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语文有效教学的“三少”与“三多”】

    时间:2019-05-13 03:2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施教之后,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实际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我看来,真正的“有效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听到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只有教师的单边活动,没有师生互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是没有多大实效的。因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高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呢?
      一、少否定,多认可
      表扬或驳斥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震撼,而表扬不但给人信心,也给人适当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进行综合描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不断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由于学生知识、阅历有限,他们的所思所想难免幼稚、他们所说所言难免不合逻辑,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视角审视学生的认知,看待学生的作答。比如,当我们问:“花儿为什么会有很多种颜色呢?”有的学生说:“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公公就不喜欢了。”有的学生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还有的学生说:“如果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小姑娘就没有那么多漂亮的花儿戴了。”显然,这些回答都不是“标准答案”,但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时及时给予一定的认可,如“你说得很有趣”“你说的思路很清晰”“你读音非常准确”等,肯定学生的优点,避免他们失望。在概括时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说:“花儿特别懂事,她也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所以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然后再指出,“花儿为什么有多种颜色,是因为花中有胡萝卜素的原因。大家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加准确的原因,请同学们到初中学习生物时去认真钻研。”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听课。
      二、少独白,多互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等互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1. “想一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张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生日礼物》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鸟儿被关在笼子里的感受,可以提问:“假如你被父母关在家里,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再延伸发问:“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后,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孤独、难受的心情,让情与言融为一体,增强情景气氛。
      2. “说一说”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从众心理,习惯人云亦云,容易认同他人观点。要矫正学生的这种心态,应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与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称象》时,我曾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场,你会想到用什么方法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答案竟然很多,比如,用泥沙代替石头、引水进舱、让士兵上船等。这些想法中所蕴涵的智慧,正是教学中应该加以提倡的创新思维。同样,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讲完后可以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救人的方法?”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并且分析是否可行。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方法,分析因时间不允许和救人工具的不具备而无法施行,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最为简单可行。这样教学,不是硬塞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提升思维能力。
      3. “议一议”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学完时,我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喝到水?谁能想到比乌鸦更好的喝水方法?”在讲到“乌鸦的肉被狐狸骗去”后,提问:“乌鸦怎样才能把被狐狸骗去的肉夺回来呢?”然后,让学生进行议论并发言,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拨。这种议一议,有助于学生大胆想象,从而拓展求异思维。而最后的发言,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 “辩一辩”
      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往往根据汉字的表形、会意等特征,让学生进行汉字辨别。如学习《古诗两首》生字中有一个“处”字,可以说:“处”的脚伸得长长的,托住‘萝卜’;“扫”字左边的表示手,右边的横山像扫帚,组合起来就是手拿扫把扫地。在课文分析中,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然后留出时间进行分组辩论,通过“辩”,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辩论课释放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少解答,多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疑常思,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表现。小孩子脑子里有数不清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断质疑发问,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一位教师在对《草船借箭》一课进行总结时说:“诸葛亮以自己的神机妙算完成了借箭任务,使周瑜发出了我不如他的感慨。能让妒忌心极度强的周瑜说出这样的话,的确说明诸葛亮有非凡的聪明才智。”一位学生当即提出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周瑜不见得真的佩服诸葛亮。”这位教师立刻抓住学生大胆质疑的契机,调整教学思路,让这名学生阐述理由。结果这位学生还真的说得头头是道,说出周瑜不是佩服而是妒忌诸葛亮,他的精辟分析博得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允许标新立异,对于独创性见解,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有其合理性,都要适当给予肯定。如在《大森林的主人》讲授基本完毕时,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其实这个文章的标题不妥,有人说猎人并不是大森林的主人,而是大森林的破坏者。”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点。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说道,“猎人捕杀山鸡,这种行为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人指出:“猎人在大森林从中使用猎枪,燃起篝火,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有人认为,:“猎人捕杀山鸡的枪声,打破森林中的寂静,影响了动物休息。”有人批斥:“猎人挥刀砍倒树枝,这是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行为。”凡此等等,都不乏有些创意。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与爱护环境的教育渗透,达到德育升华,取得良好的教育目的。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革除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采取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学会“多一些认可、多一些互动、多一些质疑”,让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
      (安溪西坪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语文 三多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