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文采 有文采并非难事

    时间:2018-12-25 03:30: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部分,它的教学成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如果从作文的角度来看,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先来看在高考作文中对语言方面的描述:   基础等级中的涵定:一等――语言流畅,字体工整;二等――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三等――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四等――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中的涵定:分为四等加分标准――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有文采。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得到好的分数,作文对语言还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实际上好的作文语言大多也是能体现出优雅的一面,所以,作文教学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中的语言有文采?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巧把内容形象化
      
      请比较下面两段话:
      (1)春天必然是这样的,绿意暗含,残雪犹有可能覆盖于某些山顶,与山麓相映成趣,山脚的小村落中小鸭踏过一地的春泥,浮游在春天的水面上,春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2)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两段话虽都表现了春天的展现情景,但句(1)只是现实的描绘。而句(2)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种种盎然的诗意景象。可见,形象表达有着比现实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二、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修辞手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举两个常用的修辞来看一下该如何运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高考满分作文《最忆西湖三月》:
      是啊,如果你静下心来,细细去想,你便会发现许多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当这个城市的第一片叶子落下后,我们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当无边的原野绽开出第一朵鲜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天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当灰色的天空飘起第一片雪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冬天的到来……
      排比在作文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和有用的,他不仅在作为证据的时候来运用,而且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它一方面可以起到紧扣话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马上使文章生色,如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的开头: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观,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那一年《感情与认知》中有人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感情是什么?是河流的堤坝,是扁舟的楫桨,是旋转的轮舵,是高扬的帆樯;认知是什么?是堤坝下的水流,是劲风下的帆樯,是楫桨下的扁舟,是轮舵下的方向。事理的水流,会流往何处,认知的舟船,将驶向何方,感情的堤坝,往往决定水的去处,亲疏的风帆,常常左右船的航向,“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西施,常出自情人的眼中,丑恶,更显于仇敌的心上。
      
      三、巧用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作文中如果恰当适时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悟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牵挂,感悟到晏殊与夫人的彷徨,感悟到李商隐与其妻的失落,感悟到杜牧重返扬州后瞧到的苍凉!
      (2)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牵挂,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失落,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苍凉!
      后者引用古诗文后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平时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除了应付高考外,实际上也能在这里找到很好的结合使用点。
      
      四、巧用色彩词
      
      色彩词以它对人产生特有的感觉一直是作文中运用的热点,许多很内行的作家的名篇就是因为炉火纯青地运用色彩词而出彩,我相信大家一定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镇关西被打后的感受描写记忆犹新,这场景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巧用色彩词范例。我们来看一位考生写的一段话和后来的一段话:
      (1)梨花院落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的烟尘和宋朝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经历了历史的滋润,泻在这皎洁的月光下……
      (2)梨花院落融融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暗黄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经历秦魂汉魄,唐风宋月的滋润,泻在这皎皎的月光下……
      后者的感觉是不是不同了?实际上也就是加了一些叠词和色彩词罢了!我们可以称它为调色板――在写作时,加一点点颜色,一点点味道,一点点触觉……
      
      五、巧构佳句
      
      语言是否有文采,与句子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两个句子:
      (1)不怕畏惧的也有很多,像伽俐略做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大家就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下,但他不怕仍去实践。又像牛顿,前人的理论已经无懈可击了,可他还是不迷信前人,有自己的探究,他终于完成了牛顿三定律。林则徐更加突出,他在虎门不畏惧皇权,一把火烧掉了鸦片。
      (2)伽利略,面对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仍不停地做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牛顿,面对前人的理论,仍完成了牛顿三定律;林则徐,面对皇权的崇高,仍在虎门燃起了浓烟。“畏惧”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渺小”的字眼。
      后者的感觉就大不同,实际上我们就只是调整了一下句子的语序罢了,把人物提前来强调,但所造成的语段气势完全不同于第一句的。
      所以我们假如在文中多有这样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语句,即亮点语句,文章就有了加分的可能。因此写好亮点语句,对整篇文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再试介绍两种:
      1.长短结合、整散并举的句子
      不少写文章的人,往往倾全力于遣词造句,于句式的选择却常常不愿多化功夫,结果文中的句式缺少变化,文章因而显得板滞沉闷。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同一篇文章里的句式的灵活多变,以丰富语言节奏,活跃文章形式。请看: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数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间悄然无声,那跳动的音符似乎在瞬间变得沉寂。他,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
      然而,他做到了,虽是无声,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乐的心在呼吸。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贝多芬!(《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在行文中,这位考生善于运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长短结合、整散并举,使得文章富于变化,仿佛是一段跳动的音符。读来朗朗上口,文章因此而灵动多变,生动而形象,不同凡响。
      2.恰当的典雅精致、文白相参的句子。
      即在以白话为主体的书面表达中,适当渗进文言词语、句式(是渗进融合,并非文白夹杂)。这种词语句式的组合因适当地渗进了有价值的文言因素,不仅形式空灵生动,而且使文章平添了几份书卷味和文采。但有个前提得先说明,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的,平时古文功底可以的学生可以用之,如果你连浅显的古文都不是很懂,应该慎用,大家都知道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后竟然有那么多人都一窝蜂地去写文白相掺和的文章,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所以我用了适合、适当、有价值三个词来形容这种方法的运用。好的运用我们也看个例子,2006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的开头:
      闲庭信步,一览无遗的月光直泻而下。这让我与归有光颇有同感,看那庭阶寂寂,风移影动的景色,与项脊轩无异。树木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而此时,树影斑驳间的那点空白却泻下点点清光,尤为别致。
      这些文字文白并举、凝练流畅,营造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月泻树丛中的氛围,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3.巧使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是指“意不浅露,语不穷尽”,意深旨远,耐人寻味。特别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切忌一览无余、平淡无味;而应当设置意蕴深远的情境,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品味。这是一种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句子。它在文中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创设情境等作用,能启发读者知其意、明其理、动其情。所以也多见用于结尾,这样的句子,是文章中最容易出彩的“亮点”。请看《夏夜蝉鸣》的结尾:
      后来,游乐场终于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建起。绿,却渐渐地在城东蔓延,还有那一曲悠扬的蝉鸣……
      一个商业为主的游乐场在大家和政府的帮忙下,终于让步于老人们安静的晚年生活,面对这种情景,作者用这样优美的蝉鸣作为结尾,令人深思、为之高兴。
      再看:《心在刃上选择》结尾:
      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却不以为然。至少书生在矛盾中的心灵的选择是隽永豪迈无与伦比的。常人的选择可以更改,可当一介书生在心灵深处认定自己的选择后……
      话语不长,但见解深刻,颇有哲理,语言凝练,具有很大的张力,应该是本文得高分的亮点之一。
      当然,这只是在写作中有关于语言方面的一些小技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方法并不是在同一篇文章里样样都要用到的(这似乎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但从文章实际出发,用好用活其中几种,哪怕是一种句子,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肯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作文教例剖析.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
      [2]高考优秀作文集.高考阅卷组整理.

    推荐访问:难事 文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