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45分钟见真效】效真

    时间:2019-01-11 03:17: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文章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对德育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评价等进行探索,力图提高德育课的课堂实效,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生 德育课教学 实效性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也就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了。而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其中德育课是中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指望他们课前课后去学习,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一线德育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抓住宝贵的45分钟,去引导他们,影响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让他们学有所得,为今后的人生路树立正确的方向。
      长期以来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沦为说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最好的办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是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开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评价都要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德育课和德育课教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变排斥为接受,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达到德育课教育和教学的目的。
      1.指导思想
      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在言行举止上,部分学生叛逆心强,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较大差距。老师千万不要把他们当作“朽木不可雕”,他们只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不代表一无所长,他们也可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老师要做的就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和未来的立足点,成为合格的建设者。所以,要爱他们,多表扬他们,把微笑带进课堂。德育课老师不要板着脸,把自己当成宣道者、改造者,神圣不可侵犯,把学生当成坏人,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我们应该放下身段,力争成为学生可信任的朋友,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相信好孩子是爱出来的,是夸出来的。
      2.教学目的
      中职的教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上不在于要讲得多深多全面多系统,不在于背诵,而要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的认同和付诸实践的效果,要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基础。
      3.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对于中职德育课来说,单一的照本宣科、说教肯定不行,更多的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动、探究、讨论中自己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不搞“一言堂”,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参与到教学中来,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例,多启发,多讨论,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时事报道等学生知道的事,去引导启发他们的觉悟。如用“唇亡齿寒”的故事讲联系的观点,用“拔苗助长”教育学生要按规律办事;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事实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等,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明白今天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来之不易,进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认同。让他们从讨论、从讲故事、讲时事、讲历史中自己去学习,去体会,去领悟,去建立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生普通表现出较强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的意向,它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现象,往往和人们的好奇心紧密相连,学习兴趣一旦产生,就会使人对某种事物予以优先注意,进而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
      因此,我们可以减去或一带而过那些离学生实际比较遥远的或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内容。比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等内容离学生比较远,可以少讲;《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宪法,初中已经重点学过了,我们也可以一带而过;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感兴趣的,更有指导性的内容。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民法和劳动法、分配和消费、矛盾的解决和时事热点等问题。
      德育课教学尤其要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青春期和青年前期,学生渴求精神的引领和启示。比如,教学“矛盾”一章,学生关心的是友谊和爱情的矛盾,求学的压力、社会压束和内在自由的矛盾,自身能力和目标的矛盾。如为什么会和同学、父母产生矛盾,这个“仇”要怎么和解,理想与现实就业矛盾等问题。比如,讲法律案例时,不要讲八百年前发生的事,学生更关注近日发生的事件,他们身边的事件,只有他们知道或感同身受,那样师生间才有共同语言,才有交流,才有感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教育教学效果。
      5.成绩评价
      考试是教育的有机环节之一,但考试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施展学生的能力。因此,首先必须更新考试观念。考试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是控制和调整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而不是打击学生、折磨学生的手段。要让考试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改变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改变以往“一张卷子定乾坤”的做法,对德育课的成绩评定进行改革。
      (1)变闭卷考为开卷考。我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重在能理解,能认可,能使用。
      (2)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以平均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基准。
      (3)变单一评定为综合评定。把平常的作业完成情况、日常上课发言、讨论情况登记在案,折算计入期末成绩,或加分或减分。把日常出勤和平常表现登记在案,折算计入期末成绩,或加分或减分。
      这样综合评定出来的成绩,较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习积极性,也为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总之,德育课的教学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只能不断探索最适合学科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求知,从而在短短的45分钟内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良.谈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刘朝献.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3]陈东.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4]宋红梅.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5]林国良.借鉴学科教学法 增强德育实效性.

    推荐访问:见真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