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市场经济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学历网

    时间:2019-01-15 03:24: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否经受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关键在于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转轨。为此,高校成人教育必须在艰难反思过去的同时,以“四个转变"为取向,对内部因素和外部联系进行革命性变革,加强与人才市场的对话与协调,构建与社会、政府、市场紧密链接的多维导向人才培养“立交桥”。
       关键词: 中国市场经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
      
      收稿日期:2006―01―14
      作者简介: 白浔(1961-),男,汉族,河南上蔡人,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学研究。
      
      一、市场经济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深度影响
      
      1.社会转型推进人才市场机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确认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这个视角上看,在当前和今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提高人的个体综合素质,进而以“全面发展的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命题。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特别要重视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加快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和前提。2004年2月,我国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人才市场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我国人才市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明确要求加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强调政府管理的重点放在宏观上,而不是放在具体业务上,向着“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方向发展,政府将加强人才市场的立法与管理,进一步发展人才公共服务,推进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这意味着人才市场逐步开始从政府延伸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与此相适应,各地政府根据本地人才市场特点,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大力开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方式,大力解决人才市场因行政割据存在的各种壁垒,建设开放型人才市场。制定了促进人才流动、消除体制性障碍的政策,不少地区推行人才居住证和人才绿卡制度,为引进人才开辟“直通车”和“绿色通道”。继“长三角”地区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机制之后,2004年东北三省制订了人才市场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资格互认,共享高层次人才资源等合作项目,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也建立了人才合作开发机制,形成了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新趋势。总之,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让人才成为市场要素的一部分,把市场与人才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人才市场的开放性和提高人才市场的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才市场最显著地变化。因而,是否真正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与人才市场变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与落脚点。
      
      2.经济转制促发人才需求格局变化
      我国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环节就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和调整社会经济成分构成,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在国家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各类大小民营企业已经达到3750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75%以上,以此相适应,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各类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人才市场需求总量中将占有重大份额,市场人才需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动态变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10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2005年一季度职业供求状况信息:从用人单位上看,企业用人将在市场人才需求中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到95.1%,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的用人数占多数,所占比重分别为38.3%和22.1%,而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用人需求仅占3%;从供求关系上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人缺口最大,而财会、文秘、营业人员等职位,求职者人数大大超出用人需求。以上变化意味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主体的变化,必将凸显高校成人教育的产品(毕业生)的出口(就业)问题,以往只管进口(招生),而不管产品出口(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必然引发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危机与社会信誉危机。
      
      3.经济增长模式变革推动人才标准转向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一直依靠“物质高投入、行政高干预"的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物质要素的投入,包括资本要素、土地资源要素、劳动要素等,这种经济增长是粗放的、低资金效率的,投入产出比远低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效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种模式已给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更多的依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要素等在内的非物质要素的投入,这成为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第一需求。
      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开发数以百千万计的创新型、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资源,必然促发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重新评价。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在经历了一个唯学历论的喧嚣期后,正在回归务实的理性轨道。在前个时期,人才市场唯学历论大行其道,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开出“大专生免谈,本科生起步,研究生正好"的苛刻条件,忽视了应聘者对工作的实际胜任能力,造成人为的学历歧视,致使大批有识有才之士由于学历、职称、身份和资历的原因而被拒之门外。如今,市场对人才标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只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的科学人才观正成为我国市场对人才评价的主体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入人才市场,现今的用人单位更加注重人才实际能力,他们在录用人员时主要是以能否胜任工作为标准,学历文凭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走俏市场,由学历文凭竞争转向素质能力竞争将成为市场人才竞争的主流趋势。
      
       二、市场经济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窘境
      
       1.整体计划经济色彩难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基本力量,应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率先完成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革命性变革,充分地发挥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作用,真正成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型教育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服务型产业。然而,在实践层面上,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离这个目标有不小差距,还整体囿守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围城之中。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理念陈旧。“服务社会发展"理念尚未成为社会和业内共识,在社会、政府、学校甚至成人教育领域内不少人对高校成人教育的认识仍停滞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补偿教育"或“另类教育"的层面上,对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争议与质疑至今未休,表现出对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漠然。其二,目标迷失。高校成人教育迄今未能得到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支撑,《成人教育法》等基本大法始终没有出台,致使高校成人教育在法律地位上尚滞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直接影响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定位和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因而,所培养的人才鲜有自身特色与明显标签,深受市场青睐的人才更是寥若晨星,难以折射高校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其三,体制落后。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在招生指标、学习方式、资源投入等重要方面均严重依赖政府的计划与学校的调拨,而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多轮进程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建立相对独立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只是在口头或纸面上,而社会、政府、学校对高校成人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缄默,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成人教育社会化与市场化进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人才培养特色缺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与市场联系极为密切的高校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结构上理应高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结构与规格,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但迄今为止,高校成人教育始终未能形成可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竞争的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亦步亦趋"现象已成为沉疴痼疾。一方面,政府成人教育主管理部门对区域乃至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方向缺乏超前把握,导致高校成人教育对全局性或区域性人才需求迷惘,难以及时统筹规划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取向、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本年度办学院校所审报专业,或者依据上年审批专业情况进行人才培养结构的微调。另一方面,高校成人教育自举办之日起即全面依托普通全日制教育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重复或翻版,尽管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在历史惯性作用下也只是局部微调与修正。由于没有对相对扎实的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研,更没有强劲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系统,必然对市场人才需求多样性、多层性和相对性不断增强趋势反应迟钝,“亦步亦趋"的整体态势就难以得到有效扼制,所培养的大量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低层次重复与雷同之嫌疑。因而,尽管高校成人教育举办了函授、夜大学、业余制、全日制等多种人才培养形式,但事实上,高校成人教育至今尚未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与市场人才需求接轨、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导致高校成人教育市场需求形势逆转,2004年我国成人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全国范围内同比下滑40%左右就是明证。
      
