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对等原则在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应用_

    时间:2019-01-11 03:1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从文化背景上,还是组合结构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存在很多困难。如何克服种种难关,顺利完成英汉习语的相互转换是许多译者思考、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英汉习语翻译为载体论述了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原则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方法。
      关键词: 对等原则 英汉习语 互译 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庄严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一名译者应该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与习语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再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文化涵义的缺失。
      1.理论依据
      《论对等原则》(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一文集中完整地阐述了奈达的动态对等思想。奈达认为,等值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其一为形式对等,其二为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在这种翻译中,人们关注诸如从诗歌到诗歌、从句子到句子、从概念到概念这样的对应。从这种形式导向来看,接受语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当中的相同元素对应。而与此相对的是以“等效原则”为基础的动态对等。在以此为导向的翻译中,翻译的标准是“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
      2.分析英汉习语的基本类型
      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形式、内容、寓意都对应的习语。
      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释人文习俗、思想感情。由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过程中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有极为相似的习语。例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它们的形式与内容一一对应,寓意相同。
      2.2结构寓意相同,而隐喻事物不同的习语。
      习语为民众间广为流传的言语形式,它往往借助比喻、典故来提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规律和应遵循的规则,或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有些习语存中英文中表达的结构和含义相同,但所隐喻的事物不同。例如:fish in the air(海底捞月); to be in the same boat比喻“处于同样的困境”;而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则用来比喻“有另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2.3内容寓意相同,而形式不同。
      中西方风俗习惯的不同,即文化差异是导致英汉习语内容寓意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汉语中的“一箭双雕”,英语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用“In the land of the blind,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英语中用“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汉语则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英语中用“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相对应的汉语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2.4内容形式均不对等的习语。
      内容形式均不对等也就意味着英汉习语形义完全不同。像这类的习语有如:cast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不期望报答所做之事);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免于饥饿,勉强度日);make one’s blood freeze(令人恐惧);have bats in the belfry(头脑有点古怪)。
      2.5字面内容形式相同而含义不同的习语。
      内容形式相同而含义不同的习语也就是指英汉习语形似义异。这类习语相当多,例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英文含义强调“抓住时机”,中文对应语则为“趁热打铁”,着重抓紧行动;Lock the stable-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英文含义强调为时已晚,而中文对应语为“亡羊补牢”,强调受到损失后想法弥补,以免再受损失。
      3.对等原则与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3.1直译。
      直译是指要完全保持源语的意象及结构的翻译方法。直译的好处是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语言的特色。如果英语汉语中的习语含有同样的意象和寓意,代表完全对等的文化色彩,那么就可以用直译的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is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 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这句习语的翻译采用直译的方法,实现了意象和意思的完全对等。此类例子还有:A drop in the sea.(沧海一粟);Easy said than done.(说时容易做时难)。
      3.2意译。
      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保留源语习语字面意义时,为使读者完全理解确切含义,可用意译法解释原习语的隐含意义。例如:“有眼不识泰山”被译为:Do not recognize somebody’s eminence.在这句习语中,“泰山”是文化负载词,西方国家的人不了解泰山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所以为了避免误解,采用这种翻译方法来实现意义对等。因此,“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译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译成“滚石不生苔”感觉起来更符合我们的习惯,效果也更好些。
      3.3直译与注译相结合。
      有一些习语,特别是与历史典故有关的习语,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直译虽不会引起歧义,但会失去部分意义,使异域读者费解。对此类习语可采用直译加注译的方法。例如:面对“八股文”的译文eight-legged essay,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会不知所云。而将“八股文”译成eight-legged essay (an old fixed style of essay) 就会解决问题。
      4.结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习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但译者只要把握好翻译的对等原则,即使译文尽量满足与源语意义一致,传达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拥有自然易读的表达形式,并使目的语读者产生类似的反应,相信就能找到最恰当的翻译。当然这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灵活合理地翻译习语。
      
      参考文献:
      [1]Nida,E.A.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4,(222):9-15.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Nida,E.A.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ed.Lawrence Venuti,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126-140.
      [4]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5.
      [5]元旭华.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6]左迎春.论文化相似、相并与习语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
      [7]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对等 则在 英汉 互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