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激发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数学:激发数学兴趣

    时间:2018-12-29 03:38: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无可非议,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另外,从教学过程看,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似乎也是一对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唤起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引导动手,诱发求知欲望
      
      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但平时当双手做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处于“沉睡”状态,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于发展智力有积极参与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我都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
      学生顺利地分完了,有分9个盘的,每盘放1个;有分3盘的,每盘放3个;还有把9个苹果都放在一个盘子里。
      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思维非常活跃。当出现剩余苹果时,有的学生把剩余的苹果放在一边;有的不知如何处理,拿着剩下的苹果瞧着老师,希望老师出点主意;有个别学生,索性把剩下的苹果放在了一个盘子里。这时,我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讨论,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这位学生放了4盘,还剩下1个。我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学生答:“您要求每盘放2个,这1个不够放一盘了,应该剩下。”在学生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讨论作了铺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能诱发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通过动手能调动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新知识,又促进大脑的思维,推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心理学家指出:“智慧在手指尖上。”这一论断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二、设计练习,促使积极参与
      
      要把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一种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大脑皮层则容易产生内抑制过程。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我注意避免单调重复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把个体的活动变为全班学生的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注意力保持持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率。
      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我设计了“打手势”和“悄悄算”两种练习方法。
      “打手势”――在学习0―1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学会如何用手势表示这些数,用打手势的方法做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悄悄算”――每出示一道口算题,先让单号组学生趴在同桌同学的耳边轻声地把算出的结果告诉对方。听者负责检查,同意就点点头,不同意则摇摇头。口算的学生发现对方摇头,可重算一次,对方仍不同意,再举手向教师报告,经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练几道题后,进行交换,双号学生把口算结果悄悄告诉单号同学,单号学生判断正确与否。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半球指挥着右手,右半球指挥着左手,左右脑交替使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如果对两半脑中‘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结果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提高。”我想,如果把左右手都用上,左右脑就交替使用了,大脑进一步得到开发,学生智力必将有所提高。我从让学生只用右手“打手势”,发展到用双手表示100以内的数。在做加减乘除口算练习时,只要得数在100以内,都可以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计算结果。
      “悄悄算”和“打手势”具有以下优势:(1)形式活跃新颖,易于吸引低年级学生。(2)方法简单易行,教师随时可用。(3)使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课堂上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课堂安静,便于学生思维。(6)练习密度大,速度快,效率高。(7)久而久之,学生手指灵活,有利于智力发展。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这些练习方式能促使全班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生动,能使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新颖的、活动的、直观的形象和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和兴奋剂,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我制作了十几种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
      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情节有趣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为了巩固“倍”的概念,我和学生一起做拍手游戏,首先拍了2下,然后拍了4个2下,让学生回答:“第二次是第一次的几倍?”接着,按要求师生对拍,进而同桌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很少出错。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在数学课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我带着学生一起“逛动物园”。一幅画着许多动物的画卷展开了,学生顿时被画面上的小动物吸引住了,争先恐后地发言,根据画上各种动物的只数,准确地表述了两种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已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后学习倍数关系应用题时,教师无需多讲,学生便会独立地学会。
      多年来,我进行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研究。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即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于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我基本不留家庭作业,从而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推荐访问:生动活泼 学好 激发 兴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