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字幕翻译中目的论的适用性】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时间:2020-03-14 07:28: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Applicability of Skopostheorie to Subtitle Translation      Gao Hongmei; Li Dunzhi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 710032)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摘要: 文章在对字幕翻译特点和限制因素等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目的论特点和相关法则的回顾,阐述目的论对于字幕翻译的适用性!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ature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rules of Skopostheorie,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prove that Skopostheorie can be well applied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关键词: 目的论 字幕翻译 适用性
      Key words: Skopostheorie;subtitle translation;applicability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61-01
      0引言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电影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字幕翻译的发展,同时对影视翻译这一研究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字幕翻译
      1.1 字幕翻译的定义根据麻争旗教授的《影视译制概论》,在翻译影视作品时有两种途径一是“译配的解说”,二是“译配的字幕”即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两种策略就是配音和字幕翻译。字幕是显示在无声画面或是出现在电影电视屏幕底端的对另一种语言的解释或说明,是对电影信息的传递在视觉上的一种补充,字幕翻译有两种:语内字幕(intralingual cubtitles)和语际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语内字幕是将话语转换为文本,这只是对说话方式进行改变,并不改变语言。语际字幕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原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
      1.2 字幕翻译的特点及限制因素钱绍昌在《影视翻译一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一文中指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以上五个特性也让字幕翻译相应地具有了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必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张春柏在他的《影视翻译初探》中,讨论了影视艺术语言的即时性,大众性等特点,并且指出“影视翻译的即时性和大众性规定影视翻译必须以目的语观众为中心,适当照顾到他们的语言水平”。Mayoral,Kelly和Gallardo将影视配音和字幕翻译的制约因素分为六类:时间、空间、音乐、图象、语音和口语,具体到字幕翻译主要涉及两个制约因素:时间和空间。时间的限制是指:①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②观众浏览字幕所需的平均时间。影视画面转瞬即逝,这种瞬间性要求字幕翻译在流畅通顺的基础上,应选用常用词或译语观众熟悉的句式,尽量使译文短小精悍力戒繁复冗长,少用过长的插入成份或长句。空间因素,空间是指屏幕大小,空间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英文字幕一次最多不超过两行,而中文字幕最多不要超过一行,并且一行最多不要超过13个字。”
      1.3 字幕翻译的任务字幕翻译的常规任务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根据导演和制作方的意图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传达相关信息,即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的意图和目标文本接受者的愿望。
      可见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具有自己的特点,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又有区别与其他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所以强调与原文“忠实”、“等值”的传统的翻译理论己经无法适应电影字幕翻译的客观要求。因此,电影字幕翻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理论作指导。
      2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弗米尔在其师凯瑟琳娜・赖斯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的一种功能翻译理论。该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围绕直译/意译这一轴心的一系列理论争执的锁链,较好的解决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和也为一些特殊文本的翻译找到了出路。
      弗米尔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活动,是一种建立在源语文本上的翻译行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情况比如翻译的目的,目标文化接受者的情况,委托者的文化情况,译者的文化情况,目标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关系,翻译的时间、地点、媒介和成本等,整个翻译过程应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即“结果决定方法”(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而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是委托者和译者就译文的预期接受者、翻译目的达成的明确指示和协议。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不必对源语文本和源语惟命是从,不必一味拘泥于原文和表层结构,而应该考虑翻译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阅读期待和交际需求,因为 “每一种译文都直接指向预期的读者” 因此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都应遵循三个法则:①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②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contextual coherence)的准则,就是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译语文化中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③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其中目的法则为翻译过程中的第一法则。翻译的目的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善”,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的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3目的论之于字幕翻译的适用性分析
      基于以上字幕翻译与目的论的介绍,可以看出电影字幕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活动,由于受到时空、导演意图和观众期待等限制,又具特殊性,其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影片观众能借助字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看懂影片所要表达的意义,欣赏到国外的影视作品,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字幕翻译正好切合目的论的宗旨,并且与其原则相吻合。同时,目的论也考虑到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特殊性,对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4]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
      [5]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作者简介:高红梅(1980-),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

    推荐访问:目的论 适用性 字幕 字幕翻译中目的论的适用性 目的论字幕翻译 目的论字幕翻译开题报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