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跳一跳摘桃子什么原则_让学生跳一跳再摘到桃子

    时间:2019-01-12 03:21: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提问,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84-01
       历史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然而许多历史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背书做题,对启发式教学应用少或者应用得不合理。新课程改革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只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将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跳一跳,再摘到桃子”,就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该怎样启发学生呢?
      一、正问启发
       教师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洋务运动》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使国家富强?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此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又一次探索,虽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问启发
       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理启发
       教师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依据休养生息→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萌芽最初形成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这样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期以后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再如,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后,可提问:①“新航路的开辟”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没有联系?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它处于大西洋航路中心的地位,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四、判断启发
       教师依据史实,经过点拨,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来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引导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先后失败以及国民党的政治运动,分析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对比启发
       教师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一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推进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六、类比启发
       教师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内涵。例如,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颁布了新的土地政策。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比较这些土地政策颁布的原因、内容、作用上的相似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扩散启发
       教师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以上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方法,并将其真正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切实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让学生“跳一跳(动脑思考),再摘到桃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访问:桃子 跳一跳 学生 再摘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