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品德教育,应是一段体验之旅

    时间:2021-07-15 00:03: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传统品德教育给人以说教的印象,现在的品德教育更接近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从生活入手,在体验中帮助学生学习。这中间就包括选择合适的体验素材以及创设恰当的体验情境。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验;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18-03
      仔细想来,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如果说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品德教化的印象的话,那“品德与社会”则显然是将品德放到了社会的背景下进行考量。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对社会有着积极影响作用的品德才是优秀的品德,离开了社会谈品德意义是不大的。当然,作出这一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待品德教学,我们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是品德与生活,并不是说其中没有社会因素,只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品德与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罢了。
      因此,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而言,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通过合适的途径使得学生得以内化。在笔者看来,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体验。
      一、体验对于品德教学的意义
      品德教学不是品德文本和语言的教学,这是很多有识之士提出的观点,笔者对此也深表认同。因为品德教学不能沦为语言的说教和问题的回答。真正的品德教学应当经由学生的体验,并将对品德的理解植根于这些体验当中。
      说品德是一种体验,是因为体验是人生成各种认识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一定范围中人类的品德观点,正是由体验得来的。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不同阶层的精英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不断的体验,然后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学生的品德形成与此类似,只是他们的范围相对要小许多,但他们的体验也更为真切与细腻。因此,品德教学的第一个要点就在于教师给学生营造恰当的体验情境。
      说品德是一种体验,还是因为体验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伴随着强烈的学生行为与思维的参与,而这又正是体验的两大要素。有学者总结出体验的关键在于以身体之、以心悟之,其指出的就是行为与思维的参与。因此,我们强调在体验中生成品德,也是符合时代赋予的小学教学需要的。
      二、品德教学中的体验案例分析
      在以上理论的引领之下,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内容进行了体验式的尝试,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当这种经验处于总结过程中时,笔者发现自己也正经历着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是这个体验相对于学生的学而言,关注更多的是自身的教,以及根据学生学的结果对教的反馈。
      案例:《我和老师是朋友》(《我送老师一朵花》教学片段,苏教版,鲁洁主编,《品德与社会》教材)。
      教材分析:教材以“老师有时也会出错,也会急躁,作为朋友,遇到下列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作为开端,随后举了两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又以问题“当你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时,该怎么办呢”作为过渡,以另外一个例子让学生分析;最后以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更了解自己”“你最希望老师了解自己什么”,以升华学生对文题的理解。
      编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是笔者在备课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节知识的教学我们可以按顺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两个例子,让学生讨论探究,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按照这样的顺序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达到教参中规定的相关要求。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能达标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教学中缺少了学生必要的体验,使得结论的得出是基于理论上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又是没有生命力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得到相关的认识。
      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分析,笔者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接着前面“老师,您辛苦了”等知识的教学。方法一:适时提出一个较难或者是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产生困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作出判断,如果回答正确则大力表扬,如果回答错误则大力批评——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事先应与被批评的学生沟通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但在课堂上不要表现出来)方法二:仿照课本,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并想办法让学生发现,然后看有没有学生敢于提出,如果提出则教师假装批评(同样要事先做好沟通工作)……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其他学生在“老师做错”的情境中产生体验,并对老师的不当反应有着强烈的心理参与。
      事实证明,三年级的学生对此情境是有着强烈的体验感觉的,笔者和这部分学生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在与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班级整体情况。在课堂上将“愤怒”的情绪控制得恰到好处,既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又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到害怕。
      课堂上,我在“愤怒”之后停顿了片刻,问出学生一个问题:“难道我有什么不对吗?”有意思的是,在三个班上都是女学生先大胆地说出类似于“你不应该发这么大的火”之类的话。(我后来总结,三年级阶段的女学生一般胆子大一些,另外在家庭中也敢于跟父母“说理”,这也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可善加利用)于是我转怒为笑并反问:“那我该怎么做?”这个时候学生看到我不生气了,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说“应该听听我们正确的话嘛”,有的说“我们做错了要听老师的,老师做错了也要听我们的”,还有的说“只有朋友之间才会不计较提意见”……有了类似的发言,那下面的教学就可以顺势进行了,效果要远远好于对间接例子的分析。
      由此可见,体验对于学生品德认识的形成而言,是很有效的。
      三、品德教学中的体验注意点
      体验相对于语言教学而言,耗时多,不当使用容易陷入低效的泥淖,这对于当下提供的有效教学而言,是不合适的。为了让我们的体验更加高效,笔者认为必须注意如下的两点:
      一是要选择好素材。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适合用体验的方式。譬如“带点家乡土特产”这一知识点,对于一般学校而言就不具有体验的可能性,一是因为大家基本来自同一个地方,谈不上特产;二是即使班上学生来源丰富,一时之间也不可能都有土特产出现;三是就算能够带齐,也容易冲淡教学的主题。
      二是要设计好恰当的体验情境。情境的创设不需要复杂,否则成本太高,不容易成为常态。最好能够顺手拈来、即时出现,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斧凿的痕迹,感觉会比较自然,从而产生的感觉就会比较自然。如果刻意设计,则难免生硬,譬如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如果教师设计过于复杂,或表情不自然,则容易被学生看穿,从而也就丧失了体验的效果。
      总而言之,体验对于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有着独特的价值,但要将这种价值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去研究学生,从而设计出合理的体验情境。
      参考文献:
      [1] 陈小红.思想品德体验性主题活动作业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2] 朱明友.体验性学习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6).
      [3] 李坤崇.品德教育的生活体验论[J].中小学德育,2013(9).

    推荐访问:之旅 应是 品德 体验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