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被互联网技术建构和解构的大学课堂 建构与解构

    时间:2019-05-18 03:28: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界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大学课堂来说,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在建构新的大学课堂。新的大学课堂与传统大学课堂存在诸多不同特点,我们应结合新旧课堂的各自优势,发挥教育的最佳功能,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大学课堂解构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25-03
      
      一、传统大学课堂的解构
      1.传统大学课堂授课的基本形式
      传统的大学课堂伴随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就世界范围而论,大约有十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大学课堂的形态基本不变:教师站或坐在讲台上,用自己的喉咙做媒介,以自己的声音负载知识和方法的内容,向台下的学生传递。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充其量是使老师手中的辅助教学工具有了些许变化,如粉笔、幻灯、投影等。但就基本形态与功能论,一直都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输,且这种传输的前提是老师在其讲授的内容上,比学生学的相对更多或更早。即便是老师采用“互动式”讲学,拿出大量让学生参与互动,也不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传授的知识。
      2.传统大学课堂的优缺点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将具有特定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教室作为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必须面对面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自古以来就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的循循教导,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耳目集中,发挥想象力,非常牢固地掌握课堂的知识。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在几个世纪以来都经久不衰,不计其数的人才也就是从这样特定的教育方式中产生的。
      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时代进步的不断需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一方面,从对课堂资源和内容的选择来看,传统课程资源单一,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总是落后于需求,教与学不能同步;另一方面,从教学的方式上看,板书枯燥呆板,教师只重视满堂灌,轻互动,只重视静态式积累,轻开放式创造。随着时代进步对教育的要求和世界知识融通对教育的推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传输的信息有局限性,难以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思维的延展。
      3.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大学课堂的解构
      传统大学教学的模式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先由西方国家开始然后再到全球,世界范围的大学课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互联网技术攻占,教师讲课的“肉媒体”,很快大部分被“多媒体”取代,至少是部分被取代。而现场连通互联网的条件,更使得大学课堂打通了课堂内外,知识内外,专业内外,学界内外,甚至国家内外。课堂直接变成世界的一部分,师生直接成为世界的一组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里的师生于不知不觉间,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师仍然在讲,学生仍然在听,但这种讲从“肉媒体+黑板”变成了“肉媒体+黑板+多媒体”,听则从通常“眼耳聚集”变成时常“眼耳分离”。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肉媒体”讲授方式上,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不用粉笔的黑板,那么学生反倒会产生“眼耳分离”的疲劳,从而令使用多媒体的讲学效果未必比得上单纯的“肉媒体”。
      于是我们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得知,传统课堂已被多媒体所解构。这时,黑板不再是黑板,是与多媒体共同起作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不再承担全部现场板书任务,而将这原本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更美观、更亲和的多媒体;讲课不再是讲课,是在“肉媒体”、多媒体和黑板配合下的传授方式;讲课可能主要不再是“讲”,而是对多媒体的“读”和“念”。甚至,课堂也不再是课堂,在课堂互联网连通的前提下,课堂内外的直接链接使得课堂内的讲授变成了向课堂外的延伸,学生思路会不自觉超出“备课范围”和“讲授范围”的约束。
      如果老师意识到这一深刻地变化,并善于加以利用和引导,则其所在的课堂就会远远超出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远远超出原有的效果。同样,如果学生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同步进入这一变化,则其在课堂所得也会远远超出原本的课堂所得。
      二、被互联网技术建构的大学课堂
      1.互联网技术给大学课堂带来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在解构传统大学课堂的同时,也带来新大学课堂的建构。毋庸置疑,互联网这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大学课堂中,教师通常要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进行板书,课堂节奏缓慢,信息量小,而且师生有效的互动不多,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厌学的情绪。而互联网技术建构下的大学课堂,通过把文字、音频、动画、数据等有效结合起来,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形象。特别是视频短片的播放,既增添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深刻地记住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老师可以省去板书所耗费的精力,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集中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加快知识的记忆和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但是,在新的大学课堂里,单纯就知识的拥有而言,老师未必比台下的学生更丰富,也未必比台下的学生学的更早。因为互联网已经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变得极其容易,甚至比老师更熟练。因此如果此时的老师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那么他的老师功能事实上就已经大大被削弱。这时的老师要想维持地位,就只有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运用程度,尤其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解析问题的思路等来实现。同样,如果此时的学生仍然停留在主要被动获取知识,那么他就等于废弃了互联网这个最便捷的工具,相当于仍然在以原始的方式获取知识。
