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之当代价值: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时间:2020-02-28 07:37: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罗杰斯(cad Ransom Rogers)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际关系论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当代价值:其一,在深化医疗改革中的指导价值。他的治疗关系观是医生对患者的协助关系,特别重视治疗者的态度。其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借鉴价值。他的教育观是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自由学习是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其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罗杰斯;人际关系论;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1)06―0111―04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其职业生涯和学术著作中较多地精辟论及了人际关系。“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很有必要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选择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中的合理成分作为有益补充。“有没有容纳外来成分的气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成分而又并不机械搬运,盲目崇拜,正是衡量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志。”为此,选择了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中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在深化医疗改革中的指导价值
      我国总人口较多,患病人数自然也多,其中除普通劳动者外,还有不少白领。《生命时报》(北京)2009年12月11日第二版发表江大红的《中国白领状态不佳》一文披露:《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白领的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0%。心理状况排名前三位的均为负面情绪,分别为疲倦感49%,平淡感46%,烦躁感38%,因此有许多人常去进行心理治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特别文摘》(上海)2009年第12期发表雪无痕的《医院》一文披露:“那些被称为医生的人总是用一副居高临下、似是而非的腔调说话,并且有一种可笑的矫情。”“‘吃饱了撑的’这句平时绝对是骂人的充满了挑衅性的话,却使你有了聆听真理的虔诚和诚惶诚恐。”“他被症状挟裹着,在医院,他只能像一只提线木偶,任人摆布。”“一个被医生怀疑是胃出血的病人,经过重重检查,结果仅仅是浅表性胃炎,他花去数百元的检查费几乎一无所获。”据此看来,在当代医疗改革中,强化医德,改善院风,是十分迫切的事!
      20世纪80年代,有人曾对美国800名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作调查(smitb,1982),对“谁是当代心理治疗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这个问题,415人的回答是,罗杰斯超过弗洛伊德而名列第一。他的著作被译成12种文字,在25个国家发行。他的心理治疗属于非指导性治疗,治疗者没有主动权,而是以患者为中心。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耐心地倾听、倾听、再倾听,注意力放在患者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体验上。特别重视治疗者的态度,重视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患者表露情感和体验的气氛,即创造出一种协助关系。决定治疗关系是否有协助性的首要标准是治疗者自身的态度,要真诚,要积极关注,要同感理解(1961)。不是技术第一,而是态度至上!这些都对当代不少医院的医德和院风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价值。按罗杰斯的观点去做,医生就不会“居高临下”,用“似是而非的腔调”对待患者,患者也不会“诚惶诚恐”。医生不能凭借自己握有的主动权进行“重重检查”,收取检查费,甚至大开处方,以药养医,把医生对患者应有的协助关系蜕变成患者对医生的资助关系,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这些人民群众大声疾呼、深恶痛绝的现象。为了把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付诸实践,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建立健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剂良方。
      同一期的《特别文摘》还发表了《医患矛盾好解决》一文,讲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是一家非营利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过去曾因服务态度和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时有患者不满的情况发生。为此,医院作出“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做不到者当场退还患者输液费5元;护士不出现液体走空现象,做不到者退还患者当天护理费”两项公开承诺。一年多来,医患矛盾减少了80%,穿刺成功率由原来的95%提升至98.6%,有效地缓解了医患矛盾。由此可见,强化医德,改善院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根本措施是医生转变态度。“人际关系的工作很多是做态度转变的工作”,“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把态度的转变作为考察社会适应能力、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有一种力求正确,力求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多少具有依赖心、自卑、自恋。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二、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中国教育报》(北京)2006年11月份连续发表了续梅的《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特别报告》,其中11月7日和8日的报告指出:全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从区域来看,既有湖南汩罗、安徽铜陵等地区在素质教育中创造出很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也有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升学竞争的压力仍居高不下。35%的校长、37%的教师、58%的中学生认为:课业负担“比较重”或“过重”。高三学生早上6点起床的有34%,晚上11点半以后睡觉的超过40%。初、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分别达到58%、76%。不少中学生步入校门就郁闷、紧张、厌烦、焦虑、恐惧,学生身心素质不容乐观。针对这类现象,很有必要学习和应用罗杰斯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
