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对策 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及其对策

    时间:2019-01-16 03:23: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是指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征归属到学生身上的一种认知障碍。当前在职业指导中存在的投射现象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透过现状,分析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投射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此引导职业指导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投射现象;对策
      
      引言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今社会,职业指导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能否顺利渡过从学校到工作的适应期,能否科学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在职业指导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例如,指导人员总喜欢拿学生与自己作比较、给学生下定义、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重指导而不重与学生交流等,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现象都与指导人员的投射心理有关。我们可以称这些现象为“投射现象”。
      投射现象是指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职业指导人员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职业梦想利用各种方式加在学生身上。这种行为的确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指导人员的这种行为不仅会直接导致某次求职的失败,严重的更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这种现象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普遍存在,但是不管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自己都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对这一现象给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概述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指人们把自己的某种观念随意安放到相应的外部对象上去的操作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现象”。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是指职业指导人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征(如什么个性匹配什么职业、求职应以什么为基准、价值观、对某职业的好恶、自己的职业梦想等)归属到学生身上的一种认知障碍。在这种认知模式下,指导老师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这些认知投射到学生身上,将一些本不属于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加到学生身上。从而掩盖了学生真正的喜好、职业梦想、适合的职业类型等。
      这种投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感情投射,即指导人员认为学生的好恶与自己的相同或类似,把学生的特性硬性的纳入到自己的既定框架中。比如,指导人员认为自己喜欢某一职业,就觉得学生也会喜欢,在给学生讲授或与学生谈论时,就总是围绕这类职业来谈,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感兴趣,听不听得进去,带有一点强迫的意味在里面,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在对自己定向不明确的情况下,盲从指导老师的观点。(2)认知投射,即指导人员把诸如什么个性匹配什么职业、求职以什么为基准(是依照兴趣、专业、报酬还是地区)、什么职业前景好等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加到学生身上,他们忽略了学生的客观实际,以自己的好恶、偏好、思维定式等所蒙上的有色眼睛去看待事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老师所给予的指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严重的会使学生在求职路上更加步履维艰。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中投射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投射现象也不例外。投射在职业指导中也是存在积极的一面的,由于投射心理使得指导人员总是趋向于把学生评价判断成与自己类似,总是将自己对职业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先入为主”的来认知评价学生。因此,当指导人员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确实与自己类似的学生时(成长经历类似、个性类似、兴趣类似、价值观类似等),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判断会更加的轻易、更加的准确、更加的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投射心理无疑是对学生的求职就业有帮助的。
      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之比为1:500。在一般情况下,指导人员的投射心理是无益于学生的求职就业的。对指导人员而言,由于投射心理使得指导人员总是趋向于把学生评价判断成与自己类似,总是将自己对职业的主观感受、主观经验“先入为主”的来认知评价学生,所以它使得指导人员往往屏蔽掉学生真正的人格心理特点、扭曲学生本来的面貌,形成对学生错误的认知图式,从而,使得指导方向偏离了应该的轨道,这时你觉得给予了学生最好的指导,而事实上不仅没有反而误导了学生。不合理的投射会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一般来讲,大学生的各种态度、兴趣、观念、价值观等认知已基本稳定下来,并且每个人都不同,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指导人员如果过分的把自己的这些认知一成不变的、不因人而异的投射到学生身上,那样势必造成学生的认知陷入矛盾之中,这时,学生如果转而接受了指导者的投射,进而改变自己的认知以迎合指导者的认知,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求职的失败,但是这还远远没有结束,这种不适合学生的就业认知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整个职业生涯。
      
      三、职业指导中出现投射的原因简析
      
      (一)就指导教师本身而言,他们的专业技术化水平不够
      作为职业指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准确地把握各个职业的特点及其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劳动力市场供需发展方向。而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德育课的专职教师,另一种是教育管理教师。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政策水平固然是很高,但是前者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体验较少,掌握的职业信息也显得不足,于是他们就更容易犯“纸上谈兵”的错误,他们会把理论不经过与实践的结合而直接投射到学生身上,使得学生在求职中仍然困难重重;后者又缺乏教学经验,往往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由于他们没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作后备,他们缺乏技巧,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以何种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于是他们同样也很容易出现投射心理,并且还不自知。
      