      2.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具有很多优点,对学生来说,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学到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快捷、直观、形象。这种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开发智能,培养协作、互动的精神。刚开始接触多媒体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高,课堂变得生动,绚丽多彩的多媒体字体和画面,还有趣味搞笑的视频,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但是,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省时省力,只是“文字图形”的简易搬家,只管“教”不管“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视觉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反倒变得呆板单调。
      在传统大学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和黑板上,师生除了语言交流外,还有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互动,这种“人——人”交流的方式比较容易观察学生对教学的反应,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互联网建构的大学课堂,由于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操作电脑,常常把自己定位在电脑面前,点击鼠标,老师的注意力在于操纵电脑,而学生也只能紧盯着屏幕不放,传统的“人——人”交流就变成了冷冰冰的“人——机”交流。学生缺乏互动的对象,容易分神,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被互联网建构的大学课堂,仍然是人与人互动的课堂。离开台上与台下的“人气”,脱离台上人与台下人的交流,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课堂或理想的大学课堂。
      3.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使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级别的公开课、讨论课、学术会议,都沉迷于多媒体运用。然而,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目的仍然是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的的实现。然而,不少大学教师,尤其是一些“讲”功相对较差的青年教师,却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误以为只要具备多媒体制作能力、硬件设施,教学就会得到足够的保证。
      然而,这一误区所必然导致的,恰恰是在“先进教育手段”下“填鸭式”教育的延续,只是将单向的“听讲”变成了单向的“听看”,甚至带来比原本单向“听讲”还折磨学生精神的“听看”。而被固定在多媒体面前的教师,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视频放映员”,传统教学中作为重要表达方式组成的肢体语言,如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等,则因为必须时刻照顾到面前的键盘和鼠标,而消失在无形中,大大削减了教学的魅力。
      误区下的学生更为难。面对如此大信息量的屏幕,不知道自己是专注于该听还是该专注于记,更不可能同步进行相应的思考。课堂上听看不能两全的学生,只好采取课堂上完全放弃听和记,课后找老师拷贝多媒体的方式学习。而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全新的学习方式,其实比传统方式更累人,更“放水”,也未必更有效。
      显然,新建构的大学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只是教学手段的进步,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甚至教学效果,却不能直接从中获得提高。反过来,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宗旨,不能很好熟悉和储备相关的知识,不能具有相应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只是企图用手段的进步去替代实质的进步,他的教学水平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的。
      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课堂及教学方式,历经近千年的沉积,其优点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切来自现代的、科技的手段,都只能是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才可能真正使它如虎添翼,或使二者真正相得益彰。
      三、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传统课堂与新建构课堂的有机结合
      被重新建构的大学课堂,最佳教学方式和效果显然不是传统与多媒体二者的偏废,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且在这种有机结合中,传统方式的讲解、讲授,仍然是主体和主流,多媒体只能是辅助和帮助。时下一些大学课堂最常见的弊端,便是对某种方式的偏执:排斥多媒体,执迷于传统方式,滔滔不绝,黑板写满,将内容局限在极其有限的时空和空间里;迷信多媒体,以为多媒体能取代传统方式并且真的就去做这样的取代,把自己降格成多媒体的解说员或播放员,使得教学在现代科技手段条件下反倒变得呆板,同时还让台下分离的眼睛与耳朵两不相顾。
      事实上,即使是互联网将世界“一网打尽”的今天,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仍然有老师只是凭借传统教学方式,就把课讲得引人入胜,甚至尽展一代名师的风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时下网络上热炒的“名校公开课”,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薛利·卡刚的《哲学——死亡》,受到全球十数国家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学生的热捧,而通观该教授这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他不仅没有使用一次多媒体,很少写板书,甚至还不时跳到讲桌上盘腿讲课。薛利·卡刚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方法,讲课中他公开声称不会引经据典,更是极少单纯传授知识,凭借自己的脑子和嘴巴证明,即使在多媒体时代,老师仍然能够靠传统方式或“肉媒体”获得教学的极大成功。
      反面的例子几乎可以在所有大学课堂上都能找到。那就是充斥在今天大学课堂里的每课必多媒体、每讲必多媒体,离了多媒体就不能教学的多媒体依赖症。学生面对这样的反面典型,往往眼睛与耳朵不知该顾哪个,聆听与观看不知该怎样照应。如果老师恰好有播音员般的字正腔圆的嗓音,学生也许还能落得个耳朵享受,问题是举凡大学里的绝大多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优美嗓音?