      罗杰斯曾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概括出传统教育的八大问题。他的教育观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看重人的价值”,“赋予人以最高的价值”。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美国教育改革的各种思潮中,以人本主义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思潮的影响最大。人本化教育全国协作组(简称NCHE)旨在开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研究和培训计划,参加这项计划的包括美国42个州和另外7个国家的学校,动员了两千多位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两万多名学生,历时17年。如此大规模的研究和培训计划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教学和教育心理学》(Patterson,1977)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列为世界五大教育发展趋势之一。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即人内在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基本品质。“社会以人为本,教育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表明了素质教育的进步性、合理性和应向教育内在规定性回归而具有的科学性。”“作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是什么?是针对忽视教育内在规定性,以‘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其他教育宗旨。”与素质教育对立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 根”,正是应试教育的真实写照。如果按照罗杰斯的教育观去做,就不会“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升学的压力仍居高不下”的问题。
      罗杰斯的学习观是意义性学习观,注重“真实的问题”、“全人投入”、“自发学习”、“自我评价”,倡导“自由学习”,强调利用和激发“发自个人内心”的学习兴趣。他在意义性学习中关注的问题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如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六个改变”,他倡导的自由学习是在学习中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中表现的功能特性,包括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构建学习主体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活动。既要“活”,又要“动”。“自由学习”突出了情感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戈德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认为人有两个神经中枢、两种智力形式即理性的和情感的,人生的成功与否,不仅靠智商(IQ),而且靠情商(EQ)与之并驾齐驱。他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调适、情绪体验和移情活动。“自由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个层面: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地发展。”其中,“自由地发展即个人自主地、具有独特性的、富有个性地发展。”“自由学习”强调学习兴趣,与素质教育寓教于乐,以趣激学的方法一致,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既没有心理疲劳(学腻了,不想再学了);更没有生理疲劳(学累了,不能再学了)。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建立和恢复条件反射的效率最高,神经暂时联系突然接通的可能性最大,因此,人在兴奋时的学习效果最好,发挥的潜能最大。人的一生仅仅用到自己lO%左右的潜能,还有90%左右的潜能处在备用状态。如果按罗杰斯的观点去做,学生就不会感到课业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不至于“进校门就郁闷、紧张、厌烦、焦虑、恐惧”,“身心素质不容乐观”。
      罗杰斯的教学模式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批判“桶灌理论”,主张并实行无结构教学,鼓励思考,强调接受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借鉴价值。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几经改革,由满堂灌的“注入式”改成满堂问的“启发式”,再改成满堂练的“实践式”,仍然没有改掉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说教式”和片面强调行为训练的“管教式”。两者类似于电脑的信息工程模式,把学生当物,把人脑当电脑操作。这样,教师被物化为应试的“发动机”、知识的“扩音器”:学生也被物化为“两脚书柜”、“知识容器”。整个教学过程蜕变为工艺流程,不是育人,而是制器。课堂上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模式在教学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教师转换角色,不当司令当参谋,不当高手当助手,不当主演当导演,侧重导向、导学、导研、导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三c”教学――关怀(Care)、关切(coneem)、关联(Connection)。在课堂上多维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收到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效果。这是因为人际互动能释放教学群体的心理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的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他用心理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进一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群体对个体能发挥巨大的影响,个体在群体中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罗杰斯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发挥了师生的群体动力,“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另外两者是学科结构运动和新行为主义)。在教学模式的归类研究中,罗杰斯的教学模式即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education)被列在个人模式之首。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因为书本知识是外在的,个体素质是内在的,只有书本知识被个体内化(吸收)、固化(巩固)、外化(应用),在外化中又产生新的内化和固化,如此循环往复,书本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素质。
      罗杰斯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观。在他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模型”中,学生处于重要地位,教师发挥协助作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允许(Permit)学生学习,允许他(她)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他(她)有多大的创造性以促进(Facilitating)学习,以保持或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1983)。这取决于教师的三种态度:首先是真实;其次是珍视、接受、信任,就是心理治疗中那种无条件积极关注;再次是同感理解。“这种态度在教室里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以评判的态度同学生打交道。”(1983)促进者(Facilitator)的这三种态度植根于一种信念:深信人人皆有实现倾向,趋向成长,趋向成人,成为潜能充分发挥的人。促进者要落实五项措施,其中“三是重视学生的个别性,四是重点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五是研究助人关系”。这三者对我国当代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言:“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他这种形式而不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传统教育是大一统的教育,只讲共性,不讲个性,采用“模型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制作“标准件”。