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翻转课堂app 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掌控课堂

    时间:2019-05-08 03:18: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新课改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新课改既然以学生为主,教师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了,这是不理解新课改而走入了误区。笔者认为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是变的轻松了,而是课堂教学要求更高,教师的责任更重了。教师确实较以前可以少讲,但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要有控制,要讲出水平、讲出艺术。
      【关键词】历史 课堂 讲 控制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甚至于是根本性的改变。许多地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大,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然而,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既然以学生为主,教师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了,这是不理解新课改,走入了新误区。新课改固然要求教师课堂上不能搞“满堂灌”“一言堂”,但也不是像部分教师认为的“现在轻松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解放了”。笔者认为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要求更高了,教师可以少讲,但不是不讲,讲是中学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要精讲,还要讲出水平、讲出艺术。
      在实际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开展思想教育,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忽视或轻视教师“讲”的观点和做法,就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放弃,实际上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削弱。无数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几句充满智慧、富有启迪、准确鲜明、生动流利的讲述,往往能使学生顿然开窍,走出知识的迷宫。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理直气壮地提倡“讲”。
      一、控制“讲”的“内容”
      课堂上应该讲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到不需回答。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每位历史教师都能把握住“讲”的度,却是不容易的。“过”之者有,“不及”者也有。究竟怎样才算“适度”呢?其要求有三:
      1.是要讲清本课知识点
      讲教材的内容,与教材无关的不讲。知识点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它包括重要语句、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基本关系等。讲清知识点是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理解能力及记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讲解中,要准确弄清每个知识点,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搞夹生饭。实际上,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一下子全倒给学生,可结果却是隔靴抓痒或蜻蜓点水,这是“过”之者;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抓住要点所在,有的放矢地讲,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指导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事半功倍,这是“适度”者;缺少经验的教师,一个问题讲了半天,既讲不清楚,学生也很难听明白,这是“不及”者。
      2.是要通过讲清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和联系,突出教学重点讲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讲的依据。根据大纲讲准重点,根据教材讲层次。教学重点是指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知识。讲准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还要理清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好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轻重。
      如,在讲隋朝历史时,我们可把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作为一个整体部分,那么隋朝的历史发展就成第二层次,“隋文帝统一”、“隋炀帝的统治”和“隋末农民战争”就是更低一层次,而“隋文帝的统一”下的“前提”、“经过”和“意义”以及“隋炀帝的统治”下的“大运河的开凿”、“加强内地与边疆联系”、“残暴统治”等即为第四层次。上述四个层次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关系有机组合,这些层次有机组合,既体现了封建社会繁荣和隋朝历史发展的线索,又体现教学上主要内容和基本教学点。这样教师的“讲”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是要讲透难点、讲明疑点
      学生本已熟知或通过对教材自学能够自通的知识,可不讲或少讲,而对学生学习中遇到弄不懂的疑难之点,教师可作些点拨式讲解,使学生走出知识迷宫。
      讲透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易于混淆和误解、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学难点是教学的暗礁,讲解不透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如可采取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加以讲解。
      讲明疑点。教学疑点是指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疑惑,它常见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疑惑,做到胸有成竹,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惑。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控制“讲”的“程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基本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教师应该讲多深,讲到什么程度,这既要看大纲的要求,又要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仅一课时,学生自己是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时,教师“讲”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及时。“我国奴隶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它引起土地所有制和剥削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什么原理?”——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原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靠谁实现?”一靠劳动人民,说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可见,对该讲的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讲得过深,要力求恰到好处,即“适度”。
      三、控制“讲”的“时间”
      一节课教师该讲多长时间,取决于教师是否已把该讲的问题讲清楚了,学生已经听明白了。在评课的时候,有人以历史教师讲课时间长短来衡量教学改革的力度,很有点教师讲得时间越短改革越彻底的意味。有的领导甚至为教师的讲课时间作了硬性规定。当然,其动机是试图以限制时间杜绝满堂灌。但实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教材难度不同,学生的程度不同,教师的素质不同。讲的时间就决不应相等。同一位教师讲同一个问题,教这个班学生时需要3分钟,而教另一个班学生时,就可能需要5分钟。至于不同的知识或问题,所需的教学时间就更不相同了。可见,“讲”的时间是难以量化的,更不可一刀切。笔者认为,看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改革精神,他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满堂灌,不能只看他讲了多少时间,而应主要看他讲的效率如何,效果怎样。
      【参考文献】
      [1] 刘波. 历史学习做到明、清、活,《教育周刊》,2003年3月.
      [2] 孙凤山、华杰. 历史课堂教学激趣六法,《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3] 沈璐逸.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大力推进高中历史课改,《考试报》,2003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推荐访问:掌控 课改 课堂 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