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一节优质课引起的反思]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反思

    时间:2020-02-27 07:3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天,观摩了一位优秀教师的作课,内容是高中化学第六章第五节 乙醛,授课过程环环相扣,授课语言科学规范,多媒体、课堂演示试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衔接自然,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知识熟稔,基本功扎实。
      本节课介绍的知识有乙醛的分子式、结构式,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乙醛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包括乙醛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乙醛的氧化反应教学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有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银镜反应。
      这两个分组实验选择得很好,涉及的操作有量取、滴加溶液、震荡、水浴加热等。作课教师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装置的选择利用多媒体投影详尽的放映出来,学生照方抓药,很快的完成了实验操作,老师趁热打铁,将试验成功的一组进行了展示。
      下面仅就学生分组实验涉及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两个分组实验教学设计上,教师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呆板的条条,而忽略了诱导学生把在实验观察时激发起来的兴奋中心,及时转移到透过现象认识变化的原理和实质上来;学生对于课堂自己动手做的化学实验,在脑海里常常留下的或是一片空白,或印象不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或靠死记硬背,或不去深究,没有融会贯通。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未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因此学生没有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相应的训练,也就不能提高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
      因此,教师利用每一次学生实验教学的时机,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原理、装置、操作进行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终渗透思维训练活动。具体分析如李开祥老师所述: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变化实质――什么化学物质?发生什么特征、属何类型的变化?得到什么结果?为何会得到此结果?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或过量关系?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
      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操作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操作步骤――为达某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
      应当说明的是:上列种种围绕三点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角度,是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来阐述的,对于本节课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准的实际出发,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

    推荐访问:反思 优质课 一节优质课引起的反思 优质课反思 优质课教学反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