而个体素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每个人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身入学生,而且心人学生,做每个学生的贴心人,进行个别化的素质教育。罗杰斯的自由学习把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进度、统一评价标准这些集体教学要素的作用压至最低,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特长和风格,师生建立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交流关系,值得我们借鉴。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要充分发挥潜能,人人可以学习成功。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不求人人升学,但能人人成才。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内部动力,对创新动机具有激活功能、导向功能和维持功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是传统教育的最大罪过,创造力是比什么都珍贵的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因此,罗杰斯要求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把保持和释放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作为关注的重点。他很看重影响助人关系的那些决定要素,认为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只要意在促进一方或双方成长的,就一定受这些要素的制约。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更要研究助人关系,“若教师与学生造成此关系,学生会更好学,更爱问,更自律,少焦虑和 依赖。”(1961)目前,我国有些初、高中生早起晚睡搞学习,“视力不良”,都与教师缺乏对助人关系的研究有关,客观上在害人,损害学生的身心素质,不能不引以为戒。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推广价值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后,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其中之五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的道德根基,还是人际交往的言行准则。“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系辞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这里的“结”是“关键”的意思,就是说,力求诚信,反对虚假,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最讲求也最耀眼的一个字是“真”:治疗关系要“真诚”,师生关系要“真实”,夫妻关系要“真挚”,朋友关系要“真心”。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推广价值。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占主流的也是“真”,涌现了感动中国,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但是,阴暗面却是另一个字即“假”:假商品、假药物、假纸币、假证件、假典型……。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走进医院,看见‘四花’: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品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见《特别文摘》2009年第lO期)汪洋同志曾批评广东某地把桥拆了重建搞虚假的GDP:建一座桥,这算GDP;把这座桥拆了,也算GDP;重新再建桥,还算GDP(见《特别文摘》2009年第12期)。这样,造成了“人之心,海底针,深不可测,真假难分”的现象,很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如果“知觉到对方不诚实,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愤怒,并会与他当面发生冲突,或者避免将来与他交往。”这类因弄虚作假而引发的冲突不但发生在处理领导关系、同行关系、同事关系,友伴关系中,而且在处理家庭关系中时有发生。如弄虚作假造成父子反目,娘女不和,兄弟分家,姐妹闹事。还有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等等,也是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许多基层组织把家庭和睦列为“五好家庭”的评比条件之一,在创建文明社区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前面提到,社会上的弄虚作假现象,是有些人戴上了罗杰斯所说的“假面具”,隐瞒了“真自我”,使内在的我与外显的我不一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改变这种弄虚作假的现象,要内外兼治。一方面,个人要营建和谐心理。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机体,没有个人的和谐心理,就不会有和谐社会。为此,要人人终生学习,养成和谐思维习惯;要保持平和心态,“心平则气和”;要牢记“心病需用心药医”,确立“一元主导、多元互补”的价值体系。如果只有“多元”,无“一元主导”,就会心乱如麻,心比天大;只有“一元”,无“多元互补”,就会心思惟一,心情单调。当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如在物质生活方面,吃的讲营养,穿的比漂亮,住的求宽敞,用的买高档;在精神生活方面,各有所想,多种多样:人与人之间,精神品位有雅俗之异,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分,精神能量有大小之别。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必须构建一个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是“一元主导”,是人们维持心理和谐的灵丹妙药,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达到既有异彩纷呈之美,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社会要营造和谐氛围。个人生存于社会之中,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个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心理环境。要加强人际交往,消除心理隔阂;要清扫不利于和谐心理的环境,防止步人心理误区;要建立医疗情境下的心理疏导机制和非医疗情境下的心理疏导机制,以维护个体心理和谐这一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人与人之间,心无城府,心心相印。为此,必须响应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号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际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像罗杰斯那样讲求一个“真”字,彻底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防止人际冲突。
      参考文献:
      [1]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江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2):26-30。
      [5]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8-11。
      [6]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Rogers,C.R.Onbecoming aperson[M].Boston:HoughtonMifflin,1961。
      [10]Rogers,C.R.Freedom to learn for the 80’s[M].Colum―
      bus:Charles E・Merrill.1983。

    推荐访问:人际关系 当代 罗杰斯 罗杰斯的人际关系论之当代价值 论十大关系的当代价值 论十大关系的现代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