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报纸如何做好灾难报道|灾难报道

    时间:2020-08-12 07:24: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灾难性事件的极高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类媒体抢占市场的关键。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但是报纸具有长期树立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及属于更能引起受众思考的静观的视觉范式,因此报纸在灾难报道中依然独具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三个报道角度来阐述报纸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成功突围。
      【关键词】报纸灾难报道 灾难新闻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事件表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灾难性事件的高发期。灾难显示出并发性多、破坏性强、波及面广、影响性深的特征,导致严重的生命伤亡和物质损失,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从新闻选择的角度看,灾难性事件具有异常性、冲突性等特征,因此对灾难性事件的同题报道是各类媒体不可避免的趋势。与报纸相比,广播、电视、网络在灾难报道中各有优势。以对日本地震的报道为例,互联网充分显示了其在灾难报道中的优越性,并得到了其他媒体的关注。各大门户网站、手机网站纷纷第一时间在首屏登出简讯,并迅速制作出了日本地震专题,《南方都市报》也发表了《震后仅两分钟 消息最先从微博传开》的报道。①而在汶川地震中,电视以丰富的信息量和直观的现场感得到了广泛关注,中央台新闻频道和四川卫视打破了原有的节目板块,形成24小时的直播,并以播报、访谈、连线等形式,同时借助画面、图像等手段不间断地向观众提供灾情信息。此外,广播在灾难报道中的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的,汶川地震时在交通、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条件下,只有无线电波畅通无阻,广播成为灾区民众甚至前方记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与其他几种媒体相比,报纸在灾难报道中在直观性和即时性等方面有着自身劣势,但是同样也有优势。首先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较强。如“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美国报纸的总发行量比平常超出了数百万份。单《华盛顿邮报》就卖出了100万份,而它平时的发行量只有15万份。②其次报纸具有理性特征,适宜阐释深度信息,并利于受众思考。布什总统在宣布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医学研究的演讲时曾对观众说:“老实说,广播或电视来做这个报道有些困难,因为它要求一定的深度才能把复杂性讲清楚,因此,我认为我们建议如果您真的对这个感兴趣,最好明天读一份好报纸来了解详细情况。”最后与其他媒介相比,报纸在信息接收上无设备和通讯服务依赖,并且携带方便、阅读便捷。因此报纸要在灾难报道竞争中制胜,就要做到扬长避短。
      
      一、对信息过滤和加工的整合
      
      报纸由于采访、写稿、编排、印刷、发行多种程序的制约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特别是灾难性事件爆发初期很难做出独家新闻。而版面的限制使得编辑必须在大量素材中进行甄选和编排。此外,多数受众的阅读时间和兴趣持久度有限,由于海量的新闻以及虚假新闻的存在,受众更倾向于获取非同质的过滤后的新闻。因此,对信息的整合是报纸化短为长争取受众的关键。
      1、新闻信息的二次筛选
      即使是网络,也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不同的媒体在新闻信息的取舍选择上会根据自身定位和新闻价值标准进行筛选和把关。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可能出现对某些新闻事件的同题报道。同时媒体在抢占时效性时由于难以确认其真实性,特别是网络存在信源的不确定性,难免出现新闻失真的情况。报纸在各类媒体已经报道出来的新闻中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做到“人有我精”。首先是过滤趋同的新闻信息,保留新闻事实和有价值的选择角度用于整合报道。其次是删减不实信息,对已报道的新闻进行鉴别和分析,杜绝虚假新闻。最后是根据自身定位选择相应的新闻信息,根据对新闻的选择标准选取信息,做到选闻而录。
      2、新闻信息的重新组合
      新闻信息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二次筛选,依然是“别人的新闻”。报纸要做到有自己的内容关键就在于合,把零散的新闻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重新组合,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一个整体。报纸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化散为整,首先是根据对新闻事实的组合进行写作。灾难报道中,许多新闻事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报纸在新闻写作上可以通过不同信息的结合起到说明、补充、深化等作用,提供更为完整的新闻。其次可以根据已报道的新闻的不同形式,如文字报道、图片报道等进行编排形成专题报道,把反映各个事实侧面的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宏观和整体上反映新闻事件的全景。
      