      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应该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如果完全抛掉了传统,多媒体的作用也会被削弱;如果拒绝使用多媒体,传统教学也很难得以进步。因此,传统方式与多媒体教学,二者必须有机结合。
      2.建构一个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课堂
      有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多媒体手段有其适宜和不适宜的运用范围。无疑,在理工科以及一些需要大量图表、动漫及公式的课程中,它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形象、直观、清楚、好看等,在这些课程中它有用武之地。然而,在诸如哲学之类以思想和观点见长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就很不明显,反倒是老师本人的讲解、讲授,即用传统教学功夫的深浅,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示该课程应有的魅力。以至许多大学在衡量和评判教师教学水准时,往往舍弃多媒体,专门要求用传统教学方式。因为实践证明,主要用多媒体方式教学,能够显示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水平,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教师的知识水平,但很难真正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若此,因知识类别不同在传授方式上也必然不同的教学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和多媒体条件下,非但没有消融,反倒更加突出。
      因此,大学课堂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本不是个问题。但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至少,教师自己先认真鉴别所欲教的课程是否适宜多媒体,以及对多媒体的依赖程度,然后再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只熟悉多媒体、不熟悉传统教学方式的年轻教师,因为高学历而直接获得教师资格,又因为高校扩招后普遍存在的师生比例失调,直接走上课堂教学岗位,独立面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而以往那些被世界高等教育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师成长步骤,如助教不能直接上课必须先助课,在相对资深的教学指导下能够独立教学后,才逐渐由某一章节扩展至整门课程,最后又才独立开设一门两门课程。“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只有通过层层锻炼,逐一突破,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熟悉多媒体,只能说明他只掌握了教学的某一手段,却很难看出其教学的真正水平和能力。可惜,现在很多的大学课堂到处充斥着只会制作和放映多媒体的教师,而真正能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却屈指可数。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优化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除了要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知识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外,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被历史淘汰留下来的优秀教学手段。管理者在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时,应当根据其综合授课能力和水平来进行,而不应把是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制作水平高低当作主要评估和评判标准。
      4.加强师生互动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具体来说,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将语言、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与制作精美的多媒体相匹配,让学的主体学生,在感受传统“人——人”交流的同时,也受到新颖“人——机”交流的浸染,自然会收到教与学两个主体的更大更多成效。更值得一提的是正由于互联网的冲破时空局限的无比优越性,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将课堂给予无限的扩张。在这方面,师生目前大多具备的即时聊天工具、交流工具,讨论、提示、解疑等,就是他们共同创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学效果的天赐良机。
      总之,当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大学老师和课堂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具。与传统的教与学相结合,它们颠覆了存在已近千年的传统大学课堂,同时又共同建构起一个结合新旧的大学课堂。以至于今天的大学师生,都只有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这一颠覆和建构,才能赢得一个真正适应时代的大学课堂教学革命。
      参考文献
      1 李杰、王文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27)
      2 徐文基.多媒体课堂教学误区刍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 谢正欣.正确看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2)
      4 郝炳虎.浅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5 罗晓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中应用的利弊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推荐访问:解构 建构 课堂 互联网技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