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语文课标“评价建议”部分修订前后的对比 语文课标修订时间

    时间:2019-04-08 03:16: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程改革一轮下来,反响最大且最难操作的当属评价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改动最大的也是“评价建议”部分。我们不妨就修订前后的内容来逐一对比解读,探究其修改后的精髓,以便更好地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实践新课程理念,有效推进教学的发展。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一)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诊断和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修订前后内容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措辞上发生了变化。修订后的课标中,隐去了“考察”“检验”等字眼,修订成了“促进”“改善”。将先前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改成了“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从“不应过分强调”的含糊其辞,变成了“应该改变”的决然态度,并在后面再加一句“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是一种鲜明的评价导向。
      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实践呢?我们不妨看中间部分。修订前课标中简单提到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修订后的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并强调要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互动,“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强调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
      修订后的课标补充阐释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特点,进而提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请看修订后的阐述:“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修订后的课标详细补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烦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评价主体从单纯的师生家长扩展到社区及专业人员
      修订后,参与评价的人员明显扩大。课标在修订前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修订后改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并且补充:“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修订后更注重主体的内在需要。修订前倡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修订后强调:“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单纯的三维目标转向与技能整合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修订前倡导:“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烦琐化。”修订后强调:“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具体建议——突出学段特点,便于具体操作
      “具体建议”在修订前后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修订前只是单纯提出“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修订后在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阅读的评价、写作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几部分均针对学段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力求具体化,更便于操作。下面我们分块进行对比解读。
      1 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改先前笼统的要求为具体可操作的学段目标和内容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鲜明的变化:
      汉语拼音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此处变化最小,只是加了“讲普通话”,也指明了“纠正地方音”。
      修订前后的课标都提到:“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但修订前只是简单提到“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修订后强调了三个学段各自的侧重点,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继而过渡到能力,凸显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写字评价修订前后均提到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修订前的对象比较宽泛,修订后则指明“要考查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同时增加了“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的要求。修订后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要求,体现出鲜明的层递性。同时强调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取消了旧版中“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推荐访问:修订 语文 课标 评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