      3.人才培养标准“路径依赖”
      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标准“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现象严重。所谓“路径依赖”是指:在问题和矛盾变迁时,由于初始条件的局限和传统惯性作用,使问题和矛盾的变迁走上某一特定的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定向性还将进一步强化,一旦进入某种状况,由于系统的惯性具有锁定效应,要扭转业已形成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现象。而高校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标准的设定与实施在客观上为“路径依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土壤,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教育主管理部门为高校成人教育设定了“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当于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的水平"的人才质量标准,长期以来,政府各级教育主管理部门和办学院校的管理体制、专业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管理等均围绕这个标准设计和运作,对我国高校成人教育整体发展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锁定效应。而今,市场人才评价标准的革命性变革,必然对高校成人教育产品(毕业生)市场竞争能力产生连锁反应。在唯学历论的年代,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因持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为亮点,以高校优良社会品牌为依托,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办学规模呈“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趋势。但随着学历文凭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光环不断褪色,作为求职砝码的分量不断削弱,凸显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整体素质的欠缺;课程体系老化,学习内容简化,以及由于工学矛盾的激化造成的学员学习时间大幅萎缩,导致在相应的层次与行业内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毕业学员在基本素质上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比不上职业教育学生,除了手中握有一张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外几乎身无长物,而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又由于人才培养标准“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难以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扭转窘境。因而,面对着愈演愈烈的市场人才竞争以及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在竞争中每况愈下处境,将迫使求职者与从业者寻求更多的途径去完善自我,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他们唯一或最佳的选择,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市场需求的转向也就不可避免。
      
       三、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1.突出人才培养市场特色
      市场特色培育与市场优势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艰难与复杂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超越的历程。一方面,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成人教育职能,以崭新的视角重新解读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战略整体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谨慎审视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复杂关系,通过建设成人教育基本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赋予相应的法律地位,进而突破体制性障碍,加快人才培养市场化进程,逐步实现招生机制市场化、教育资源投入社会化、教育管理特色化、人才培养个性化,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市场变化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市场特色的形成也离不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需要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明确以市场经济为原点的发展意识,树立牢固的全局观念,加强内部的统筹与协调,突出人才培养多元化与个性化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活的人才培养市场特色和市场优势,彻底摒弃业内愈演愈烈的低层次恶性市场竞争,创立社会整体新形象。无疑,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必定需要包括社会、政府教育部门、高校以及更多的办学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2.突出市场应变能力
       在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趋势下,建立动态人才培养结构,突出人才培养市场化特征,积极应对市场人才需求变化,既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占有市场的基础,亦是业内开展市场竞争的逻辑前提。因而,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单一现状,进行人才培养结构实态研究,透过扑朔迷离的市场现象,着力清楚解答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究竟需要怎样一种人才培养主体结构和体系结构,在对人才培养时空分布与层次形成、内容构架与方式选择、实施过程与行为推进、资源整合与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汲取其他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适时把简单划一的人才培养结构向多元化的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即对人才培养实行专业分流与教学分层。即:学校或办学机构不按专业而按学科招收学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课程教育后,根据学生志愿和对市场人才需求总体趋势预测,对学生进行第一次专业方向分流和第二次特色专业分流,分流后,学校按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使培养的人才规格贴紧市场需求。
      
      3.突出人才培养市场竞争力
      以“全面发展的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终极目标,因而,人才培养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将决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未来市场人才竞争中的位置与层次。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学历教育,以往的成人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人才培养的共性而漠视个性,抓住了“学历"却忽略了“成人",使人才培养素质存有重大缺憾,既达不到共性标准又无个性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落下风。因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要真正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结构的主体部分,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中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着庞大的函授、夜大、业余、脱产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严谨的深思与精思“设计什么样竞争力、如何设计竞争力、为何设计竞争力"的问题。而设计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跨越时空的差异,深入“广阔市场",把握市场人才素质要求,预测市场人才素质需求方向,在综合人才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全面调整人才培养取向,对现有人才培养行为方式进行有力变革,大力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向以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在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上,要突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贯通;在人才培养方法手段上,加速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科技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融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机制,使成教学生不再受学习时空的限制,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在人才基本素质设计上,应突出“成人"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协作、学会创新、学会生存,化单一素质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方能改变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长期徘徊市场需求边缘的被动局面。
      
      4.突出人才培养市场服务能力
      突出市场服务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撑,而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面对的社会环境差强人意,普通高等教育的“简版"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质疑与责难是必须直面的事实。因而,如何挣脱历史与现实复杂关系的羁绊,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与社会对话语境,创造市场人才培养新品牌,是突出市场服务能力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就此而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应在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把握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理性抉择,由封闭性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变。当然,这种市场化模式应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长期实践经验的提炼,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与协作,是成人与市场需求链接的绿色通道。通过管理形式、教育形式、学习形式、教学资源投入形式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建立市场化育人机制,成立由学校与社会有关部门参加的“成人高等教育社会指导委员会",作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市场协作的主渠道,进一步在发展导向、品牌宣传、生源组织、引资融资、市场信息等方面进行更为广泛的合作,为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提供有价值的运作指南。二是建立市场化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提高教育资源管理、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教育资源自我更新等方面能力,以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盘活现有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存量,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实现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和市场教育资源的超时空整合,达到利用市场资源提高市场服务能力的目的。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成人 高校 中国市场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