      (二)指导教师的作为“职业指导人员”的角色意识不强
      由于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有的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师,有的是班主任、辅导员兼任,他们长期习惯于“管”学生,短期之间难以转变角色。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直接灌输,这种方式其实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投射,即把知识直接传输到学生的大脑,而很少顾及学生的意愿,带有一定的强迫意味。而我们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由于大部分是教师出身的,他们在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很容易把这种教育方式承袭下来,从而出现投射现象。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普遍存在规划意识薄弱、认知方法简单、生涯定向模糊、规划与行动的脱节及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缺乏等问题。这些大学生自 己存在的不足为投射现象的存在及成功提供了温床。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在即将面临求职之际,会感到很迷茫、无助,职业指导人员就像他们的一颗“救命稻草”,所以他们对职业指导人员的依赖心理很强,有的甚至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他们往往对指导人员所教的东西照单全收,不懂得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投射在他们身上会生效。
      
      (四)我国职业指导的理论不够成熟
      目前职业指导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从深度上看,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大部分都指向当前发生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矛盾现象,而未能更加深入地探讨其中的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在广度上,就业中的很多重要领域很少涉及,如企业的用人机制。家庭和群体价值观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分析和研究等。另外,我国对国外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方法有照抄照搬的嫌疑,我们有待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指导理论。
      理论是推进实践的有力武器。正是因为职业指导理论上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不能得到深入的开展和切实的推进。投射现象作为职业指导中的一种病态的不良现象与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不成熟不无关系,由于企业用人机制、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量表等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职业指导员在指导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理论支持,从而增加了指导人员出现投射心理的几率。
      
      四、如何应对职业指导中的投射现象
      
      (一)加强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队伍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师培养非常关键。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是保障大学生的自主性发挥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一方面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要能全面掌握就业的动态,包括各种专业工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能预测出某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给求职者提供具体的信息。
      在职业指导实践中能够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如特质与因素匹配理论、人格类型与职业匹配理论、需要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以及心理学分析的研究方法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实现学生职业指导理论的本土化。
      让每一个人发现真正适合他的职业、从事他所喜爱的、而且能够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职业,是职业指导员的责任!职业指导员必须深入实际,去了解职业、体会职业,要指导人们适应职业的要求,实现“入――职”匹配。所以,加强对职业指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和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队伍的培养,另一方面,目前,职业指导尚未作为一门学科列入高等教育专业,在大学开设职业指导专业是行之有效的作法。
      
      (二)促进指导人员的职业角色的转变
      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主要涵盖信息技术与市场开拓能力、职业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职业规划与生涯咨询能力、教育教学与课程开发能力、求职策略与培训技能、考试与职业测评技能、创业教育与指导技能以及心理咨询与辅导技能等8大一级能力要素。而依据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特殊岗位和职责,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倾听判断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等6大一级能力要素。职业指导人员自身应该加强上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其职业角色的转变。
      
      (三)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规划意识薄弱、认知方法简单、生涯定向模糊、规划与行动的脱节及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缺乏等问题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给“投射”提供了生长的温床。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杜绝“投射”的关键。对此,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工作。
      所谓大学生主体性是指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学生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自觉性和自为性,它是教学及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动力和标准。指导人员即便是自己认为好的,要给学生,也得看学生能不能接受,有没有兴趣接受,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和支持学生的选择,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这才是顺应人性,才是真正为学生好,以己度人的投射效应到头来只能以失败告终。指导中我们要把投射心理的害处减至最低。而全程化是指,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并且要将职业指导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以求独特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尤为重要,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成败。
      
      (四)促进我国的职业指导理论的完善和成熟
      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对职业指导的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深入,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接借用、照搬照抄外国理论的层面上,因为如果一味的直接吸纳他人的理论,我们的理论就永远得不到成长,更不用说完善和成熟了。从纵向方面来看,我们应深入地探讨职业指导中的规律性、根本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例如,职业指导的实施究竟需要哪些知识体系做后盾、职业指导应遵循何种模式去实施、职业指导的根本性宗旨要如何体现等。从横向来看,我国目前的理论体系在就业中的很多重要领域很少涉及,如企业的用人机制,家庭和群体价值观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分析和研究等。我们的研究者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出紧扣我国就业现状的成果,从而逐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给予我国职业指导人员切实的支持。
      
      五、小结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如何使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而作为引导毕业生正确、顺畅地择业与就业的就业指导就成为高校及职业指导人员的重要职责。为了履行好这一职责,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诸如“投射现象”之类的指导瓶颈,积极应对,使我们的职业指导更加专业化。

    推荐访问:职业指导 投射 对策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