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企校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家校合作的实践意义

    时间:2019-05-12 03:28: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企校合作办学是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更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方向。企校合作办学的成功需要多方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文章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企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企校合作办学;内涵和意义;问题与对策
      企校合作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不同的教育环境、资源等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企校合作办学的实质是通过企校、产教的合作方式,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的实用人才。
      一、企校合作办学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创新已成为发展趋势。自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积极倡导探索企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在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领域获得双赢的效果。近年来,通过有关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实践,企校合作众多的成果让人们看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1.解决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发展很不协调:一方面企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无处应职,教育与经济在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教育,成为发展教育的后盾,那么企业的人才需求便成为教育培养的方向,企业的技术需求成为教育开发的内容。同时,企业可依托高职院校来完成对企业的技术革命和产品更新换代,并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改善员工的素质结构。从这一点来看,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层次、招生数量等方面可以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长远规划、远期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变化也可以及时调整规划,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和长效性,从而解决人才供求矛盾。
      2.准确定位了高等教育目标。目前高等教育中的确存在信息不畅、教学内容滞后、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都与企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校企合作办学可以使高等教育根据企业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1]。
      3.拓宽了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劳动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购买方,积极谋求与企业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学生的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为学生开辟就业新途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目前,我国经济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将成为世界潮流,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建应用型的特色学校势在必行,增强高校学生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行开放办学,走企校合作之路,积极营造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亲和力,使学校与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和人才培养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将十分有利于形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企校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在企校合作办学方面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校企合作虽然是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但在联合办学、培养高水平的应用人才层面上既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又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整体上看,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社会舆论导向有待引导。目前社会上“重仕途、轻技术,重学术、轻运用”的传统观念还比较严重,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考研究生、考公务员也是大多数青年学生的第一追求,进企业、搞创业似乎是人生奋斗的下策。这种社会传统教育观念和陈旧的人生处世哲学导致了企校合作办学的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现象。因此,歪曲的社会舆论导向直接制约了企校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对企校合作办学热情不足。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有一定困难,企业也很难主动地参与联合办学教育,企业的积极性比较难调动,只是学校的“一头热”。这是因为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公益性之间本身存在着矛盾。[2]企业在参与合作教育活动中,首先考虑成本及收益情况,对高等院校企校合作办学的意义认识不足,再加上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培养的学生“跳槽”现象严重,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些企业眼睛只盯在名校、名专业上,合作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忽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4.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不到位、思路不开阔。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应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办学理念不够清晰、办学思路不够开阔、合作方式过于简单成为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突出瓶颈。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仅把企校合作办学作为扩大在校生教学规模、完成学生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套用过去安排生产实习的方式,在安排学生就业时仍局限在原有行业、企业圈子;合作方式仅限于“我培养、你接收”,没有做到“信息及时反馈、人员反复交流”等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些都是由于办学理念不到位、思路不开阔造成的。
      5.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高校的某些实验条件尚不完备,“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仅限于学术性,应用性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比较欠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校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
      三、高等院校企校合作办学的对策探索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校合作办学管理体系。建立各级企校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形成省、市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分布在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指导委员会要统筹利用高等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统筹规划当地高校和企业的企校合作办学,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企校合作办学的有序开展。学校和企业建立的指导委员会是合作办学行为的组织实施机构,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成为委员,企校共同组织开展专业建设战略研究、负责企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指导企校合作办学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办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政府要积极营造企校合作办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企校合作办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至关重要。一方面,政府应承担向社会宣传高等教育的责任,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力弘扬和普及劳动文化、创业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增加高等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另一方面,确立高等教育的方向、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理念,可以通过抓典型、树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企校合作办学氛围。再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如税收优惠等)的实施,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对接实施合作办学,让企业在合作办学中真正尝到甜头。
      3.高校应积极规范和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企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高校的责任非常重大。规范和完善教学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以及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组成专业指导与合作办学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针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论证,献计献策。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的专家可直接参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实施,成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另外,高校要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参与企业相关创新性课题的研究,主动将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入课题加以研究,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高校还要主动把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要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找准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点,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定位和生源结构,共同制定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零距离”对接,真正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另外,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抓好“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主动参与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指导以及企业一线的学习锻炼,学习企业技术骨干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学校要主动聘任企业技术骨干和社会上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适用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增强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工作能力,使得教师的职业能力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4.夯实基础,突破瓶颈,发展和建立多元企校合作办学模式。首先,以“请”和“送”的方式融通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把企业专家“请”到学校里来,通过考察校园的建设、专业的硬件设备以及组织专业教学活动,使专家们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加深对学校、学生的了解,让这些专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社会的需求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增强他们对合作办学的信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专业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对应的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流程和各岗位实际操作内容、规范操作要领,与企业各层次人员探讨流程优化和再造问题、系统优化和开发等问题。这样的“请”和“送”既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能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还会为企业带去先进的理念和建议,使学校和企业都受益,从而为企校合作办学奠定坚实的基础[3]。其次利用人脉积淀优势,保持并拓宽合作渠道。例如,德州学院农学系长期以来与北京保吉安集团(公司)、德州元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潍坊信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多年的实习就业渠道,给学校留下了充足的合作资源。充分利用这种人脉积淀优势,不仅使学生的高就业率能够继续得到保证,而且通过多年的培育和经营,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各层面上的合作领域,尤其是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宽。再次,在积极巩固已有的企校合作办学成果的同时,应该以专业(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拓展企校合作办学领域。努力探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产生的影响,共同使企校合作办学这个阵地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大舞台。
      总之,企校合作办学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企校合作办学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企校合作办学的长远机制,真正探索出一条企校“共赢”的合作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戚步云,姚钟华.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 杨桂芬.校企合作关系构建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
      (10).
      [3] 刘存绪,肖李春,陈叙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校
      企合作新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4] 谢社初.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对口培养机制[J].中国建设
      教育,2006,(9).
      [5] 吴铎思.校企对接:双赢局面渐显[J].山东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2010,(7).

    推荐访问:合作办学 实践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