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古筝的发展历程 古筝多声思维创作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0-03-14 07:18: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中国的民族音乐强调横向的旋律性,多为单声部音乐。从流传下来各民族的民间歌曲来看,曲调婉转、动听,旋律形态丰富、多变,但多声部音乐发展的比较缓慢。古筝是在中国民族乐器的比较容易表现民族特征和声手法的乐器,古筝作品从原始的单旋律经过历代作曲家的努力付出,逐步发展到具有多声部复杂结构的协奏曲。
       【关键词】 民族和声特征;古筝创作的发展;协奏曲
       二十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两流交汇、彼此冲撞融合的狂涛声中,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贯彻,西方一些现代主义的音乐思潮、观念、创作流派、作曲技法及其他形形色色的风格、样式纷纷涌入中国,从而与我们原有的音乐观念发生了本世纪以来第二次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大撞击。
       西方音乐从九世纪最简单的复调形式?――奥尔加农开始,作曲家一直致力于多声部作品的创作,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这几个重要的时期,和声已发展到极为成熟的阶段。而中国直到近几十年,和声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下才有了逐步的发展,但最初和声运用完全西化,没有根据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进行改进创造。到二十年代,赵元任先生和黄自先生开始了初步探索民族和声的步伐,他们注意到了和声的民族化问题,写出了一批具有中国风味的作品。赵元任先生还在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谈到了“和声中国化”,这些都对以后民族和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古筝,是一件具“中国特色”的乐器,它琴弦设计完全按照五声音阶的走向,因此演奏出的旋律也是极具有浓厚的中国味的。古筝从最初单手抚琴发展到现在的双手演奏,正是受到和声艺术发展的影响,由于琴弦排列均有五声音组成,因此三度叠置、四五度叠置或纯五声音组成的和弦常常出现,中国式和声通过古筝这件乐器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研究中国民族和声特点与风格,选择具有民族特点的器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会挖掘出更多的内在特点。尤其选择古筝钢琴协奏曲,这是对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接轨的探索,民族和声在保持自身的风格特点的同时,进一步升华,与西方大小调和声互相融合,创造更辉煌的乐章。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及创作手法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筝曲的创作也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专业作曲家和演奏家投身于古筝作品的创作中,他们在继承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和声复调等方法结合,突破传统,加入了很多现代音乐元素,为筝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筝曲的创作不仅将传统古筝作品加以改编,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现代筝曲。如徐涤生创作的《春涧泉流》,赵玉斋创作的《庆丰年》,刘天一创作的《纺织忙》,曹东扶创作的《闹元宵》,任清志创作的《幸福渠》,史兆元创作的《春到拉萨》,王昌元创作的《战台风》等等。他们的作品内容大都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和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的创作手法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单旋律乐思,而且大胆尝试与西洋大小调的结合,给人们一次听觉效果上冲击。赵玉斋老师创作的《庆丰年》,第一次加入了左手演奏,浑厚有力的柱式和弦与婉转动人的滑音按弦配合的相得益彰,他将左手从固定的按弦功能中解放出来,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这在古筝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代筝曲的创作中不仅仅是独奏作品大量涌现,同时出现了很多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齐奏、协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随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协奏曲这种形式也被中国作曲家所青睐,大量用于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中。
       比如有些作品是筝与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合奏,有些是与管弦乐队协奏,更多的形式是筝与钢琴的协奏。首先,是因为钢琴音域宽广,不管古筝用哪种调式,钢琴都可以比较容易的配合;其次,古筝的是一种弦乐器,钢琴也是一种弦乐器,发声原理是一样的,声音听起来更融合些;再次,这种形式的演奏比其他形式更容易实现。同时,古筝为了配合钢琴等乐器,调式也做了很多改进,由原来的五声音阶扩展到七声音阶,还有很多作品直接采用自由定弦的方式。
       第一首古筝协奏曲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老师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临安遗恨》,这部作品主要以是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遭奸臣秦桧陷害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岳飞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1】。此作品将岳飞整个的心理活动描写的惟妙惟肖,用音乐的形式触动听众的心灵,悲愤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首以历史史实为创作依据的标题音乐作品,曲式上为叙事性多段体结构。这部作品有两个版本:其一是筝与钢琴协奏,其二是筝与乐队协奏。这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跨出的一大步,无疑,它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不管是在演出、比赛还是练习中,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追捧。
       继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之后,国内著名的音乐家们又创作出了许多大型协奏曲,如李焕之先生写的古筝与乐队协奏曲《汨罗江上》、王中山先生写的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云岭音画》、景建树先生创作的古筝与乐队协曲《望秦川》、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与合唱、乐队合作的《陆游与唐婉儿》、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古筝与钢琴协奏曲《枫桥夜泊》等,这些作品与以往的传统曲目相比,和声手法更加复杂,旋律起伏更大,指法技巧更难,表现力更丰富。大胆新颖的多声音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采用多调性音阶定弦、和声、复调的手法,演绎出了一种全新的民族音乐风格。
      
       注释
      [1]王运.浅议古筝协奏曲的演奏与教学.黄钟.2006.
      
       参考文献
      [1李陈茜.建国初期(1949~1965)筝曲创作研究.黄河之声.2009.
      [2]吴姝岚 王瑾.评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大众文艺.2007.
      [3]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3.

    推荐访问:古筝 发展历程 思维 古筝多声思维创作的发展历程 逻辑思维的发展历程 罗辑思维发展历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