消防为主,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模拟了事故发生后,遇险船舶分别启动报警。两岸搜救机构同时收到报警信号。经核实险情后都启动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程序)进行应对。
      三是海峡两岸海上搜救力量首次同台指挥、同台观摩、同台解说、同台演练。考虑到演练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演练区域设定于厦门与金门交界海域。具体位置是在厦门港4号锚地附近海域,主演练区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演练现场布设海上观礼台,两岸各派遣一名人员共同进行现场解说。双方参演船舶、直升机在同一演练区域交错分工进行搜救演练,共同配合、协同完成演练科目。
      
      演习看点
      
      此次演习。除了首次、规模庞大以外,还有相当的亮点可看。
      一是参演船只悬挂共同的“演习旗”。大陆参加演练的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船只,台湾方面则是“海巡署”派船参加,包括“金门”号等多艘海巡船舰和空勤总队直升机等。为回避此次演练过程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双方参演船只均悬挂了此次的“演习旗”。
      二是台湾方面的船舰。这次两岸海巡部门举行联合演练,使台湾“海巡署”的“金门”号舰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金门”号全长65米。排水量500吨,航速30节,续航力为5200海里,载员30人,是台湾“海巡署”的主力舰之一。“金门”号不依靠传统的螺旋桨推进模式,而采用喷水推进系统。该舰的舰艉处还装有一组辅助舵,加强了抗横摇能力,提升了航行稳定性。由于要执行缉私、海难救助等任务,“金门”号还设计有警备救难小艇舰艉滑道收放系统,并配有独立的医疗室和病房。
      三是媒体和外界称演练隐藏“准军事性质”。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与台湾的“金门”号舰有关。因为“金门”号本身就是一艘武装执法船,船上不仅配备有2挺机枪。还装备一门带护盾的机关炮。媒体评论认为,此举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跨出微妙且值得借鉴的一步两岸可定期举行海上救难搜救演练,双方参与船只也可由地方政府向军事层级过渡。
      四是专家称是两岸军事合作的一个好开局。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资深研究员李家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联合搜救演练可以说是起步、是开始,有利于减少双方的一些顾忌。也有利于打破两岸军事方面的尴尬局面,是两岸军事合作的一个好开局。”李家泉认为,两岸如果在军事上能合作,意义非常大。如果两岸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整个南海的形势就不一样了,太平岛就可以利用了。
      
      演习过程
      
      9月16日9时30分,只见在台湾海峡的厦门、金门海域,一艘从厦门开往台湾的两岸直航客船“虹达”号轮与一艘货船“畅和”号轮因避让不协调发生碰撞。“虹达”号轮上13名人员落水,10名旅客轻伤,1名旅客重伤,船体受损,有沉没危险:而一旁的“畅和”号轮失火,黑烟滚滚。
      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发生后,“虹达”号轮立即施放报警信号橙色烟幕弹。顷刻“虹达”号轮附近海域上空被橙色烟雾笼罩。在发生碰撞的第一时间,“虹达”号轮的船员向海中抛下救生圈,施放自带的两条救生筏,组织部分人员疏散撤离。   接到报警信号后。两岸搜救部门启动遇险信息查证程序,相互通报收到的遇险信息。并进行查证。随后,两岸海上搜救机构启动应急联络机制,协调搜救力量参与。
      9时35分,正在台湾海峡中南部海域执行日常巡航任务的“海巡132”号接到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的指令紧急赶到事故海域,担任现场指挥船。“海巡132”号一路鸣笛,并施放船上附属的救助艇实施救助。与此同时。台湾海上搜救部门按照海上搜救应急方案要求也立即展开应急反应。
      9时36分。一架直升机随后赶到,在事故海域上空投放救生包。救生包随着水流方向,直接漂到落水人员附近。此时,两岸海上搜救部门各自派出的海巡艇、专业救助船、救助直升机及相关救助力量陆续抵达事发海域,在大陆和台湾现场指挥船的指挥协调下,共同搜寻遇险人员和失事船舶。与此同时,落水人员见直升机赶到,立即施放求救信号“红色火焰”,直升机上人员随后发现了落水人员。
      9时38分,直升机抵达落水人员正上方,直升机上放出一条绳索。一名救援人员缓缓而下。9时39允救援人员下水接住落水人员。9时40分,一名落水人员获救。而此时,3艘来自金门的消防拖船也抵达现场,正紧急对失火的“畅和”号轮灭火。
      9时42分,救生筏内的4名遇险人员被一海巡艇成功救起。9时44分,台湾的一架救助直升机赶到事故现场,救起一名海上落水人员。9时50分。一救助直升机往现场应急医疗站“海巡131”号紧急索降一名医生,对受伤的获救旅客实施救助。其中,一名重伤员由救助直升机紧急运送,抵岸送医。
      10时02分,最后一名落水人员被发现,救助船艇抛下救生圈,救起落水人员。而失火的“畅和”号轮此时火焰也被扑灭。
      10时03分,两岸的搜救船舶靠近并拢,实施人员转移和交接。而此前,大陆海上搜救部门已调派“海巡1375”号运载应急小分队靠上“虹达”号轮,潜水员对“虹达”号轮实施水下勘探检查。并采取堵漏措施。排除险情后。海巡艇护航“虹达”号轮回港。
      10时30允中华搜救协会名誉理事长郑樟雄宣布,经过1小时30分钟的演练,船舶遇难求救、接警及险情信息核实,应急响应与沟通协调,搜救组织。海上搜寻,人命救助,医疗救护,船舶消防,善后与恢复等8个演练科目全部成功完成。
      随后,参加演练的两岸船舶和救助直升机集结编队,缓缓通过指挥观礼台进行展示,从而证明两岸搜救协作的互动与协作又迈出可喜的一步进入全面合作、共同维护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的新时期。
      
      演练资料
      
      随着两岸航运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两岸海上搜救领域的交流也从无到有,合作逐步深化,实现联合演练是双方互动进一步密切的重要标志。
      1997年1月,大陆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就船舶试点直航有关专业技术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当年11月。两岸航运界就台湾海峡水域海难救助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包括设立24小时值班联系热线。
      2008年10月,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主办、厦门市海上搜救中心承办了首次厦金航线海上搜救演习,特邀中华搜救协会、金门县政府参加。演习约有300人参加。动用专业救助船、公务船、民间船舶和其他辅助船40余艘以及2架救助直升机,其中金门方面派出专业救助拖轮和直航客轮各1艘。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其中就海难救助事宜提出:“双方积极推动海上搜救、打捞机构的合作,建立搜救联系合作机制。共同保障海上航行和人身、财产、环境安全。发生海难事故,双方应及时通报,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及时实施救助。”当年12月15日,两岸海上直通航线开通。由此,两岸步入了全面直航时代,两岸客货船舶往来日趋频密,也使得两岸社会各界和广大同胞更加关心海上交通安全和人命财产安全问题,提高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成为两岸航运界和搜救组织的共同责任。为此。大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努力提升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的软硬件水平。
      在海上救助方面,2009年,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直接指挥下仅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就在台湾海峡海域组织实施海上搜救行动123次,救助遇险船舶138艘,救助遇险人数1219人。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6.55%。
      基于对海上人命财产安全的共同关注,两岸海上搜救部门近年来在海上搜救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入,共同保障海上直航安全成效显著,包括携手成功完成了“银海”号轮、“春航拖3”号、“新金龙”号等一系列救助行动。同时,两岸海上搜救和防污染应急机制也不断深化,两岸海上应急联络渠道进一步畅通,台湾海峡海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互惠共赢效应逐步显现。
       (综合新华社、厦门媒体报道)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