      二、重视新闻报道中的理性思维
      
      不同于广播、电视的零门槛限制,报纸受众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与其他媒体对应受众相比,报纸受众通常受教育程度高,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报纸的文字叙述方式带有理性特征,适合阐释新闻事实。因此根据受众的水平、需求和自身特性,报纸在灾难报道中并不只是简单告知新闻事实,也要履行分析、释疑、预警等职能,在新闻事实取舍选取以及社会舆论热点分析诠释里运用理性思维,做到客观平衡。
      1、报道中注重正面报道和批评监督相结合
      西方新闻界有这样的声音:灾难来临之时,是新闻大兴之时。③因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层出不穷的新闻素材,这就面临着一个选择和平衡的问题。在过去的媒体报道中,容易出现“一面倒”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整体报道的失衡并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因此报纸在新闻实践上,要以理性的思维保证事实和观点的平衡。首先选择新闻事实上不能单一化,选择正面和负面信息,并通过弘扬和监督两种不同的形式反映事实的真相。其次在观点选择上不能只有一种声音,需要给予新闻报道中所涉及人物都有发声的机会,并可采纳多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来保证新闻的平衡和公正。
      2、对社会舆论热点进行客观解读
      灾难性事件出现时,人类安全需求受到威胁,大众新闻欲增强,社会舆论热点也与灾难性事件密切相关。社会舆论热点中集中质疑、谣言、愤怒、恐慌多种形式,如果不能有效释疑,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这就需要媒介用理性的形式进行客观解读。首先灾难性事件通常是自然灾害,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自然科学并不属于常识,容易产生误读,这就需要相关专家或权威机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答,如在汶川地震时期舆论热点一度为对地震不能预测的质疑和愤怒,这时许多报纸就引用专家的解释告知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其次由于灾难性事件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关注度高,而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多,普通公众快速广泛的散布信息成为可能,极易滋生谣言。如日本地震就传出核辐射波及我国的谣言导致群众抢盐以及超级月亮出现将产生新的灾难的流言引起群众恐慌,此时许多报纸都采用了相关的权威话语来辟谣,释疑解惑,有效了阻止了谣言的持续传播,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三、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
      
      广播、电视属于线性媒体,每一个后续声音或形象都会抵消前面的声音或形象,受众很难留下从容的、反思性的片刻。而网络存在着海量信息并有丰富的超链接服务,受众注意力容易分散。反之报纸采用图片和文字,并多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事实,属于静观式的视觉范式。这种范式带有理性特征,主体与对象保持着某种距离,而主体本身也处在一种平静的、沉思的状态。静观状态中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是“有我之境”,主体在观照对象时处于一种我思的情态中,④深度报道需要受众阅读时思想集中并引发思考,因此报纸可以利用深度报道发挥独家优势。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深度报道可以从人文关怀和典型两方面着手。
      1、从本地性和接近性上体现人文关怀
      在灾难中,受众最关心仍然是人的问题,体现人文关怀是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最重要的原则。报纸在灾难中做人文关怀报道可以从本地性和接近性两个层面出发。本地性是指对受灾当地的人的报道,无论灾难是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当地人所遭遇的问题是受众关注的核心,真实的展示灾难事件中的生命个体的悲苦和恐惧,引发人们的同情和救助。接近性则是针对媒体自身地域而言,受众在选择新闻的时候有接近性的心理,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总有当地人处在出事地带,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关注。
      2、挖掘人物或事件的典型来展现报道深度
      新闻角度存在广和深的不同取向,“广”着重于反映新闻事件的整体概况但多为表层信息,“深”则选择特定的人物或事件挖掘深层信息。灾难性事件中新闻素材多,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是有限的,选择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纵深报道能以小见大,展示深层信息,产生深远的影响。报纸在做深度报道时首先要利用多方面的传播渠道提供信息线索,灾难性事件中容易产生交通障碍和通讯中断的情况,前方记者在寻找典型时有一定困难,这就可以从多种传播渠道特别是后方信息服务中寻找典型的新闻线索。其次是去伪存真,还原真实面貌。第三是寻求突破,发掘新角度,无论是典型的人物或事件,都存在着多面角度,报纸要把典型做到有冲击力和影响力,就要选取新的角度阐释新闻事实,做到同中求异。
      广播、电视出现时,就产生了“报纸将死”的言论,网络出现后,此类言论又甚嚣尘上。对于灾难性事件这类同题抢报的新闻素材,报纸在时效性等方面存在自身劣势,但只要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的报道角度着手,就能有效的扬长避短,在媒体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①张东峰、朱燕霞,《震后仅两分钟消息最先从微博传开》[N].《南方都市报》,2011/03/12,A11
      ②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③南香红:《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全纪录》[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④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化研究》,2004(4)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灾难 如何做好 报纸 报纸如何做好灾难报道 新闻报道格式及范文 新闻报道格式怎么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