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高层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抗震性能分析 如何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时间:2019-04-01 03:18: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运用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对高层框架结构及添加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屈服、破坏机制及整体抗倒塌能力进行评估。结论表明,添加少量抗震墙可以很好地改善层间弹性、弹塑性变形,同时提高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改善塑性铰分布状态,延长整体结构的塑性发展过程。
      [关键词]剪力墙 框架结构 弹塑性 变形 抗倒塌能力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earing capability, yielding and failure mechanism and the whole resisting collapse capability of few shear wall frame structure and pure frame structure is evaluated by static elastic-plastic(Push-over)analytical method.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adding a few of shear walls could improve inter-story elasticity,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resisting collapse capability, the distributing state of plastic hinge and prolong the plastic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whole structure.
      Key words:shear wall; frame structur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resisting collapse capability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在小震作用下,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角度分析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在中震作用下,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和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在大震作用下,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
      规范对于一般规则结构是以小震下的弹性分析进行内力计算的,在遭遇大震时,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对于规则结构可以在预先设定的能发挥延性变形性能的位置(如梁端)进入塑性阶段,有合理的塑性铰分布,大震下靠构件的塑性来耗能。对于不规则的结构,如果存在薄弱的部位,可能会在地震下首先进入塑性阶段,大量吸收地震能量并导致破坏,还可能因局部破坏而造成整体结构的倒塌。正是因为弹性分析方法无法确切掌握结构在大震下进入塑性后的实际反应,所以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要通过弹塑性分析方法验算结构在大震下的位移和塑性铰分布,进行防倒塌的第二阶段验算。
      为了保证结构整体刚度和整体安全需要对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进行控制。计算层间变形的主要方法包括: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是一种直接动力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而完整地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反应全过程,包括每一时刻的构件变形和内力、每一时刻的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弹塑性时程分析还可以得到杆件屈服的位置、塑性变形等。也可以得到各种反应的最大值,而各种反应的最大值并不一定在同一时刻出现。直接动力分析方法既考虑了地面震动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三要素,又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是一种较先进的直接动力计算方法,只是计算分析工作繁琐。事实上,弹性反应谱就是通过直接动力方法计算得到的。
      push-over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单调加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是否满足相应的抗震能力要求。Push-over方法分为两部分,首先建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该方法能够很好地估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弹塑性变形,同时也能揭示弹性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层屈服机制、过大变形以及强度、刚度突变等)。在一定适用范围内push-over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于层数不太高,非高振型主导的结构,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简化分析方法。
      针对层间变形不能满足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的高层框架结构或整体刚度较差的高层框架结构可以考虑添加少量混凝土抗震墙的方式来增加结构整体冗余度。本文旨在运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框架结构及少剪力墙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屈服、破坏机制及整体抗倒塌能力进行评估。
      1 少剪力墙框架结构损伤模型
      以弹性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限值[1/550]的框架结构为例,在模拟大震作用下的静力推覆验算中该框架结构形成机构,不能通过大震下的抗倒塌验算。
      图1L=4h;Mov=13.69%; 图2 L=5h;Mov=17.35%;
      θp=1/80. θp=1/90.
      图1、图2是在原有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结构平面的四角加L型墙体,墙肢长度分别为4、5倍墙肢厚度,墙体所占倾覆力矩比例分别为13.69%、17.35%。总体上讲,加少量墙体后可以使框架具备抗倒塌能力。在性能控制点处,大多数梁基本上进入了塑性阶段,且与墙体相连的梁端首先出铰,墙肢较长的模型对全梁出铰的延迟效果更明显;但整体结构的首层和顶部几层墙体破坏严重,尤其在L型墙转角处角柱出现拉断,需要重点加强。从整体耗能机制来讲,较长墙肢的塑性发展更充分,总加载步数更多、性能点滞后,说明较长墙肢的塑性发展过程长,刚度退化更充分。
      
      图3L=4h;Mov=37.20%;图4L=5h;Mov=42.14%;
      θp=1/95.θp=1/108.
      图3~图6是在原有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结构平面四角及中部添加墙体,墙肢长度分别为4、5、6、7倍墙肢厚度,墙体所占倾覆力矩比例分别为37.20%、42.14%、47.28%、52.30%。总体上讲,在使框架具备很好的抗倒塌能力。在性能控制点处,
      纯框架不满足抗倒塌验算的情况下,加墙体后可以
       图5L=6h;Mov=47.28%;图6 L=7h;Mov=52.30%;
      θp=1/122. θp=1/139. 墙体数量越多,梁端出铰越少,当墙体倾覆力矩比例超过50%时,基本靠墙体耗能,只与墙体相连的梁端出铰,其余梁在性能点处都没有出铰;但整体结构的首层和顶部几层墙体破坏严重,尤其在L型墙转角处角柱出现拉断,需要重点加强。从整体耗能机制来讲,四个损伤模型的基底剪力比逐步减小、总加载步逐渐增多,说明墙肢越长、数量越多,墙肢开裂耗能越多,塑性发展越充分、塑性发展过程越长,刚度退化越多。

    推荐访问:烈度 抗震 框架结构 高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