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这里的课堂静悄悄】静悄悄的课堂

    时间:2018-12-24 03:33: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山区课堂学生发言非常被动,原因并非学生的基础薄弱,而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正确,学生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农村的观念的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课堂发言被动 原因分析
      
      一、缘起
      
      曾几何时,教师常这样教导学生:上课时要安静、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绣花针掉地也能听到”。可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崇尚学生自我、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想不到课堂上学生的“安静”却成了我们做教师的尴尬。
      当我们进入新课程后,在山区初中从教的教师们总会重复着一句话:“太气人了,课堂怎么这么沉闷!”――跟城里的课堂有着天壤之别。而究其原因时,我们做教师的常常会把学生的这种被动的表现归咎于“山区学生的学科基础薄弱”。起先,我也如此认为,可后来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也并非成绩最好的。按先前的推断,成绩最好的学生应该是最主动的,而事实并非如此――显然矛盾。
      
      二、探寻原因
      
      为了搞清这个疑惑,我在山区的三所学校展开了一项调查。
      对象:浙江永嘉山区三所初中自认为上课不主动发言的学生(三个级段),共100人。
      方式:问卷、访问、座谈。
      提问:你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师的问题太深了,我不会回答。
      B.我不习惯(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C.我想回答,但怕自己答错了,不敢。D.我上课不认真。
      E.其它原因(自己填写)____________。
      调查的结果如下:
      选A(老师的问题太深了,我不会回答)的8人,占8%;
      选B(我不习惯或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37人,占37%;
      选C(我想回答,但怕自己答错了,不敢)的35人,占35%;
      选D(我上课不认真)的8人,占8%;
      选E(其它原因)的12人,占12%。
      从以上统计情况来看,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山区学生基础差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属“老师的问题太深了,我不会回答”原因的仅占8%,而属“我想回答,但怕自己答错了,不敢”和“我不习惯(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原因的分别占了35%和37%。看来,学生发言被动的根源在于他们的主观原因――“怕”与“不习惯”。
      
      三、分析思考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是造成学生这种“怕”的根源。这一点在文科教学中特别突出。学生怕“错”,可见,学生在平时常尝到“错”的滋味。从文科的教学特点上来看,学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错”了。相反,针对某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的答案也很有道理。只是跟教师备课时写在教案(教师用书)上的答案不一样,而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过重强调教师用书上的分析和答案,尽管有的教师会说“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可不吃这一套,认为教师口中和板书上的答案才是最标准的。曾有一位专家用“挖陷阱让学生跳”来形容我们的课堂教学,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直到某个学生说准了教师备课时写好的答案(陷阱)才罢休,其实这之前也许就有学生已经回答得很有道理了,只不过跟教师用书的答案不一样,教师就“打破沙锅问到底”,让学生掉进了“陷阱”才收场。对于文科,不可能有很多学生的说法跟教师用书上的一个样,而教师在无形之中又会极力推崇教师用书的分析,这样,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就会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的,甚而至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了,更谈不上能积极发言了。
      为何教师会这样推崇教师用书上的答案呢?这当然跟我们的考试评估直接有关。从平时的测试或期末考试来看,所谓的标准答案很多是来自教师用书,这种评估方法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对考试结果的竞争,谁会冒“或许不给分”的险,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因此,这种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的教学目的必然会导致那么多的学生有如此多的“错”了。“错”多了,自然就不敢发言了,发言被动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教师的不良的引导方法也导致学生“怕”的心理。山区教师由于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他们对待学生的表现缺乏科学的引导方法,少用赏识、鼓励的方法去引导,而往往要求苛刻,批评太多,因而常常挫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还用提问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不认真”,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就横加批评。变相提问,导致了学生对发言(应答)的变相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曲解,只会把我们的学生教成“哑巴”。
      再次,学生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是造成这种“怕”、“不习惯”和“不喜欢”的直接原因。有研究表明,现在初中生普遍存有闭锁心理,学生越到高年级就越不想主动发言,这就是学生的闭锁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初中学生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自我意识已完全能将自我与他人区别开来,而且会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但受自尊心增强的影响,又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会引起别人的耻笑或轻视,所以就小心地将许多想法闭锁了起来,不轻易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见解。随着自尊心变强,心理却变得更脆弱,他们把在同学面前的面子看得很重要,很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他们并不是怕“错”的本身,而是怕“错”了之后受同学嘲笑。他们宁可沉默不语,舍弃一次“体现自我”的机会,也不愿“多此一举”,给自己招来嘲笑。由于有这些不成熟的心理,学习主动性自然就缺乏了,学生要面子不要学习,要本分不要冒险,他们就不会把回答老师的问题当成一次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会把它当成一次倒霉的境遇。
      山区学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得很少,而文娱体育活动和师生的课外交流对消除学生的闭锁心理又是极为重要的。这也就难怪山区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不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观念很大一部分受到家长的影响,而这一代学生家长由于受教育的时代局限,他们“先生的话即真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农村,家长常这样教导他们的子女: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听不懂的地方要问懂。他们也很关心自己的子女,常会这样问:在上课时都听得懂吗?所以在家长的眼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教学生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课,他们难以接受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即“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观点,他们重视子女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过程。家长的观念如此,学生自然会受到“熏陶”。课堂上学生会听得很认真,记得也很勤奋,可他们学得很被动,老师说什么他们听什么,老师写什么他们记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学的知识都是老师教的,只要认真听,就会学得很好了。很多学生从来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要他们积极发言或跟同学争论学问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出路初探。
      
      要改变山区初中学校课堂“静悄悄”的局面,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寻找出路:
      首先,调整评估(考试)的内容,大胆地进行评估改革。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内容不改变,教学改革也就无从变起。考试改革要从中考做起,进而涉及平时的检测。试题应多一些开放型、探究型的,少一些教师用书上分析的内容(试题),“参考答案”应重视答题过程,不重视答题结果。只有这样,我们做教师的才不会去“挖陷阱”,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有理即可”的说法也就会认可。还要把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考试评估的一大内容。好在这几年中考朝这个方向改革的力度很大,我想山区课堂“闹哄哄”的场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把知识(教师用书上的分析)灌输给学生的机器,而是一个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练和向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肯定并扶植学生口中的那些跟教师用书上不一样的新东西,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只有这样,即使平时检测的试题改革跟不上要求,我们教师也定不会拘泥于眼下单元检测的分数,而把目光看得更远,看到学生中考的表现甚至学生一生的表现。这样,学生“错”少了,也就自信了,“话”也就多了。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对学生加强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可以这样教育学生:同学们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学习允许不允许出错误?对错误我们怎么办?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呢?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讨论怎样对待错误的问题,为学生的思想转变打好理论基础。经过这些做法,学生们就会从理性上认识到每次发言都是一次学习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就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出现的错误。二是对家长的宣传,要通过家长学校组织学习交流的机会,改变原来“先生即真理”的旧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
      第四,开展心理辅导,经常组织有益的文体活动。我们可以设立心理辅导站或经常请专家前来开设讲座,使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我们还应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在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走出闭锁的心理,让他们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总而言之,学生的这些主观心理还是可塑的,只要我们做教师的真正地投身于素质教育的潮流中去,耐心教育,积极引导,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课堂也就不再会“静悄悄”的了。
      
      参考文献:
      [1]黄金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柳斌.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3]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5.

    推荐访问:静悄悄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