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重“四要”】小学教学注重学生有哪些

    时间:2019-02-11 03:24: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阅读诗文的目标。由此可见,古诗的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教师,应和孩子一起,漫步在诗歌的百花园,领略它的异彩纷呈和永不衰减的魅力;徜徉在诗歌的河流,和千百年来的文化精英对话,感受祖国文化的伟大;教会孩子从小不拒细流,将来积水成渊,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搞好古诗教学意义十分重大。笔者根据自己的尝试与体会,认为搞好小学古诗的教学应注重“四要”。
      
      一、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知人论世”观影响深远,成为后人阅读鉴赏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古诗阅读中往往会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文本上,有的甚至不注意作者,更不关心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在阅读上就事论事,由于时代的隔膜造成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生困难或认识肤浅,甚至穿凿附会,把阅读者的理解强加给作者。例如:不了解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陆游一生坚持抗金却不被重用、晚年谪居家中的人生经历,便无法深刻感受诗人在《示儿》一诗中寄寓的悲愤和深沉爱国之情。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一直坚持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古诗词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为理解全诗作铺垫。长期坚持这一做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鉴赏一首诗,只有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去体会作者的意图,才能了解诗歌的本意,因而,整体感知很重要。在诗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任何一首诗,通览一遍后首先思考三个问题:此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抒发了何种情感。例如:教学程颢的《春日偶成》时,学生在我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有效问题:(1)这首诗写在什么季节?(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写作手法这一难点,我补充设计了以下问题:(1)写路人心理对表现“余心乐”有什么作用?(2)分别找出诗中写景句和抒情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写出“余心乐”的。通过问题(1)明确衬托的手法,通过问题(2)明确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效果,可以说,让学生掌握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诗题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题目是诗歌的纲,是诗歌的眼睛,我们可通过题目来纲举目张,通过“眼睛”这个窗户来透视诗歌的内容。例如:韩愈的《早春》、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都扣住一个“早”字来写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地点、人物、事件(情感内容)传达得一清二楚。从诗题入手解读诗歌,可以培养审题能力,可以整体感知全诗,了解诗歌大意。
      
      三、要扶放结合,引导有度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由于历史久远,不少作品文言色彩浓厚,作品中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教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费时费力,且未必能获得正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势必生搬硬套,陷入启而无果的尴尬境地,像这些词,教师当毫无保留地讲解。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示儿》一诗对“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中“乃翁”一词的理解,就可以采取教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对于古诗中的一些特殊句法现象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互文现象。
      古诗讲究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又往往不容易准确理解,这些字往往要经过教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学《山行》一诗,有学生提出“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生”为何不用“升”的疑问。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师生的共同讨论,学生明白了“生”包含了“升腾”的意思,它还有“产生”的意思。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生”字体现出语义的丰富性和用词的准确性。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教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以下问题诱导学生讨论:(1)秋季景物有什么特点?(2)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再用“寒蝉”这一例子来巩固这一知识点,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四、要品味语言、抓住诗眼
      
      诗贵含蓄,常常平淡中有滞味,这就需要读者仔细涵泳体悟。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学生简单地串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隐藏在字面以外的意思――作者的用意。对此,我首先补充背景知识:这首诗是作者赴京途中之作。作者自江宁顺流而下,至京口横渡长江,停船瓜洲,回望江南,对家乡无比眷恋。然后提问:作者心里要说什么呢?学生思考后感悟出作者虽然远离家乡,但心理感觉上距离特别近,此刻,他的心似乎飞过长江,飞过几重山,就到了家乡钟山,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山高水远,旅途漫漫,这又激起了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思。
      古诗特别讲究炼字炼句,讲究以少胜多,一字传神。任何诗总要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宣泄往往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上,这“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或某一联的“诗眼”,抓住“诗眼”也就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的故事,据说作者先后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用“绿”,然后提问:“绿”字的运用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从诗人的创作过程入手探究其妙处,师生在互动中得出:一个“绿”字,不仅充满了色彩感,还包含了动感,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出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变化,可谓析一字而全句的意境俱出。
      总之,教师要重视小学古诗的教学,探究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吸取诗歌文化的营养,有丰富的积累,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推荐访问:古诗 四要 应注重 小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