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创新,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不竭动力

    时间:2020-08-08 07:47: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创新 机制 内容 形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谈到了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其中第三个“必须”就是“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求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结合近年来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我们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安徽工人日报》是省总工会机关报,是一张面向全省600万职工和400万工会会员的唯一的综合类“工”字报纸。近些年来,随着读者对象的不断改变,要求我们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我们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做法是:机制创新是前提,内容创新是根本,形式创新是手段。
      
      一、机制创新是前提
      
      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主体是报社的采编人员,只有充分调动全体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才能得以实现。这就要依靠机制创新。就报社内部来说,机制创新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采编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过去,每逢重大节假日以及纪念日、重大事件,报社都要策划出专刊。以往都是总编、副总编牵头实施的,这就客观造成了采编部门有依赖的倾向。为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设立总编奖励基金,鼓励采编人员自己拿出初步方案,谁的方案更好,更有可操作性,就采用谁的方案,并予以适当奖励。比如,去年抗击冰雪、支援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主题报道策划,就是用这种“招标”方式产生的。这既开拓了思路,有了更多的选择,便于整合、优化,形成最佳的方案,也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
      与此类似的还有在部门实行“主持人”办法。就是在设计较大报道和组合式报道时,由一名记者担当主要的组织者、策划者,几名记者配合,具体采访由“主持人”实施。“主持人”是通过一定形式竞争产生的,不是“任命制”,只要方案好,就可以当“主持人”,这就改变了过去记者习惯于单兵作战、找部门负责人要选题的被动局面,既调动了一线同志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记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如系列报道《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关注高考》《聚焦家庭暴力事件》等策划,就是由“主持人”组织完成的。
      
      二、内容创新是根本
      
      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始终要以内容的创新为根本。
      《安徽工人日报》目前虽已发展成为“日报”,但仅有对开四版,怎样在有限的版面上“精耕细作”,一直是我们创新的动力和目标。经过经常性的座谈和探讨,我们认为办报必须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一味媚俗,坚持高格调,把一般人认为的机关报功能的“劣势”转换为办报优势,具体做法就是突出“三性”、面向“三工”。
      突出“三性”就是突出指导性、服务性和借鉴性。
      为了增强报纸的指导性,我们始终关注并不惜篇幅报道国内、省内工运大事以及我省工会重点工作,以便于对各基层工作的指导。去年10月,省工会十二大、中国工会十五大相继召开,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对两会的前期报道进行了认真策划,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会工作取得的成就,推出了一批以“辉煌五年”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并在省工会十二大开幕当天,以对开八大版推出“喜迎工会十二大特刊”,全面展示工会的重点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会议期间,每天均以不少于两个半版的内容,图文并茂,全方位予以报道,向基层工会传递出大量的具有指导性的信息。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我们还特派记者赴北京采访,开辟《代表专访》《代表声音》等栏目,报道工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代表们的建言献策。
      为突出服务性,我们开设特色栏目、放在固定位置、经常性地“打包整合”,便于读者阅读参考。如在一版开设的 《职工热线》,二版特设的《面对面》栏目,一般每周不少于两次,针对职工提出的问题以案释法,释疑解惑。尤其是一版开设的《职工圆桌》,几乎期期推出,从职工视角,以言论形式针砭时弊,“弘扬正气,亮出观点”,起到了为职工引路的“思想旗帜”作用,大受读者欢迎。此栏目获评安徽新闻名栏目。
      为了强化借鉴性,我们甘心“拾遗补缺”,认真做好经验性报道。当前社会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是个人或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不加以认真的总结和宣传,就不能让社会共享,这也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在都市类报纸对这一点重视不够的情况下,我们“拾遗补缺”,从经验性的报道中尝到甜头。如报道的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创建和谐企业的做法,就是全国农林工会通过几个月实地调查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性,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批示予以肯定,现已为全省各地农林企业借鉴效仿。合肥等市推进麦当劳、肯德基公司分店建立工会的纪实报道,对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组织工会,走向和谐共赢提供了成功经验,也为各地借鉴效仿。
      面向“三工”,就是面向职工,面向企业,面向工会。我们提出要办一份与众不同的综合性日报,让其成为“劳动者的心灵家园”。让报纸成为“职工的贴心朋友,企业的亲密伙伴,工会的决策参谋”。具体做法是:
      职工参与报道,报道聚焦职工。我们认为,工人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是要多深入企业、基层,及时报道企业的事、职工的事、企业和职工关心的事。因此我们办培训班,从基层企业中培养建立通讯员队伍;赴各地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改进办报的意见;专门设立一些面向基层的栏目,如《节能减排在身边》《回首五年看变化》等,方便他们写稿投稿。现在,我们报道省内的新闻,基层职工的用稿超过一半,而一、二版的头条位置三分之一以上都留给了企业和职工。因为新闻的贴近性,很多基层职工读者爱看爱读,不少人来信鼓励我们说就爱职工自己的报纸。
      以职工的视角报道大事。如报道十七大代表时,我们选择的是几个来自基层一线的普通职工代表;报道全国“两会”时,我们请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以手记形式实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报道抗击雪灾时,我们不仅及时报道各企业、各部门紧急行动的动态消息,还注重挖掘企业职工和工会人员在抗击雪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迹;报道职工心目中的大事――高考、中考时,我们特设《关注两考家庭》栏目,不仅给考生父母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劝诫他们在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别忘了本职工作,给孩子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
      走“三工”特色之路的关键则是替职工代言,维护职工权益。我们关注职工的就业难、看病难、维权难的现状,为职工及时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同时对发生在职工身上的不平事、侵权事,则敢于监督。近年来,我们的不少监督报道,因为客观公正,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且还在各类新闻奖项评比中获得大奖,如《维权咋
      就那样难》《企业怎能如此愧对老职工》《企业不必上演裁员“苦肉计”》等等。
      
      三、形式创新是手段
      
      好的创新形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体验报道”是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以记者的角色转换为形式,以较为深入的亲身经历,生动详细地报道采访对象。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报道了一大批如环卫工、建筑工、营业员、售票员、电焊工等普通劳动者。由于报道形式新颖、现场感强、语言朴实,受到欢迎。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在参加我们举办的专题研讨会时,对体验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职工圆桌”是我们的一个品牌栏目。原来也和各家新闻媒体时评一样一次刊登一位作者的言论。后来我们认为,“职工圆桌”既然是职工发表观点的阵地,应有不同的声音,真正让“圆桌”圆起来,我们尝试着请几位作者就某一问题畅所欲言,如该不该设立“安全生产节”,“职工圆桌”就分几次,每次刊发几位作者的观点,由于形式新颖,受到读者的欢迎。
      重大典型人物、先进人物报道,经常成为多家媒体的同题竞争。怎样出新意?我们在表现形式上作了一些尝试。主要是从这些典型人物或先进人物有争议性的事情入手,展开系列、评述性报道。如重大典型人物赵玉中,他怀着对贫困群体的满腔热情,免费为他们打官司。他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给自己引来了更多的求助人物,基本上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我们从为他呼吁的《请给先进人物松松绑》一文开始,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对他进行了连续性报道,受到省司法厅等部门的肯定,该报道也获得了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单位:安徽工人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推荐访问:宣传工作 不竭 动力 创新,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不竭动力 创新不竭动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